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老兵问题不及时解决,越积越多

时间:2018-10-24 06:40: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老兵问题不及时解决,越积越多
 
    部分遭遇不公退役军人想聚集表达诉求,甚至在网上流传想在京过年,可见决心之大。但这些信息都被有关部门截获。自称“遭遇不公的老兵”前脚在微信群里发了想去维权的信息,后脚派出所的人就找上门来,看看这办事效率是多么的神速。当然,一些地方要是有这般速度和效率对待退役军人的安置和权益工作,估计什么历史遗留问题都不复存在。
    当然,说到这里,也要理解维稳部门,这是他们的分内工作。但是,我们是不是能更新了一下观念?!请问,地方的维稳部门和一些有关职能部门,仅仅靠维稳就能落实好了习的重要指示吗?就能妥善解决遭遇不公退役军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吗?维稳部门的有关人员除了履行好自身工作外,是不是要向上级积极建言,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维稳能是长久之计吗?!
    当然,也有不少人会说,如果都妥善解决问题了,那还要维稳部门干什么,他们不得下岗了。难道真的是如一些网友说的那样,一边制造矛盾,一边积极维稳,甚至前几年还出现了维稳费用高于国防军费的怪事。
    一些地方政府,你们对维稳定错了目标,不应该发生这样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如果战争不期而遇,还有谁愿意去为国卖命。当需要你去挡子弹的时候,你就是最可爱的人,当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成啥了?!曾经是国家钢铁长城的坚定捍卫者,共和国的不可撼动的基石,曾经在战场上死都不怕的人,如今把共和国“最可爱的人”定位为“维稳对象”,太悲哀。
    抛头颅洒热血,这的确是子弟兵应该做的事,但是,当他们脱下军装的时候,请给他们一份应有的尊重。现实中,对待有诉求的退役军人,一些地方、一些官员不能将心比心、态度粗暴,既不认真了解诉求,也不给予对话机会,而是首先认定为“闹事”,直接进行围堵,以及挤牙膏式优抚等,都无疑于是在把诉求复退军人往“访民”方向硬逼。现在不少地方优抚对象变身维稳对象,恐怕与此都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军人经过部队多年的教育熔炼,都是通情达理、体谅政府的,是忠于党、讲规矩的,不论什么时候,官员们都应该首先基于这么一个基本的判断。
    也正如一名地方公职人员去年的在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得那样:“人家5年、7年、8年都没有收入,没有保障,他(指部分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怎能不上街(聚集表达诉求)”
    现在感觉对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说的再多貌似已经没啥用,一些人已经冰冷到了极点,有些事、有些行为,你都无法想象。这是什么概念。把一些涉军人员划成危险等级人员。且不是说这个危险等级人员有没有法律规定,还是这个地方的土规定,但是档案为什么细分涉军类型?这不分明是歧视吗?
现在,真要把板子打到一些人身上,他们才知道疼,动一动他们的乌纱帽,他们才敢依法办事。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妥善解决不惜为国流血流汗又卖命的退役军人诉求问题。想必那些退役人员也是逼得没有办法,才会走上访的道路。碰到这样的事,作为地方父母官,理应倾听他们的心声,看看到底是他们胡搞,还是政府真得存在问题。即使是历史遗留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不能抱着一届拖一届算一届的态度,这样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更不能把他们当做“维稳对象”,伤人于无形。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评平度市暴力打压维权老兵事件

下一篇:【新聊斋】医生罢工,全国死亡率竟然下降50%!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