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07 16:45:3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缓缓君 - 小 + 大
昨晚,#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一度冲上了微博。 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这个消息能被“辟谣”。 但结果并不如人愿。 今天凌晨3点多,@武汉中心医院 发布公告: “我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此,医院方面深表痛惜和哀悼。” 上午,官媒在公布消息时,把李文亮誉为疫情“吹哨人”。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推文向其致敬。 (大意:“我们沉痛悼念李文亮医生的去世。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他应对肺炎疫情的所作所为致敬。”) 一时间,李文亮成为了抗疫英雄。 但也有网友持不同的观点。 接下来说说我对他的看法。 12月30日,李文亮看到一份病历报告,随后就将其发到了同学群里,并称“华南海鲜市场确诊7例SARS”。 按照李文亮的说法,他是想提醒同学注意防护,因为他的同学也都是临床医生。 大约1个小时之后,李文亮对信息进行了更新: “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大家注意不要外传,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 李文亮最初确实没有把事情捅到网上去的想法,然而,还是有人将聊天截图传了出去。 1月3日,当地公安局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属实的言论”为由,对李文亮进行了训诫。 事后,李文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签字画押时,他怕了: “我当时也很担心,不签的话怕不能脱身,我去了走完流程就签字走了。这事我也没给家里人说,当时压力比较大,担心医院处罚,影响以后工作晋升之类的。” 李文亮确实是个普通人,他会担心医院的处罚,会担心以后的晋升,就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 但李文亮是个善良的普通人,他出于人性中最本能的善意,去提醒亲近的人注意防护。 对于网上有人指责他造谣,他并不这么认为。 为当时他传到同学群里的那份报告,清清楚楚写着SARS。 (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包括:SARS冠状病毒、铜绿假单细胞、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 只不过后来信息又更新了,是冠状病毒,但还在进行病毒分型,他也及时做了跟进。 1月8号,李文亮接诊了一名青光眼患者(他是眼科医生)。 次日,该患者眼压恢复正常,但出现了发热症状。 1月10日,患者的CT结果显示为“病毒性肺炎”。 10号当天,李文亮出现咳嗽症状,11号发热,12号住院。 最初,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李文亮的呼吸却越来越困难,严重到无法活动,于是被送去了ICU。 2月1日,李文亮接受《财新》的采访。 此时,他对自己能否“平反”已经不再在意,称大家知道真相更加重要: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在采访的最后,李文亮说,希望自己康复后能够重返一线,因为疫情还在扩散,他不想当逃兵。 然而就在当天,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后面的事,如大家所知,他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 李文亮是英雄,是疫情的吹哨人,他自己也不认同。 按他的话来说:“我只是得知消息,提醒同学,当时没想那么多。” 李文亮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就像你,就像我。 其遭遇,让人心疼。 如今官媒表态,称其是“撩起疫情魔鬼面纱的医者”,疫情的“吹哨人”,卫健委也发布公告,向李文亮医生表示深切哀悼。 对于他和他的家人而言,这或许是最后一丝慰藉。 但我并不希望这件事止步于此。 在李文亮医生离开后,我们能否建立起一种机制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否则,只会让李文亮白白牺牲。 是时候去重新定义“谣言”了。 这些年,互联网上反转的案例太多,即便有的谣言最终得以辟谣,但这种事后的更正,无法避免谣言传播过程中对当事人(机构)造成的伤害,甚至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恐慌。 从这个角度来说,打击谣言,并没有错。 但问题在于,我们该怎么去定义谣言的边界? 比如,前几天贵州六盘水就一度传出,老母猪开口讲话,告诉主人要在天亮之前煮九个鸡蛋吃,可以防范疫情。 这种明显违反常识和科学的言论,无疑是谣言,也应该被第一时间辟谣。 这个我完全同意。 但有的东西,我们事先并不了解和掌握。 比如造成这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全人类来说,这都是一样新的东西。 没有人可以事先给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对于疫情拐点的预测,不同的专家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看法。 所以你今天听到的说法,可能到了明天就变了,后天可能又会有更新的说法。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我们都是在边防控边研究,然后不断去解释和修正过去的结论。 要记住,人类不是上帝,没有人可以在未知的领域做出100%准确的判断。 基于这一事实,对于未知的领域,我们理应给予专业人士以一定的公共讨论空间。 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 但我们人类的祖先之所以会在进化的过程中,保留了“恐慌”这种心理机制,恰恰是因为恐慌能起到预警的作用,帮助我们避免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中去。 恐慌有时候都会出错,这个我承认。 可能事情明明没那么严重,却因为讨论引发的恐慌而造成混乱,那岂不是在给社会添乱? 怎么办? 这里我想借鉴“错误管理理论”(Error Management Theory)的思路。 为了方便你理解,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火灾报警系统。 早期的火灾报警系统,主要是基于对烟雾的探测,这就很容易造成误报。 比如有的人正好在探测传感器下方吸烟,都有可能引发报警。 但我们会因为误报而把火灾报警系统废除吗? 不会。 因为漏报的造成损失和危害要远远大于误报,所以允许一定程度的误报,是权衡利弊之后的一个正确选择(现在的火灾报警系统已经先进多了,除了烟雾之外,还会同时采集热量、火焰等物理量,所以误报率低了很多)。 也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回到疫情。 在李文亮被约谈的几天前,网上流传着一份武汉市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在结尾处强调“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 所有人统一口径,这确实避免了误报的发生。 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们至今仍在为漏报造成的后果买单。 再重复一遍我在上面说的:对于未知的领域,我们理应给予专业人士以一定的公共讨论空间。 这可能会造成“误报”,但却大大降低了“漏报”的可能,以避免让整个社会陷入到巨大的灾难之中(而且把讨论对象限定在专业人士,已经是在尽可能避免误报的发生了)。 想想17年前发生的事,我们不是没有经历过教训。 2012年,李文亮在其微博中说,“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也许就联系不到我了,因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 如今,那个想要拯救地球的人,真的离开了我们。 他今年才34岁,和我同年。 一想到这里,真的很伤心,很难过。 但我们不应该停下脚步,我们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去建立一套公共领域的“报警机制”,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否则,那个想要拯救地球的大男孩,真的就白死了。 做出一些改变吧。 不要让他白白牺牲,拜托了!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我们的信使走了
下一篇:李文亮医生病逝后7问!!!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