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新增99例!中国又现聚集性病例!

时间:2020-04-13 07:21:28    点击: 次    来源:案例精选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新增99例!中国又现聚集性病例!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12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765030例,累计死亡108281例,累计治愈401873例。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4月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9例,其中97例为境外输入病例,2例为本土病例(黑龙江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43例,黑龙江3例,内蒙古2例,吉林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34人,重症病例减少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99例(含重症病例36例),现有疑似病例82例。累计确诊病例128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8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1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138例(其中重症病例13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575例,累计死亡病例3339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052例,现有疑似病例8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1888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722人。

1
乘坐同一航班,51人全部感染
上海市卫健委4月12日早间通报:4月11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52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3例,其中来自英国2例,来自美国1例。
病例1-病例51,均为中国籍,乘坐同一航班,4月10日自俄罗斯出发,当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有症状,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留观。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有消息称,此航班总共乘客为204人。
病例52为中国籍,在加拿大探亲,3月29日自加拿大出发,当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隔离观察,期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52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均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的密切接触者9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
警惕!近几日个别省份又出现聚集性病例
4月1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4月10日,湖北现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下。近几日,个别省份又出现聚集性病例,提示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少聚集。各地须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早发现病例,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3
新冠病毒在全球变异成3种毒株!
钟南山:已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
据南方都市报,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变异成了3种不同的毒株,而且“正在快速突变,以适应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统抵抗力”。研究还表明,在一些美国人身上发现的病毒变体与蝙蝠中发现的病毒关系最密切。
4月10日下午,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邀请钟南山院士与韩国防疫专家李钟求在央视新闻直播间视频在线交流。
视频连线当中,钟南山表示,全球疫情走向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疾病本身的规律。现在这个疾病的基因突变已经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所以它传播的力度比较大,而且比起流感它有高达20倍以上的死亡率,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值得重视。走势就是它的变异规律、发展规律。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到了夏天会降低一些,这是疾病本身的规律。
另外更重要的是两个干预,一个是疾病的干预,它跟流感不一样,流感的病死率一般来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欧洲一些国家达到了10%,病死率比较高,就应该考虑迅速发展疫苗。疫苗是人为的、能够接种免疫的办法,“群体免疫”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太大。目前地球上的态势取决于欧洲和美洲政府部门的态度。经过一些教训以后,欧洲比较重视的一个核心就是距离,不管是封城、居家或是保持距离,这都是很重要的减少互相感染的措施。
钟南山称大城市境外输入清零不现实
针对境外输入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0日在线对话韩国防疫专家。他表示,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但风险不等于是现实。“特别是从刚发生疫情而且疫情发展较快的国家、地区来的人,往往传染性会比较高。只要采取严格监控、追踪,一旦发现就隔离,同时对他接触的人进行严密观察。这样情况下,就算传染几个人,也不会造成暴发。”钟南山说,未来肯定陆续还有外来输入,特别是大城市,要想完全清零是不现实的,除非跟世界完全隔绝,只要把它控制在较低水平就可以了。

4
“硬核”医生张文宏:如果隐藏病例数,武汉敢打开吗?
4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在上海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专访。
国内疫情还会出现反复吗?复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否需要进行全面核酸检测筛查无症状感染者?一起关注这位“硬核”医生怎么说。
国内疫情还会出现反复吗?
传染病只要终止传播,是很容易控制的。我之前预测的“最好的情况”发生了,那就是国内疫情完全得到了控制。但我的预测也有错误,因为最糟糕的情况也发生了,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而且没有得到控制。
现在处于非常复杂的局面,复杂到很难去判断国际上什么时候结束,很难判断国际上的疫情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因此,国内的疫情防控好,不代表没有风险。风险就是输入,输入有时候会是很隐蔽的,如果管控不好就会有问题。
中国病例数相对较少是因为有隐藏病例?
传染病有个特点,病例藏不住。
国外有很多媒体说中国的病例数这么少,上海这么少,有没有把病人给藏着掖着?上海2月9号开始复工,现在复工都两个月了,如果藏了很多病例在那里,很简单,我今天接受采访谈话就不敢不戴口罩。如果藏着掖着很多病例,武汉敢打开吗?不可能的。
复工复产过程中,最可能有风险的环节是什么?
中国是全世界现在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国家,我们不复工复产是没天理的。
复工复产一定有人在一起聚集生活、聚集工作,这个就是风险。我建议复工复产以后,一些基本的健康措施要保留。比如人群聚集时要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戴口罩是社交距离的延伸。
目前风险最大的环节是吃饭,这是一个要去口罩的环节,一起吃就容易感染。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在食堂聚集,要么打包回来单独吃,要么分批次去食堂吃。至少保持一个原则,不许一起吃饭。外出就餐也要注意保持距离和分餐,或者用公筷。
学生开学之后可能会带来聚集性疫情吗?
第一要充分评估风险,第二要做好预防措施,第三不要太耽搁学业,分批精准地进行复工复学。
复学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一旦复学有人传播,就是校内传播。这就有个轻重缓急的次序,要中考的、要高考的先复学。如果初三、高三复学两个礼拜之后没事,那就能说明风险可控,慢慢地让其他年级的复学。
相比起来,大学生就不是很着急,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一些需要做实验的专业或者一些学校可以逐步先复学。
有必要全面核酸检测来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吗?
有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武汉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同时就一定会存在很多有症状感染者。上海目前没有确诊病例,所以我倒推上海没有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只要看到武汉没有新发确诊病例,我就认为这是安全的,因此不需要、也不可能给每个武汉人做核酸检测来筛查无症状感染者,有些建议要考虑操作的可行性。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我觉得再过两到四个星期,如果在武汉重启以后没有产生有症状的人,没有产生更多疫情,就可以不讨论无症状感染者这个问题了。
天气慢慢回暖,病毒会消失吗?
一些赤道周围的国家,气候热得不得了,病例数却成倍上升,所以不要迷信温度会把新冠病毒控制住。
不过,天气热了,病例数是会下降的。一是病毒不耐热,夏天温度高了,病毒的复制速度就慢了;二是夏天尽管会开空调但是也开窗通风,通风是防控最好的办法;三是随着气候变热,经过此前非常严格的防控,疫情得到控制;四是经过这段时间的防控,老百姓已经养成比较好的卫生习惯,所以病例数会下降。
五一出行是否是明智的选择?
我个人觉得非常矛盾,大家都希望热闹一下、激活经济,但也担心人群聚集导致疫情扩散。五一最好的活动是室外旅游为主,人多的时候要戴口罩,最怕的是吃饭的地方,不妨“自带干粮”在宾馆房间里自己吃饭。
政府要做好防控工作,每个人自己也要做好防范准备,旅游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旅游是可以启动的。
怎么看待群体免疫?
流感是每年全球都会大流行的疾病,但从来没有说流感成了群体免疫,第二年依然要接种流感疫苗。通过一次的大流行,根本达不到群体免疫,历史上也看不到任何一个传染病是用群体免疫来消除的,全都是通过疫苗,疫苗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此外,群体免疫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流感要高得多。在一些落后国家如果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大量死亡并向周围蔓延,最后没有人能够脱身。
何时能有特效药和疫苗?
我和国际专家做过讨论,对在短期内研制出来新药不要抱太高期望。无论是药物还是疫苗上市,都有非常严格的流程,需要足够的时间。
大家关注的瑞德西韦这个药,重症病人用药后死亡率是13%,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高的。它的疗效可能是有的,但是还不足以称为“神药”。
疫苗的研发有很高的要求,要做安全性和疗效的试验,这几步下来,如果按正规的时间来走都要一到两年。按我们现在的做法,最快也得一年以后。一年以后,还要根据当时的一些疫情情况判断,病死率情况是高或低,疫苗的防护作用有多强,以及疫苗的不良反应有没有,才会决定打不打它。疫苗非常重要,但在研制成功之前,我认为疫情看起来终止不了。
新冠疫情还有全球二次爆发的可能性吗?
新冠疫情在全球二次爆发的风险是存在的。我们到了夏天,南半球就是冬天,病毒会互相输送,疫情可能还是中断不了。不过,按中国目前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来看,我们是有能力进行防控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武汉发现最长时间"无症状"带毒者

下一篇:如何判断鲍某明在编故事?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