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身为奴隶的后浪

时间:2020-05-15 20:48:0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明静谈 - 小 + 大

1

前几天,整个金融圈为这事感到痛惜:

5月6日,一位年轻的宁波银行员工(客户经理),在自家居住的小区跳楼身亡。

有知情人称,他是两次上天台。第一次在天台待了一个小时下来了,第二次才跳下去。

他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厦门大学硕士,通过管培项目进入宁波银行。

他有位从大一相爱至今的温柔妻子。

他还有一个未断奶的孩子。

他还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到底是什么把一个人逼到如此脆弱地步,舍得抛下一切自己选择死亡?

他妻子说是因为被领导逼的,项目轰炸之下,压力太大而跳楼轻生。

宁波银行则回应说他有抑郁症,死者生前有服用药物进行抑郁治疗。

现在真相已经找不到了,因为死人永远不会说话。

宁波银行员工跳楼事件,这事不敢断定是谁的责任。

但是知道,银行基层员工每天西装革履,灯红酒绿,这只是最表面的现象。

他们不仅要承受部分素质相对较低客户的百般刁难,还要面对永无止境的任务,以及来自上级领导的全方位压力。

可以肯定的是,跳楼那位员工一定是一个很用心、很负责、很有担当的人,才会如此逼自己。

或许是任务太多,事事不顺,把自己逼得自我认知崩塌,一点一点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只是残酷社会的冰山一角。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因为意气风发,什么都想做好,责任心强。

看完《后浪》,热血沸腾,自认为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你以为只要努力、拼搏,就能活出自己的时代。

时间久了,“前浪”领导以剥削员工为乐,在背后给你使绊子,穿小鞋,打击你的积极性,日夜逼你996。

最后,你才会懂得原来“一切都是泡沫”。

何冰所演讲的这篇《后浪》,已经成了2020年最恶心的视频。

这篇演讲全文鸡汤,涉及潜水、私人直升机、皮划艇、攀岩、跳伞等等,还说我们有选择权利……

这些跟我们大多数年轻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宁波银行员工跳楼事件,才是掀开后浪最残酷的一面:

大多数人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后浪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为了这碎银几两,生活、时间、精力都被剥削殆尽,受尽奴役,最后死在沙滩上。

2

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出的中国网民月收入结构图,引起了很多网友热议。

在这则月收入报告中,中国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7.9%;月收入在1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44.6%:

而全中国的网民,大概有多少人呢?9亿多人:

这就意味着,在全国,大约有2.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1000元;也意味着在中国,大约有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

还有5亿非网民,就不多说了。

这又意味着什么?这其实又意味着,现实中的很多“后浪”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B站视频里说的那么美好。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后浪,大都是我们认为的后浪而已。

而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后浪,那些五环外的后浪,那些身处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以及农村里的后浪……这些后浪,别说潜水跳伞了,他们能生存下来,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3

前段时间,一位后浪,在因为赶时间逆行被交警拦下后,情绪突然失控,崩溃地跑到桥边,试图跳桥:

当交警问起原因时,他表示工作压力太大,每天加班到十二点,自己快受不了了。

这是个例吗?并不是。

因为当你在搜索引擎上搜一下“压力+跳楼or跳桥”这几个关键词的时候,你会发现跳出来13,200,000个搜索结果:

搜索结果中显示,就连华晨宇这样的顶层后浪,也逃不掉因压力过大而想过跳楼的事实:

明星后浪都尚且如此,而那些因压力过大想跳楼的普通后浪,就更多了。

一些后浪的生活,的确是B站广告里展示的这样。

但是也有更多后浪的生活,是悲惨的。

所以说,请不要随意粉饰后浪们的生活,因为每一个后浪的生活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更不要用“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这种鸡汤,来堵住那些生活不易的、但需要宣泄的后浪们的嘴。

一些后浪需要宣泄,他们否定你们,并不是因为他们弱小,而是他们想告诉你们,应该多正视现实,以及多对他们保留一点同理心。

一些后浪在跳伞,一些后浪在跳楼;

一些后浪在赛车,一些后浪在卸车;

一些后浪在潜水,一些后浪在挑水……


同样是后浪,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后浪无法摆脱原生家庭所致。

北京大学的刘云杉副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统计:80年代,约有三成北大学生出自寒门。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后,北大寒门比例仅占一成。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

正是由于这些寒门后浪发现自己想往上爬越来越难,于是他们开始认命,很多人还开始出现一个心理现象,这个现象叫“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就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而即使情况改变,有机可乘时,他们也不去行动。

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患上抑郁症。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后浪在岗位上压力过大也不敢辞职,而是只会留在原岗位忐忑不安,最后终于选择自杀的原因。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我们都在易口水而食?

下一篇:农夫与蛇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