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低欲望是对高压力的反抗

时间:2019-09-10 14:02:56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低欲望社会,又叫佛系社会,以不结婚、不生育、不工作、不赚钱为主要特征,已经成为笼罩在东亚地区上空的魅影。此趋势以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年轻一代为先导,而且已经蔓延向中国的发达地区,包括近年浮出水面的“三和大神”等概念,以及部分大城市白领放弃高薪去隐居的风潮。
    
从外界评论来看,从之前压倒性的讥讽,已经分化出理解与同情,甚至转化为效仿。在人生态度较为积极的中青年高学历群体中,“逃离北上广”也正在成为趋势,少挣一点、少花一点、生活更轻松一点,算是一种折中模式。
    
毫无疑问,低欲望社会是对高压力的反抗。虽然一线城市依然提供着就业前景,但其背后无休止的高强度奋斗过程令人胆寒,996、724、末位淘汰,考验着青年为梦想窒息的底线。
    
经验证明,成功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但高压力的职场惯性,让每个人都得像成功者一样去拼命,并没有较为轻松的选项。无论是百万年薪、还是月薪两万、一万、几千,好像大家都在拼命地忙。虽然大家头上都悬着一块叫做“成功”的糖,但绝大部分都属于幻象,距离成功的真实距离其实令人绝望。而登顶的幸运儿也未必是通过996拼搏,很大一部分是在不为人知的方面曲线超车。对于多数没资源、没背景的普通人,奋斗走向成功的概率,几乎等于假象。
    
低学历者无师自通,高学历者看透红尘,最后殊途同归,一个做了及时行乐的大神,一个逃离一线开启平淡人生。
    
虽然这个国家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高欲望的消费主义与低欲望的佛系人生几乎并行,而发展程度的较大落差,又为不同的取向提供了各自的载体。“成功学”的“鸡汤”依然有市场,而低欲望的“米汤”也在四处流淌。
    
两者渐行渐远,拉出了长长的过渡空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形态。在长长的过渡线上,不婚不育成为最普遍的应对策略。
    
高成本,可怕的高成本,婚育的吸引力已经荡然无存。婚姻带来的本应是结婚比单身便宜、搭伙过日子相帮相衬过得更好,现在完全变了。结婚的门槛是天价的彩礼和天价的房,养孩子的门槛是天价的奶粉、天价的课外班、天价的学区房……这不是重击,而是暴击,已经提前彻底击碎了很多青年人组建家庭的欲望。
    
门槛不是一次性的,所有的婚后套餐都要远远高于单身。一个人可以量力而行,但这个社会有攀比,一个家庭反而因攀比而趋向疯狂。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等话题年年火爆,最近又有一个自称150万年收入的家庭为了孩子上“牛小”而回归上世纪的狭促生活……看得白领青年嘎嘎地蛋疼,这样的奋斗有何意义?
    
国外的同等收入人群,大都在享受高尔夫和游艇,而国内无论挣多少,仿佛都在为基础性的生活搏命,一晒买房、买车、看病、上学的账单,就啥也不剩。当然,其中有装逼的成分,但是你不装怎么行?百万年薪,然后孩子上片区“渣小”,会被同阶层网友喷成渣渣:“你不配结婚啊,渣男!”
    
这一幕最终让全系列的青年心凉,不婚不育保平安吧。
    
整个压力的源头,来自过去十几年房价的暴涨,成为当代青年最难承受的魔掌,彻底摧毁积极的心态。几乎所有的门槛和后续高成本,都跟房价有关。和谐的婚姻挂钩高房价,优质教育挂钩高房价,优质医疗挂钩高房价,高薪职位挂钩高房价……好像所有梦想的好东西都挂钩高房价,一个要不起,个个都要不起,去他妹的,全都不要了吧!
    
积极本是青年人的天性,然而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变形。我们的“80后”、“90后”,其实或多或少都从捉襟见肘的年代走来,都是第一次品尝到精美的商品,第一次体验惬意的旅行,都想第一次拥有宽阔的大平层,但是标定的起价让他们还没撸起袖子就不得不死心……这是被活活压抑出来的低欲望。
    
我们的低欲望跟日本的低欲望不同。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就开启了腾飞,现在的日本青年,都是目睹他们的父辈买空全世界的奢侈品之后,又淡然地抛弃了这些。自然而然,没有不平衡。即便在今天,日本青年仍有明确的路径,只要按部就班工作,就能享有体面的人生,没有学区房、没有攀比、不会被人笑话。但是青年们依然说“不”——“我们不再当社畜!”
    
我们的压力在以996等方式考验生命极限,而日本青年的压力无非是一眼看透的人生而已,这并非同一层次的低欲望。那边是实现发达与均衡之后的多元化取向,彼此和谐共存,而这边却是价值观撕裂的战争。
    
所以在低欲望图景下的评论版上,画风迥然不同。这边是针锋相对、互相讥讽,无论佛系狼系,大家都带着气,而那边只是嬉笑猎奇,云淡风轻。
    
我们不用为垮掉的一代悲哀,应该为被压倒的一代悲哀!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现场文化执法”你怎么看?

下一篇:丽江反杀案,别把吃瓜群众逼成普法专家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