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4 20:15:1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中国人大学生被人大老师“钓鱼执法”,踢出班群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2016级经济学院本科生向俊伟。刚过校庆日,看着明德广场同学们拍照留影的热闹场景,我心里却五味杂陈。失落弥漫在心头,我避开人群,打开了微信。 难以想象,在中国人民大学、我的母校,我竟会亲身经历“钓鱼执法”;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对我进行“钓鱼执法”的人,竟然是我信任的班主任老师。 事情发生在上周三(9月26日)。 刚吃完晚饭,我接到班长的微信说:“班主任要我把你踢出班群,你找她说说吧”。我急忙点开班群一看,显示我已经被移出群聊。 在我的询问之下,班长把班主任与他的对话截图给了我。但班主任的强硬语气却让我心里倍感凉意:“把向俊伟踢出班群,这不是开玩笑”,“他来找你你就叫他来找我”。 ![]() ![]() 上周一时,我的室友突然把一篇文章发给我,说他就要把这篇文章发在班群里了,并且让我不要与他争论。 ![]() 但没过多久,他再次告诉我他要发送文章了,并再次要求我不要与他争论,随后他在班群内发送了文章。 而我看到之后,便在班群里指出这篇文章不属实,并且给出了另一篇相关内容但我较为认同的文章进行回应。 这就是我这学期班群里唯一一次发言。 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在思想交流过程中,有不同的认识,便会有思想上的交锋,这在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中再平常不过。 但为什么我室友在发文章到班群之前要先告知我一声呢,又为什么要求我一定不要争论呢?我感到有些蹊跷。 当晚回到寝室,这位室友说要给我看个“宝贝”。 这时,他把班主任与他的聊天记录翻了出来,我才恍然大悟。 ![]() 但想法与观点不同,实在是人之常情。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这样一个思想极为活跃的学术圣地,各路思想的交锋司空见惯。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思想的自由交锋,才会有思维的活跃和学术的进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真正有才华思进取的人,会反对辩论与争鸣所带来的灵感和智识。 但是,让我无比失落的是:这学期我在班群里的唯一一次发言,与室友在班群开展的一次思想与观点的交流,却成为了我被踢出班群的理由。 难道班主任就有权力要求同学发表不符合或不全符合同学自己想法的文章吗?难道同学们不能在班群里发表自己对某篇文章的看法吗?难道只要意见与老师相左,就应该被批判为“错误言论”并予以踢除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 是因为我没有评教授职称,所以没有资格进行思想交流吗?不应该,因为思想与身份地位无关。 是因为我反对老师所支持的意见,所以不该发表吗?也不应该,因为没有任何人的思想绝对正确。 是因为我发表了错误言论造成了严重影响吗?更不应该,因为真理越辩越明,要让错误言论在思想交锋中落败消亡,而不是让人闭嘴了事。 在我给班主任老师发微信,请求进群时,班主任竟然两天不给回复,在我的再次请求下,她说,“你发表不当言论”,“这是院领导的意思”,一番领导定性的言论将我吓住了,却又没具体指出我的言论不当在何处,也没有表露出任何一点帮助纠正我的“不当”言论的意愿,沟通渠道就此被封死。 ![]() 原来在班主任看来,只要思想和言论与院领导的意见不和,就是不当言论吗? 原来发表老师一人所认为的“不当言论”,就应该被剔除出班集体吗? 原来定性为“不当言论”,学生就无药可救,给一个“自己反省”的抽象指导就算履行班主任的职责了吗? 我决不愿意相信,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里,在这个双一流的高校中,竟然还存在这样钓鱼执法、压制思想、扣人帽子的行为! 今天,我写出这篇自己的亲身经历,失落与委屈交织着,不解与愤懑混合着,但也仍旧期望着、相信着,这种期望与相信,远在个人得失之外,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土地上,在思想自由超越专制威权的精神里。 我相信院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一定能够重新考虑,鼓励青年人关注理想、勤于思考、勇于争论,让人民大学的天空重获让思想交锋的自由!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