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09 10:26:3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疫情之下,一个武汉人的生存日记 庚子年,我经历了人生中最煎熬的日子。 这20多天里,我把自己所经历和看到的一切,都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了下来,希望让大家对疫情之下武汉人的真实状态有更深入和客观的了解。 2020年1月17日 大意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前一天,全家笼罩在过年的氛围中。 下午超市买了年货回来,听到官方的通报: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我和其他武汉人一样,基本上都不以为意。 2020年1月18日 万家宴 过小年,百步亭社区一如既往地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万家宴”。 万家宴汇聚4万多家庭、13986道菜肴。邀请社区居民、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志愿者等走出家门,品家宴、庆团圆。 现场氛围很浓烈,居民热情特别高。 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 无人预料到一场灾难正悄然来临。 2020年1月20日 不要到武汉来 1月20日下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参加了发布会。 钟南山院士建议: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外地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到武汉来。 专家组成员曾光的建议更加直接: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要出来。 稍微多想想,谁都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也就是此时,“封城”二字开始在流言里频频出现。 晚上回家,新闻播报国务院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我和家人感到了情况不太乐观。 2020年1月21日 新春团拜会 湖北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如期举行,几大班子领导出席。 大家带着层层口罩,克服肺炎恐慌,用敬业、执着、认真全力以赴。 女演员们客服长途奔波、感冒鼻塞、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等多种困难,带病带伤完美演出。 中国人民觉得武汉是“疫区”,武汉人民觉得汉口是“疫区”,汉口人民正在开心地吃年夜饭赶聚会。 我当时觉得,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被自己给吓死的,开心生活,积极防御,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想想,自己真蠢!未曾想到疫情会有如此迅猛发展。 2020年1月23日 封城 1月22日晚,大年二十八,看上去仍然是又一个平常的春节日子。各方信息涌流,拿着手机坐在家中预感到防控措施将进一步升级,但是仍然未预料到会有封城一刻。 1月23日早上2点40分,我被朋友的微信消息惊醒,好几个人发的都是三个字:封城了! 不过不是立刻封城,有7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离开。 早上8点,我第一时间杀向药店。 酒精已经断货,口罩不多且价格离谱,奥司他韦、莲花清瘟胶囊之类的也涨价较多,但也顾不得许多,能买的都买了点。 老婆突然想到了要备一次性手套,也买了一包。 封城确实带来恐慌抢购,小超市里各类方便食品、蔬菜被抢购一空。 2020年1月24日 泪流的除夕夜 大年三十夜晚,是一个让人泪流的除夕夜。 爸爸发来短信,已年过七旬的大姨确诊了,由于没有床位住院,前期她只能去门诊治疗,治疗完就回家。 姨父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一着急心脏病犯了,自己也住进了医院。我姨在已经确诊的情况下,还需要每天在家做好饭菜送去医院给姨父。 同事一家,除了婴儿外的大人全部确诊,正在哺乳期的妻子更是高热,需要马上隔离。 家中不到半岁的宝宝无人照料,更买不到奶粉。 在武汉举目无亲的同事,唯有到处找人奔走求助。经多方扩散,由政府伸出援手,联系到人员代为托管小孩。 想到他们的经历,又看到媒体公开报道的一些真实案例,好几次我眼泪都差点流下来。 2020年1月26日 500万人离开武汉 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长周先旺透露,因春节和疫情因素,约有500多万人离开了这座城市,还有900多万留在武汉。 不知道,离开武汉的500万人,会给全国带来什么? 2020年1月27日 永生难忘的声音 大年初三,在家待了好几天的武汉人,自发开始组织活动。 当晚,武汉无数小区开窗齐唱《歌唱祖国》,齐声高喊“武汉加油”。虽然很快就因可能为增加感染风险被叫停,但是,那响彻云霄的鼓劲之声让我永生难忘! 我们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这就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钟老说,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做出了重要的牺牲和贡献。 2020年1月29日 众生皆不易 大年初五,迎财神的日子。 往年一到这天,武汉归元寺就会挤得水泄不通,每尊佛像前都插满云烟缭绕的香火,求财神保佑的人头黑压压一眼都望不到边。 今年盛况自然不再有了,寺里的菩萨可以过上一个清净年了。 只是对有些人而言,2020的财运可能都不太旺了。 但对底层人而言,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这场肺炎,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众生皆不易”。 2020年2月2日 积极消息 2月2日,我出门采购了一些菜,没想到的是,超市连青菜都不缺,肉类也供应得上,不过排队现象比较严重。 最缺的是什么?还是挂面、自热火锅、饼干类食品。 接连看到了好几条重要的积极消息。 武汉要求全市各城区都在进行“四类人员”的集中收治和隔离工作,即:确诊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离,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 这是治本之策。用形象的比喻,就是把“黄豆”和“绿豆”分开。 2020年2月3日 生死时速 2月3日,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多所方舱医院也在快速建设中。 现在各个发热门诊的压力终于分摊下来。门诊也不再限量试剂盒,病人可以直接去检测。 虽然小区附近仍不时有急救车驶过,但我知道早先的混乱和物资短缺已得到了极大缓解,庞大的机器运转走向正常了,情况正在向好发展。 我感叹中国的建设速度。 但是,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 不用无谓的“震惊、喝彩”,只要绝不放弃的咬牙坚持。 2020年2月4日 立春 这些天,身处武汉这个疫情中心,与很多朋友高频的沟通,接收了非常大量的资讯信息,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们到底应该从这场疫情中反思什么。 1、比疫情更可怕的是社会恐慌:恐慌,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使原本可控可防、有条不紊的事情,变得杂乱无序、混乱不堪,轻者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重则会发生疫情之外的“次生伤害”,对疫情百害无一利。 2、比疫情更可怕的是利益熏心:17年前的非典,让食醋的价格飞涨,一些人趁机敛财。而今,再次面对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心商家依旧存在,功利主义仍然不灭,这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3、救灾这种事,必须依靠政府和人民:这次疫情如果没有全国统筹,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一位医生也进不去武汉,一个武汉人也无法活着走出武汉,一个口罩、一棵菜、一粒米,也不会进入武汉。各地各扫门前雪,所有救援人员和物资都会被截留,所有试图出来寻求援助的武汉人和曾经给武汉运入物资的人都会被封锁。武汉会成为人间地狱。 2020年2月8日 元宵节 这20天里,最让我动容的,是基层的故事。 武汉有一位95后医生,被分配到任务极其艰巨的呼吸二病区工作,每天重症患者接触,她不是没想过自己也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想了想,还是打出了一句:“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 武汉儿童医院86岁老专家董宗祈坚持开电动轮椅,去门诊部坐镇一线,“一辈子不就是为了病人嘛。” 江苏省人民医院92岁高龄医生敖忠芳前往战场,含着泪说:“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是死得其所。” 2月3日凌晨,湖南医生宋英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28岁! 江苏江阴,73岁的徐阿婆,拿着攒的9000元想捐给武汉。 村支书考虑到阿婆捡垃圾赚钱很辛苦,就婉拒了她。 没想到阿婆急得掩面大哭。 我知道她想说的是:这是救人的钱。 83岁拾荒大爷匿名捐款一万元抗疫。 网友知道后很感动很心疼,便众筹一万元还给了大爷。 没想到大爷收到钱后,又辗转到银行把钱捐出去了。 “如果非要写名字,就写‘知恩者’吧。” 浙江杭州一口罩厂,赶工制作口罩人手短缺。妇联和镇政府发布招募后,近200名志愿者无偿支援。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每到危难关头,这个民族总会涌现出无数埋头做事的人、拼命做事的人,他们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抱着一种信念—— 这片土地,这些人,值得他们去这么做。 人间,值得。 今天是元宵。 过完元宵,就算过完年了。 我相信,度过这个年关后,武汉也会度过这个难关。 武汉人,从来不信邪。 必胜!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每天准时给病了的城市洗个澡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