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今天水淹宜昌

时间:2020-06-28 11:46:2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张若冲 - 小 + 大

​今天水淹宜昌


今天(6月27日)上午三个小时的暴雨,立即将宜昌城区多个区域变为泽国。有的电动车被冲走,有的汽车被没顶。甚至有家具和门板冲到马路上,被捞起来丢在路边。据晚间新闻报道,还有一家工厂被淹。
这场大雨造成全市交通瘫痪,公交停运。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有部分公交线路恢复营运。整天路上的车辆稀少,傍晚仍有部分路段积水。
积水路段好不容易被陆续疏通,可是下午5点左右又下起大雨,等于是雪上加霜。
据我得到的消息,被水淹没的路段大都为新建小区或新建道路,如沿江大道宝塔河至五一广场段几公里就有两处淹水,宜万铁路桥下积水到大腿,交通阻断;宜昌东站门前道路被淹;发展大道包括水悦城在内多处被水侵泡,新建小区内积水不计其数。而老城区只有果园路低洼地带严重积水。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据“直播宜昌”报道说,本次暴雨为20年一遇。20年一遇都淹成这样,那200年一遇呢?三个小时的暴雨就将城市瘫痪,如果暴雨三天三夜不停脚呢?
如果真是暴雨三天三夜不停脚,造成水淹城市,说是天灾还可以说得过去,三个小时的暴雨能怪天老爷?为什么老城区、老小区没淹?
现在一下暴雨,城乡都成泽国。这种情况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年年有暴雨,年年有水灾。都怪自然灾害吗?
不错,水灾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多发、破坏力大,因此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水利建设。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被推为首领,可见水患之严重、水利地位之重要。
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主席的重视,从1950年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淮河、黄河、海河、长江、汉水等等全国各大水系都进行了系统治理。黄河的三门峡、长江的葛洲坝和荆江分洪、汉水的丹江口,都是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1950年开始最先治理的淮河,到1951年7月下旬,克服抗美援朝和技术等重重困难,第一期工程共完成了蓄洪、复堤、疏浚、沟洫等土方工程约19500万立方米(其中沟洫工程土工约1亿立方米),石漫滩山谷水库一座,板桥、白沙两处山谷水库的一部分,润河集蓄洪分水闸一座,其他大小涵闸62处,谷坊155座。整个治淮工程8年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堤防4600余公里。
建国初的二十多年,象这样的系统水利工程不计其数。那时农村富水地区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在我记忆中,家乡的堰塘和稻田都有沟渠联通,水库的水通过干渠送到各生产队,然后由分水渠连接星罗棋布的堰塘和稻田。需要用水时,开闸放水就能自流入田。有大雨,堰塘和稻田都可蓄水,多余的水通过沟渠排泄入河流。很难见到哪里成泽国。那时堰塘的水都是活水。这样的水利设施,农田既不容易淹也不容易旱。
遗憾地是,后来许多水利设施被淤塞废弃。由于长年失修,水库库容变小,沟渠堰塘淤塞。水成了死水。一下大雨就淹,10天半月不下雨又旱,因为蓄水不足。所以今天农村的水灾并非都是天灾,十有八九是可以克服的。
近年农村新修的沟渠都是混凝土的,想一劳永逸,牢固是牢固了,可与土壤不相容,与土壤的水交换效率大大降低。
同样,城市的内涝也是如此。由于新建的城区道路和小区,缺乏水利的概念,只顾眼前和节省,甚至偷工减料,致使排水不畅。
比如,修建道路应该向低处倾斜,这是疏通的常理。如果是坡道地形,应该考虑水汇集到下段的情况,增大沿路出水口密度和口径的同时,下段的排水口和管道要相应增大。如果是平坦的道路,应该中间略微高出两边一点,形成坡度,这样流速可增大、流水就畅通。还要及时清理道路排水口的渣滓。流动得快就不容易堵,这跟汽车流动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些道理并不高深,我们常人都可以想到,为什么市政工程和建筑专家们想不到?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不肯做、应付差事罢了。
无论城市农村,治理水患,需要长远、系统、整体的观念。只顾眼前、敷衍了事,就会年年有水灾。仅就城市涝不涝、农村淹不淹,就知道政绩好不好。
修渠治水、变水患为水利,必须要有系统长远的观念,这也是最经济、最人性的政治。

                 张若冲2020.6.27.晚

后记:宜昌号称世界水电之都,如今宜昌被暴雨袭击,多地被淹,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继昨天上午三小时暴雨之后,中午过后稍事停顿,大雨与暴雨又卷土重来。从下午4点一直下到今天早上,本文7点发稿时雨势变小,仍未有停顿的迹象,不知又有多少地方要遭灾了。——若冲2020.6.28.晨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班主任带大汉跨省堵人,谁给的豹子胆?

下一篇:苟晶顶替案中,那些让人后背发凉的细节!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