时间:2018-09-02 00:05:5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外资对中国某些行业全行业并购 美国柯达对中国感光行业进行全行业并购 由一家外资企业对中国该产业所有企业进行并购的案例,恐怕是空前绝后了,但是真的有一家公司几乎实现过,那就是美国柯达公司。 中国的感光行业企业并不多,90年代大约有7家,给相机提供胶卷,由于技术落后,体制僵化和经营不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和外资相比处于劣势,中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二被日本富士占领,另外美国柯达也占有部分份额。而中国这些国产厂家,在外资竞争下,技术不如人,管理不如人,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 柯达看好中国市场,试图扩大在中国的份额,彻底打败日本富士。于是1994年初柯达开始计划对中国的感光材料产业7家公司进行全部并购,经过和中国政府长达四年的谈判,最终在1998年签订了著名的“98协议”,根据协议,柯达直接和无锡阿尔梅,汕头公元,厦门福达成立合资公司,柯达占据70%-80%的股份,同时其余3家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不直接签订合资协议,但是事实上也成为合作关系。中国只剩下乐凯一家民族感光材料企业。 通过98协议,中国感光材料领域由此对柯达开放。柯达利用中国公司的本地化产线,可以获取内资待遇,同时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对富士这样的外资企业,由于中国对进口彩色胶卷,征收高额关税,到2004年4月1日起,才降到每平方米征税120元,而之前是170元。 日本富士尽管在技术上不弱于柯达,但是在价格上完全无法竞争。“98协议”后,柯达在中国影像市场的业务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已占有了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富士、柯尼卡等品牌的份额,合起来也不到25%。 2003年,乐凯也与柯达合资,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的股份。柯达自此可以说实现了中国感光材料产业的全产业收购。 单看柯达对中国感光材料的全行业并购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过,历史的黑色幽默就是,2000年之后,数码相机的时代逐渐到来了,胶卷的使用量不断下降。在数码产品冲击下,柯达的感光业务在全球范围来看不可避免走下坡路。2007年,柯达不得不出售了乐凯的20%股份给中国公司,此时出售价格仅为4.02元每股,而2003年柯达购买乐凯股份时为8.3元每股。居然还亏损了。 2012年,柯达开始了破产保护流程,至今柯达仍然健在,不过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而乐凯集团,则在2012年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收入麾下。 感光行业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幸运,因为全行业衰落了,所以也彻底的消灭了外资在该产业的绝对优势,但是对于我国被收购的其他行业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世界最大的锂聚合物电池公司被外资收购 更让人感到可惜的是新能源科技集团(ATL),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该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层都是中国人,然而由于创业发展期间需求资金,2005年6月,日本TDK集团1亿美元收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ATL成为TDK的全资子公司。 ATL保持高速发展,2012年成为全球第一的锂聚合物电池电芯供应商,我们使用的三星,苹果,华为,OPPO, VIVO,小米等手机和平板电脑均使用其电芯。2016年曾经爆发的三星NOTE 7电池爆炸事件,使用三星SDI电芯的电池出现爆炸,而ALT的电池却安然无恙,足见其强大实力。 实际上,全球第一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其旗下产品也是使用ATL的电池。目前ATL公司每年销售额高达20亿美元,在锂聚合物电池领域全球份额接近50%。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ATL的创始人曾毓群在福建宁德创立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CATL),该公司专门做汽车动力电池,是源于ATL的动力事业部独立出来的,目前是100%的中资公司,2017年已经超过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中国巨头制造业为什么会被卖掉?
下一篇:如何看待中国的公司外资占大头?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