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7 13:49:39 点击: 次 来源:砥柱中流网 作者:策马啸西风 - 小 + 大
端午缅屈原,痛论亡国恨 若论战国七雄,地域辽阔,奄有长江中下游富庶平原,及其长江以南大部肥沃土地,人丁兴旺,非楚国莫属。而楚国人才济济,效力诸侯各国,雄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俱集于楚,有兴国之资,无亡国之形。然而,楚国非但未能兼并六国,反遭秦国屠灭,原因无它,君臣上下,不辨敌友,甚至认敌为友,化友为敌,终被敌国玩弄于股掌中。再加奸人当道,争权夺利,嫉贤妒能,国势日衰,渐以消亡。 楚怀王当政,受秦国张仪欺骗,贪商於之地,轻易与齐国断交,欲与秦国结盟。屈原识破秦国之计,极力阻止,因此遭小人之馋,被怀王疏远。当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马上与齐国结交,共同攻楚。楚与秦、齐大战中,遭破军杀将,丧师失地。而韩、魏二国趁楚国之败,相继举兵南下,蚕食楚疆。楚国不敌四国之师,怀王再次启用屈原出使齐国,罢战求和,再缔联合抗秦盟约。其后,怀王不听忠言,再次疏远屈原,对秦国实行退让妥协,最终死在秦国,楚顷襄王继位,继续听信谗言,韬光养晦,流放屈原。然而,秦国有兼并六国之心,对楚国的韬光养晦、退让妥协并不满意,公元前279年,先是秦将司马错率兵攻楚,楚将上庸、汉北割与秦国,希冀割地求和平,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再率兵攻楚,取邪、邓、西陵,并攻下郢都,楚顷襄王狼狈出逃。国势如此,屈原愤懑,不忍见楚国之亡,于是抱石投江。 楚国灭亡告诉后人一个道理,那就是楚国地大物博,带甲百万,一旦选择错误战略,靠花钱买外交,割地求和平,跪下求崛起,只是一厢情愿,将会招来更大屈辱。而那种视敌为友,拜敌为夫,认贼作父,请敌国顶层设计,奉敌国为主子,遵守敌国规则,靠投怀送抱的“夫妻关系”、缔结所谓“命运共同体”,出卖主权,出卖民族利益,出卖国民生存,救敌国就是救楚国,罄府库,竭民财,以讨敌国之欢。甚至配合敌国亡我种族计划,达成“秘密共识”,将投降卖国路线贯穿到底的内政外交,只能加速亡国步伐。楚国君臣为维护卖国肥私利益家族,攫尽资源,卖空楚国,它们崇尚国家私有化,权力家族化,官位世袭化,政权傀儡化,军队家丁化,媒体外资化,经济殖民地化。它们大推政府黑帮化,官员流氓化,精英汉奸化,价值腐朽化、社会冷血化、教育非人化。它们大官大贪,小官也大贪,无官不贪,无权不贪,卖官鬻爵,政以贿成,卖国肥私,汉奸走俏。它们土匪治国,禽兽执法,满嘴里特色理论,一肚子男盗女娼。它们血腥圈地,暴力强拆,对国民剥皮抽筋,敲骨吸髓。它们自知作恶多端,恐祸及子孙,因此早备后路,移家海外,藏金全球。它们是非不分,善恶颠倒、真伪换装、美丑错位。它们罢黜百家,独尊猫术,抓人禁言,杀访维稳。这样的国家不仅遭诸侯国唾弃,更遭本国民众怒骂,内外交困下,一旦遭遇外敌,迅即崩溃。可以说,楚国不灭,天理难容。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文化大革命与五四运动
下一篇:奉劝狮王勿抢食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