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7 08:17: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来了,对无所不在的监控说“不”! 从高铁站的人脸识别到闯红灯的人脸信息公示,从ZAO换脸黑科技到校园人脸监控和头环检测,从支付宝微信的人脸识别支付推出到机场人脸识别闸机引入,各大银行的APP和柜台机器也逐渐嵌入人脸识别功能,小区门口也架起了人脸识别门禁,公司也换上人脸识别打卡机…… 有没有一种自己的脸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恐怖感?如果我们还只是在心里发冷或者敢怒不敢言的话,一起来看看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一家杭州的动物园要把之前的指纹入园认证改为人脸识别认证,但这一改动惹怒了已经办理年卡的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他一纸诉状把动物园告进了法院,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 凭什么你没征求我的意见,就默认我们都同意把面部信息提供给你? 壹 人脸识别真的安全吗? 郭先生认为人脸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存在安全风险,他表示,收集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由政府部门提出,出于公共利益考虑尚可以接受,但休闲娱乐场所也这样做,安全性和隐私性都让人担忧。 这也正迎合了民众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困惑——安全。 要知道,脸和基因数据是不可更改的生物信息,是个人安全的最后防线。而扪心自问,被人脸识别设备环绕,我们真的是自愿的?或者说郭先生的担忧是多余的?是我们陷入了人脸识别的“焦虑”? 早在两年前,百度安全实验室就通过大量“渗透性测试”,也就是良性入侵的方式发现了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多项生物识别技术其实都具备“易于伪造”的特质,甚至不如密码安全。 直到现在,受成本所限,市面上绝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特别是民用系统,其实都是基于2D的平面人脸图像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只要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或者制作3D人脸模型等假体就可以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攻击。制作这些材料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块。 那么我们的担忧来了:支付宝被盗刷现象,是不是也会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因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盗用了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犯罪嫌疑人? 细思极恐啊,这些可能存在的后果实在是无法想象。 就在1个月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人在网络商城中公然售卖“人脸数据”,量级高达17万条。这些怎么可能是在用户知情的情况下公开售卖的呢? 我们应该都认可——对公共图像信息系统进行严格管理是必要的。否则只要在公共场所就能随便拍随便摄,公民还敢不敢出门了?而声音、人脸、指纹甚至基因信息等全部都公开化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果这些信息被滥用呢?危及的甚至可能是全体中国人的利益。 贰 人脸识别广泛应用的背后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人脸识别都被用在哪些地方了呢? 目前监控摄像头滥用的一大重灾区,就是学校。 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据介绍,目前试点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的全程监控。 在这之前,已有非常类似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来自杭州第十一中学。该系统每隔30秒就会在学生身上扫射一番,实时在后台分析生成课堂表现报告。而在这之后,一款自称来自MIT和哈佛等知名研究机构的产品出现在了浙江金华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带着头环上课的场景惊诧世人。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如果基于安防目的,大家都认可这种监测,但很多学校在试水拓展其应用范围,把它们用于监控学生,而且是些鸡毛蒜皮的纪律问题,跟安全根本没有一点关系。 除了教育行业,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人脸识别监控的重要场所——工作单位。 技术的进步将不人道且不合理的考核标准变成了现实,在需要微笑服务的收费站更是如此。是谁制定了量化到每个手势、每个动作、每个表情乃至于微笑须露出八颗牙齿的规定?是谁把一个个摄像头安装到每一间高速公路收费室,让一个个受了委屈的人必须假笑? 同样拍脑袋决策的还有环卫工人的领导。南京河西区域给环卫工人配发智能手表,只要在上班期间原地停留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语音喊“加油”,提示环卫工人要继续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也把打卡装置换成了刷脸打卡。 …… 纵观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我们不禁要问的是,这项技术究竟是为了方便监控以达到校方、企业方的管理目的还是为了给这些高科技产品找一个市场? 不论是哪个目的,是不是都有点别有用心——“吃*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一方面,老板为了自己换上更好的车,通过各种办法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让你一刻不得闲,把你的最后一滴血榨干。另一方面,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成本也必须要从这些羊身上薅。 话说得有点远了,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再怎么天花乱坠的承诺都需要实践来检验。 而现实就是,说起隐私保护,原则大家都容易认同,但现状是由于法律法规滞后,监控滥用十分普遍,侵犯隐私十分普遍,缺乏法律制衡措施。很多强势的单位、工厂、学校等,像监控牛羊一样监控员工和学生,而弱势方根本无力反对。 叁 新科技,我到底该怎么对待你 即使真的无力反对,那我们的声音也不应该被淹没。 类似于人脸识别等关乎到我们隐私的新技术,如果要应用于工作场所或者学校等地方,一线工人、学生应当参与决策过程。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不会反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都希望新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安全保障,而这些都需要当事者的意见。 一旦科学技术被错误的方向带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如果没有相关公民的参与,只有领导拍脑袋决策,恐怕也会进一步加深民众对新技术的不理解。 150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资本自从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的话早就被束之高阁。然而,今天的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却在警醒我们,好好看看这些新科技吧,如果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我们大力欢迎,但如果这些科技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吃*人”,那我们就不能坐等被“吃”了,必须要擦亮眼睛,时刻准备觉醒、斗争!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