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老外脸”就能教足球?荒唐!

时间:2019-06-14 15:33:52    点击: 次    来源:新京报    作者:任然 - 小 + 大

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访多地发现,在有的城市,足球市场火爆后,不少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跳槽去做了足球培训。在很多中小城市,假洋教练现象更加突出,有青训机构负责人称,“2017年就曾经遇到过经纪人向我推荐,说是只要外国人的脸,办假证就行。”

非但如此,近年来,涌入中国足球培训市场的,还有许多以国外职业俱乐部、著名球星命名的青训学院。有些所谓的“洋青训学院”,其实是以挂牌、擦边球方式存在。

“青训强则国家队强”,是足球领域亘古不变的道理。世界上的足球强国,也都很依赖成熟青训体系带来的强劲足球人才输出。正因如此,抓青训是2015年公布的足球改革方案释放出的重要信号。

洋教练大量涌现,正是青训市场火起来的信号。由于中国本土优秀青训教练资源的多年欠账,这块空白的确需要洋教练来填补。事实上,这也是中国足球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化的一部分。但引进洋教练,不等于“滥竽充数”。

一方面,因工作签证对真洋教练的资质设置的门槛较高,导致真洋教练进不来;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有些培训机构“另辟蹊径”,为了利益大开方便之门,只要“长着老外脸”,哪怕你是卖重庆小面的业余选手,也被追捧。

而有些资质存疑的青训学院“趁火打劫”,“挂羊头卖狗肉”,虽然打着国外职业俱乐部、著名球星命名的名号,但在师资、理念等方面都与真正的国外职业俱乐部没有联系。这无异于将孩子和家长当韭菜割。

种种热闹背后,泥沙俱下的假洋教泛滥对中国青年足球的负面影响,值得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些以次充好的假洋教练现象,已有欺诈之嫌,工商部门该监管介入的不应含糊。虽然这块或许是新“业务”,但随着足球培训市场的兴起,这方面的监管意识必须适时跟上。相较于家长个人,监管部门也更有能力去减少这其中的信息不对称。

据中国足协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全国各类社会足球青训机构从2015年的1983家增加到6951家,四年间增长了4968家。任何行业在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序”,但青训若更多成了假洋教练和不合规洋青训学院的捞金狂欢,那也是对“实实在在抓青训”这一改革路径的偏离。

所以,面对当前的青训市场乱象,一要加速推进本土青训教练的培养,二要在洋教引进和信息筛查上,解决机制关卡和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同时,尽早建立必要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让假洋教、假培训机构少些浑水摸鱼的空间。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社会办医的空间不能留给莆田系

下一篇:切莫把“高考志愿”变成“家长意愿”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