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0 07:30: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曹子文 - 小 + 大
“五•四”过后应该想到什么? 五•四的纪念活动已经过去,而笔者在广泛收集、细致阅读诸多关于纪念五•四宏论之余,发现人们,尤其是要人们和名人们,在谈历史上的百年“五•四”时,只奢谈当时的历史意义,即使联系现实,也只说好听的,不涉难听的;尽言辞光明,而避黑暗腐朽,张罗附和“特色”而与时俱进。很少将五•四时期所要反的那些迹象又在现实中轮回或再现进行联系,只有那些平民百姓中才泛出针砭时弊的评议。 当然不同阶级立场,不同阶级利益观的中国人,在针对现实评说百年五•四意义时,是从不同角度上谈论的。评论篇篇,议事纷纷,回顾历史,慷慨激昂,面对现实,难以言尽。 年轻学者李旭之在《五四运动百年纪》文章中批评说:“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很多,不敢直面现实问题,却高喊继承五四精神的,不过是些装腔作势的应景而已”,并且评说:“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走进了大众,而当代青年学生,却想着如何能脱离大众去当精英,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选择,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家国情怀”——这其实说的就是当今“特色”理论如何指导青年们的人生走向。 有个叫张若冲的提出:“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到底应该纪念什么呢?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完成了吗?”,著名学者三峡人家在《也谈五四运动的意义》一文的开言也明确提出“到底是在什么层面上来认识和定格五四运动呢?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不认识清楚,就可能使纪念走偏方向”。 五•四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意义不能忘记,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纪念历史的意义在于指导现实、解决现实,尤其是现实存在的与百年前相类似的帝、封、资弊端的蔓延和深化,离开现实的那些号召式、宣言式、教导式的纪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点三峡人家的《也谈五四运动的意义》一文写的比较明确而警醒。他说,纪念“五•四”其“现实意义在于,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官僚特权资本主义,比一般的民主资本主义更坏,它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联姻的怪胎。它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的一切最坏的因素引进来,另一方面又把封建主义的糟粕复活起来,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儒家的反动统治思想相结合,它既没有资本主义的民主,更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资本主义的血腥剥削和封建专制的杂交产物。同时它又是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又回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所以反帝反封建就又具有了直接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的意义所在”。并且尖锐地批评说:“而今天的社会不是鼓励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而是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打击谁,这是打着共产党招牌的“特色”社会里的怪事”。 笔者今天特别要说的是,在回顾百年的“五•四”情节时,却淡漠或回避了比百年前的“五•四”事件规模更盛、国内外影响更大的两次事件——五十三年前的“五•一六”通知所引发的文化大革命(反走资派)和三十年前的反邓家族贪腐。对于那些出于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政治需要或政治忌讳的人,为维护改革“特色”的绝对性,维护资本主义复辟的合法性之需要是必然的。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是新时代的理念——要人们相信“特色”、维护“特色”,切忌遑论是非、妄议政治、针砭时弊。 当今之所以回避上述的那两个敏感的历史问题是很正常的,因为五十三年前的“五•一六”通知正式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是对所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们挑战的檄文,是当今邓系利益集团们最忌讳、最害怕提及的咒文,犹如魔妖对佛大经楞严咒的惧怕那样。至于回避风波,作为邓系接班人们当然不愿意触动其祖师爷的。 笔者仅仅发现了一个以意识溯源笔名写的《五四谈“热血青年”与“狗血青年”的“魂魄”》文章,总算看到了敢于直白风波现实的纪念文章——“两个三十五年后,又是一群热血青年发自心底的忧国忧民情怀,不甘眼睁睁的看着祖国的堕落、变质而走上街头。他们继承了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与时代担当。他们是在跨度为两个三十五年后灵魂不死中国希望!他们是中华抵抗一切疾病的白细胞!”,而对于“五四运动一百年后的今天的青年学生。……”,作者用了五个“来自于”句子点破因果说:“最终体现出了这是一群没有魂魄的青年,看不到希望……!”;“历经两个三十五年不曾失去“魂魄”,是如何在短短两个十五年迷失的?这是一个教育改格的‘伟大’成果”,作者又运用八个“这一改”句式,阐述了改革开放后“创新”的教育改革所造成的危机恶果——“阉割了这个群体的魂魄和这个民族的希望!杀死了中华机体抵抗疾病的白细胞!”,最后指出造成这种后果和根源是“对前途未来的迷茫;拜金主义的泛滥;唯利是图的‘拼搏’……。这是某些人为保障自己的权力和收人,不顾惜任何东西任何人(包括国家)的鼎层射计的结果”。 三峡人家写的《纪念<五•一六通知>发布五十三周年》一文,主旨是说:“中国人民将世代铭记两个人!”——“一个是毛主席,人民不会忘记他的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一个是邓小平,人民不会忘记他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我们在这里纪念《5.16通知》发表及文化大革命发动53周年,最关键地就是说这两个人”。该文明确地指出:“我们今天纪念《5.16通知》发表53周年,就是对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的肯定,就是对文化大革命实践的肯定,就是对邓小平为代表的走资派复辟资本主义罪恶的愤怒声讨,就是对继续举邓旗走邓路的执迷不误的行为的谴责!”。所以说:“五•一六通知”理当“是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三年来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导致党变质、国变色的黑暗和腐朽的东西,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预见和穿越时空的远见卓识。 当然笔者上述引用的这些在五•四纪念时对照现实的奋激言论,恐怕就是“妄议”了。 要知道历史的辩证法,本来就是从不断地“妄议”中、针砭中、争论中获得正义观、分辨是非的觉悟性、延续革命的继承性,用当今的时髦语叫做发展正能量。而当今的“中国特色”是,你只要从马列毛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就是妄议!其实这种禁止妄议,不就是在继承邓小平的“立场与观点”(《邓选》3卷P272)而御制的“不争论”的(《邓选》第三卷P353、374)“和平的社会主义”吗(《邓选》3卷328)?不就是在尽力掩盖和设法压制被统治、被剥削、被奴役阶级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对垒、对抗吗? 处于被雇佣或被统治的阶级对占有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的阶级们的“妄议”,本身就是一种抗议、一种批判、一种斗争。而“特色”对被统治者的“妄议”, 近年以来又“创新”编造出一个什么境外势力来。 回顾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那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即使是那么落后,那么野蛮的社会制度,虽然对当年学生们的反帝反封建进行野蛮的镇压,也只不过是动用高压水龙来喷射阻挡,最后也只是抓了几个学生关起来。但是由于当时校方的交涉和广大民众的抗议,政府也不得已释放了被捕学生——要知道那时叫北洋军阀时期! 这种“特色”历史的继承性,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相信我们的接班人会懂得这个道理”(《邓选》3卷P217)。在邓之后的当今,深化的更为“创新”,竟然要把青年学生们走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法治”为“扰乱社会秩序”,或结论为是受境外势力引导。这就是前面三峡人家和李旭之所指的“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打击谁”,“却高喊继承五四精神的,不过是些装腔作势的应景而已”——要知道这些都是发生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在人的记忆和思维上,有一种奇特怪像,就是对过去久远经历过的事情,却记忆犹新,而对近期或现实发生的事情倒忘却朦胧。而我们后辈者们中的一些人,对于百年前的“五•四”阐述记忆犹新,对于“五•四”意义的分析认识的至高至理,将“五•四”精神尽力地、设法地、巧妙地为“特色”的资本主义走向诱导。却很少有人出来将“五•四”精神及其指导意义联系到改开后的现实事件。更尤其是近两年来出现的觉悟的大学生们兴起的学习、宣传马列毛主义,积极践行将毛泽东教导的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行动。 毛主席曾经奠定的这个人民民主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基础事业,交给了工农等劳动大众,尤其将希望寄托在青年们的身上。这是毛主席的一贯指导思想——早在1919年的《学生之工作》(《毛泽东早期文稿》P406)一文就已经谈论到了关于青年学生的教育走向问题;在1939年5月1日的《五四运动》(《毛选》2卷P558)和5月4日的《青年运动方向》的讲话(《毛选》P561),尤其是在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与中国留苏学生见面时所讲的对于青年们寄予的希望,在文革中八次接见青年们有关鼓励讲话,以及他老人家指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想结合的道路,等等教导,都是把中国的希望都寄托在青年们身上——正如著名学者钱昌明在《从“五一”、“五四”到“五卅”》一文中说到的“五四青年节留给后人的启示很多,除了反帝爱国、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以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青年运动唯一正确的方向。知识青年如果脱离了工农,脱离了实际,必将一事无成”。 当今中国的国内现实和国际环境不是那么轻松乐观的。正如张若冲文中说的,中国“今天的洋奴汉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现实的“反帝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但今天的反帝内容已经不同于100年前,不再是土地殖民和财产掠夺,而主要地表现为文化殖民和金融掠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图谋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疯狂。所以,中国人民反帝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诚如最近特朗普要对中美贸易采取加倍增税的惩罚,不正是三峡人家所说的“反帝反封建就又具有了直接的现实意义”吗? 现实就是这样,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广大青年们首先必须警醒改开以来存在于我国青年中的危险境遇——即前面李旭之说的“当代青年学生,却想着如何能脱离大众去当精英,……的选择”;意识溯源所指出的“对前途未来的迷茫、拜金主义的泛滥、唯利是图的‘拼搏’等”,魂魄“是如何在短短两个十五年迷失的”,是谁“阉割了这个群体的魂魄和这个民族的希望!杀死了中华机体抵抗疾病的白细胞!”;更要警醒是谁造成如三峡人家说的“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打击谁”,所以就必然要出现如张若冲说的,中国“今天的洋奴汉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等等怪像! 这是毛主席早已预料到并警告过的事实,是美国著名的政治阴谋家杜勒斯的《十条诫令》在苏联已经成功、在中国也已经基本兑现的——“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我们一定要做到”的和平演变。 笔者还认为,当代青年们,如何在现实中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就必须如何运用马列毛主义来解读和践行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讲话中再次说到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本来意思。而不是抽象地、笼统地、信马由缰地随着个人利益去梦想的。必须要弄清楚,所谓道路究竟是走公有制的国营化和集体化道路,还是走私有化的所谓民营经济或小农经济的道路;所谓理论,究竟是相信毛泽东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理论,还是要遵行邓小平的乞求外国,特别美国的帮助之“特色”理论(《邓选》三卷P332—333);所谓的制度,究竟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继续特色的庸俗戏子、学者精英、资本家等剥削阶级联合一体的代表大会制度;所谓的文化,究竟是要大众文化、工农文化,即为人民服务的文化,还是要继续改开40年来早已复辟的儒家文化和从西方引进的自由竞争文化,等等。总之青年们应该弄清楚、搞明白,毛泽东时期的共产党领导的科学社会主义与邓小平之后的“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的本质是否一样、是否一致、是否同一。如果青年们对这些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性质、界限都不能分清、弄不明白,那怎么去“自信”地继承“五•四”精神而践行共产主义事业呢? 笔者还须提醒青年们,谨记毛主席曾经结论过的“走资派还在走”,必然要出现“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局面。更要警惕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在《不战而胜》一书中所明确表示的,邓小平要求我们帮助他们(《邓选》三卷P332—333),那么“为了使邓小平的改革不致夭折,美国和西方国家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不战而胜》P307),“我们应该帮助改变它们的方向”(《不战而胜》P349),我们知道“实用主义则能为和平演变打开缺口”(P169),所以,“我们应该确保它们逐渐更加私营化,…..建立适于发展的面向经济增长的市场经济”(P352),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正是“我们应该帮助那些正在为防止共产主义胜利和推翻共产主义胜利而战的人们”的战略机遇(《不战而胜》P376)。 邓小平自信地说“相信我们的接班人会懂得这个道理”,而尼克松却相应地说:“从邓小平身上以及他的国家的兴趣中发现,中国正乘坐着……‘开往中国的奶油火车’,……中国领导人十分聪明,他们接受每一位求亲者”(《不战而胜》P307)。 如果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那么可以说,也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的社会主义,类比推理,也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中国青年成人、成才、成事的最佳善选。 一个叫付欣宇的《五四感言:毛主席才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钥匙》一文说的好:“现实迫使我们思考。终于发现:只有毛主席才是认识历史和我们自己的钥匙”,作者还说,中国青年们,只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才是“历史交给我们新的救亡运动”的使命。也就是著名学者郝贵生在《五四运动”的当代现实意义》一文所强调的“‘读懂毛泽东’是五四运动现实意义中最重要的一点”。 总之,在纪念百年近代史“五•四”精神过后,就应该想到比“五•四”事件规模更大、比“五•四”事件民众气势更胜、比“五•四”事件国内外影响更广的五十三前的“5•16通知”引发的文化大革命,及改开后的事件,更应该深思当今对学习和维护毛主席及其思想的限制和打击。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关乎中国命运的中国现代史或现实史。笔者借用一个叫韩西雅的《五四精神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精神》一文中的一段话来结束全文:“今天,当我们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时候,不是又有一个“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放在我们面前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应当同五四时代一样: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社会主义革命推向前进”。 (本文发表时有删改)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五四运动百年纪
下一篇:文化大革命与五四运动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