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08 17:56: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张若冲 - 小 + 大
是什么让中国人变得如此愚昧? 很久都不看电视剧了,因为实在没什么值得看的。最近翻看电视偶尔看了几集《第二十二条婚规》(22条火了),越看越无聊,特别是女主角李悦瞳生产之后。女儿刚满月,她就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内容是英语和西洋音乐钢琴。在这个问题上虽然与公婆发生分歧,她仍然坚持去早教班学英语。她跟丈夫说:“希望我的女儿听钢琴曲,跳芭蕾舞!不想这么小就听什么二人转。” 当我看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崇洋媚外竟然到这种程度!孩子连妈都不会喊,就要去花钱学英语,真他妈蠢到家了! 是什么让中国人变得如此愚昧?是什么让中国人对英语如此着迷,竟然把外语看得比母语还重?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痛斥“全民英语教育”的巨大弊端。全民英语教育不止是天大的人财物的浪费,也严重扭曲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人才流失的驱动器,也是汉奸辈出的摇篮。 中国人对英语教育倾注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学英语,而且不少地方都在幼儿园开设英语教学。每个城市都有中小学外语学校。想不到现在竟然有人把英语教育提前到刚满月的婴儿!这是多么疯狂啊?真不愧是“疯狂英语”! 我记得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从初中开始设英语课的。那时实行的是九年制中小学教育。小学5年,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城里先行改为十年制,初中三年。我读初中和小学都是在大队(就是现在的村)办的中小学里。记得英语课没有合格的老师,一个高中毕业的老师教我们英语课。可是实在不能算教,因为他自己不懂,把教参都给我了。所以我初中英语基本是自学的。中考成绩虽然为全公社第一,但英语才考了40多分。 所以考入县一中后,做英语作业连题目都看不懂,必须先查字典,把题目翻译成中文才能做题。尽管这样,我高考英语还是考了80多分,那时总分是100分。这说明,英语根本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学习。 以我的经历,我认为公共英语只需要两年学习时间足矣,无论从什么年龄段开始学习都不成问题。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英语只是个工具,没有几个人需要成为英语文学家。在中学阶段,你母语还没有学好,学什么英语?若冲认为完全可以从大学开始开设英语课。即使高中要设英语课,也只应该是选修,不考试。高考取消英语,对想出国留学的单独考试,完全没有必要搞全民英语教育,让所有人为几个留学生陪读,这个代价太大了!我一个大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都没有派上用场,何况没有上大学的呢? 至于早教学英语,那就更不应该了。实际上,早教的科学性是有问题的。记得是小学还是中学学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它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到处表演,结果后来成为一个普通人。这说明,孩子过早开发或成名并不见得是好事。外国也没有像中国这么早就接受科学知识教育。作为人,有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学习,比如生存和生活能力,道德修养等。 即便工作后需要基础英语资料,大学几年时间学习完全够了。记得大学刚入学时老师想要我转到外语系,我没有同意。我想学英语专业就不能学别的了,那太无聊了;而学别的专业也可以学英语。学英语专业,无论从知识学习还是智慧培养来说,都是不值得的。所以我学了数学专业。 英语并不是什么高级语言,与汉语相比,简直太小儿科。汉语不仅是一门高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艺术形象思维的摇篮,还是智慧的宝库。每一个成语即是典故,又是祖先经验智慧的沉淀。甚至一个汉字或一个单词都浓缩着中国人的智慧。而作为字母语言的英语做得到吗?它仅仅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交流工具。 所以重英语、轻汉语不仅是愚蠢的选择,而且会越来越愚蠢。为什么现在的博士教授那么多,没有一位大师?为什么有知识的人满大街都是,而有智慧的人却很少见?因为知识与智慧并非成正比。博士教授不明事理的人多得是。知识只要勤奋就可以,而智慧需要经验和悟性。英语对于知识是有用的工具,但对于智慧它不行。全世界只有汉语堪称智慧语言。重英语轻汉语,是崇洋媚外的起点,也是崇洋媚外的终点。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被西方洗脑?即源于崇洋媚外的思维导向。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医生应以消灭医院为最高理想
下一篇:一周怪事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