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上网是否会缩减你的词汇量?

时间:2021-12-06 18:15:5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上网是否会缩减你的词汇量?
 
很多网友发现,上网多了语言会变得贫乏,感觉整天都是“笑不活了、破防了、yyds、666、绝绝子……”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因是活跃网友的年龄层次。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0亿,几乎是人人触网,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沉默的网民,他们只浏览信息,不发布讨论。而真正发言活跃的网民,平均年龄非常之低,从我们的网络热门词汇,就能猜出他们的年龄层次。如果你家里有个上中学的娃,翻开他的手机微信,这些熟悉的高频词汇就会扑面而来。
什么绝绝子、笑不活了,它们的低龄特征十分显著,成年人都不好意思这么说话。但是传媒工作者没有忌讳,他们会敏锐地捕捉语言潮流,以期留住活跃网友的眼球。那么在二者频繁地互动之下,就构成了我们互联网语言最流行的风格。
当然,语文水平也是一方面,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是这么个水平。也许你会说,中学课本上也学很多成语、名篇的呀?然而你要知道,对一门语言来说,学过是一方面,应用是一方面,要把这些丰富的词汇固化到日常交流之中,是需要一定量的频繁复现的。
真正原因是,青少年的信息交互方式已经变了。从前,大多数的信息吸纳来自实体阅读,而之前所有的出版物,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报刊杂志,门槛都是很高的,每个作者都极尽自己的文字功底才能获得展示的机会,这样高质量的信息入口可以频繁重现那些成语和高阶词汇。而当时青少年书面发言的主要渠道,则来自于作文、书信、报告等,这些具备重要功能的文件不可能瞎写,他们也必须尽量应用自己的文字能力。
而如今,高质量实体阅读比例下降,严肃认真的输出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网上大量的低水平刷屏信息,大量的随意发言交互,势必造成语言环境的下滑。雪上加霜的是,青少年的互动圈子化很严重,大量的语言交互环境发生在游戏、粉圈,特定的贴吧、社区、网站等等,这里面就不可能找到高质量的输出。
原本丰富的中文词汇被高度简化,所有的感动都是“破防了”,所有的幽默都是“笑不活了”,所有的牛逼都是“yyds”,喝彩只剩下“666”,棒极了差劲急了则都是“绝绝子”。前人绞尽脑汁创造出来的种种精彩表达,实际是被废弃了。哪怕在课本上有过一面之缘,但长期不用便很难再想起了,语言是用进废退最明显的一个领域。
学历较高的中年人群是在高质量语言交互下长大的,对今天幼稚化的网络语言肯定很不适应,然而他们已不再是主流活跃网民,也只能被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所淹没。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网上很多热议话题,其实都是青少年话题,成年人根本无感;网上很多强势观点,也只是小孩子观点,在现实中并非如此。而媒体等主要的输出工作者,互动人气是他们的业绩,他们只会偏向那些碎嘴的学生,而不是沉默的你。
岂止语言词汇,我们的整个价值观都在向幼稚化偏移:自私、拜金、消费主义。我们的整个辩论环境都在极速恶化:打棒扣帽、不讲道理、非此即彼,已经容不下更多层面的思考。如果把网络情绪当做真实,说打就打,说不长草就不长草,很可能会导致疯狂的误判。说到这里,词汇量的缩减似乎已经成了小问题,然而它正是一些重大隐患的伏笔。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活下去?——1000余位罕见癫痫病患儿家庭向全社会的一封求助信

下一篇:孔网摆摊也要办证了,26万书贩何去何从?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