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切莫把“高考志愿”变成“家长意愿”

时间:2019-06-14 16:35:12    点击: 次    来源:红辣椒评论    作者:郭元鹏 - 小 + 大

2019年高考成绩和各类别分段线将于6月23日左右揭晓,首次志愿填报将于6月26日正式开始。高考志愿如何填报?记者获悉,接下来宁波市有两场高校招生咨询会,还有一场高考志愿指导讲座将举行,考生和家长可以关注下。同时,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还可进行填报志愿模拟练习。(6月12日《现代金报》)

高考结束了,又到了家长、孩子纠结“上哪所学校好”“报哪个专业好”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各种涉及高考志愿填报的服务也闪亮登场了。这是一件好事情,多些建议,多些指导,多些分析,能够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分数,自己的实际,作出最优选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另外一种现象:所谓的“高考志愿”已经变成了“家长意愿”。

什么是“高考志愿”?仅仅依据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是高考考生的意愿,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孩子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然而,遗憾的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孩子左右志愿的因素越来越低,反倒是家长占据了上风。于是,“孩子的志愿”并非是孩子自己的心愿和自愿,而是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家长的愿望。

当然,家长是“过来人”,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面还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由于家长见多识广、经历丰富,对于人生,对于社会,都有着到位的认识。家长的意见很重要。然而,也需要知道的是,毕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未来的人生走向,应该掌握在孩子的手里,而不该是父母的手里。

只不过是,眼下的高考志愿填报,却着实变成了“父母的意愿”,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社会上各种志愿填报的生意也开始火爆起来。尤其是专家指导的,数据分析的更是火热。可以说,专家指导的志愿填报可能是“很理智”,数据分析的志愿填报可能是“很智慧”,然而这都丢失了最基本的一个基础,那就是这是孩子最喜欢的专业吗?

我们都知道一种说法,叫“兴趣爱好”。有了兴趣才能爱好,有了爱好才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如果失去了兴趣和爱好的基础,即便选择的专业再理智,也可能出现问题。想起两则新闻:

一则是 ,某地一位警察刚当上副局长就辞职了,很多人不解。而他却说:这不是我的人生目标,当初报考警校是父母强迫的。

一则是,某地一位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抛弃了“所学专业”,找了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人们不解:为何放在好好的岗位不干?他却说:没办法,我不喜欢这个专业,当初是被父母逼着报考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我们不妨把高考志愿的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切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老外脸”就能教足球?荒唐!

下一篇:北京不认帐 香港特首处境尴尬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