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初析几个特色“理论”(3-1)

时间:2019-08-04 08:13:25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愚悻 - 小 + 大

初析几个特色“理论”(3-1)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政治国情都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也如此。美、德、法等是共和制,英联邦、日本、丹麦等是君主立宪制,北欧所实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每次经济危机都衍发着向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逐步演变,使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政治改良,这种政治改良不同国家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因为中国实行改革而起的社会变化就冠以“中国特色”,那么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可以在其政体前面冠以“特色”二字。
照理说,改革应该是向人类文明的良化方向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能越改越进步,但现今中国的改革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这样。如果说个什么“走回头路”,现在倒真象是有点在走“回头路”。
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精神来观察中国,就会发现:如今中国实行的是亚当-斯密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精英们喋喋不休的改革脚本都是从近200年前亚当-斯密那儿贩卖过来的,甚至最高层行政主管也自认推崇《国富论》;至于现今中国上层建筑,很大程度受到腐朽权贵资本主义的侵蚀和演变。
正因为中国原本具有的马克思社会主义颜色在加速改变,为了利用执政党在为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奋斗中所积聚的政治道德力量,为了把已经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底牌打到底,为了对执政理念有个承上启下的交待,只好把如今边缘化的中国冠以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实践是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是个哲学命题,但一演变成政治口号,就不免带有实用主义的片面性。
首先,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不依人们主观意识而转移;人的社会实践是种主观行动,客观存在是不受主观行动去捡验的。
第二,哲学中的“实践”同社会活动中的“实践”是两个根本不同属性的概念,从深度和广度上说都有质的区别。哲学中的实践是全社会实践的总和,这是需要大数量、长时间社会实践来组合。按照哲学观点,“实践是捡验真理的标准”也只具有单向准确性,如果把“哲学实践”偷梁换柱为“社会实践”,那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很显然,任何局部、短期的实践成功并不意味着认知正确;同样,局部、短期的实践失败也不一定证明认知错误。
第三,社会实践仅仅是种社会活动,本身不具有标杆性。人的社会实践纷繁千万,不但不成标准而且还得凭借其它标准来判定正误。同种实践不同人会获得不同结果,同种结果不同人会有不同评估,这种本身需要外部标准来界定的东西,不可能构成捡验真理的标准,更不可能是唯一的。
第四,真理既具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而人的社会实践仅是沧海中一粟,单个社会实践根本不与真理同处一个数量级,也根本无法去谈捡验真理。真理的认知是无限的,而人的社会实践是极有限的,任何单一真理都具有运动和变化,对它的认知都具有无限性,除了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用有限的、短期的社会实践来捡验运动变化的真理,实不能及。
第五,真理是科学,有的是靠大量、长期实践去认知,有的却在现实中难以实践,只能靠意识思维去认知。人们无法用实践来捡验爱因斯坦相对论,光速每秒130000公里怎么实践?无法实践是否不是真理?这个例子告诉人们:如果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爱因斯坦相对论只能是悖论。
还有其它理由,在此不一一列出。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中国一些特色理论带有强烈政治需求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先有需要再去创新一种理论的典型。周为民发明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本是承上政治权力进行的小课题研究,一经顶层认可,立马风行于中国特色界,犬鼠精英一时倾巢引经据典,把这个胡说八道的悖论,诡辨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理论,就成我国财富分配一个正式原则。
效率就是效率,公平就是公平,效率是个物质数字概念,讲的是“经济增长”,公平是个人文道德概念,讲的是“收入分配”,这两个概念本是平行关系,没有交叉,更不会互逆。犬鼠精英们硬要把效率与公平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扯在一起,并大肆宣染效率与公平的可逆性,无非是说要提高效率就得牺牲公平,要提倡公平就会失去效率,实际就是打着求效益的牌子为权力社会制造的人类不公大开绿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明白无误告诉人民:为了注重效率,只能失去公平。在这里,“兼顾公平”只是一句忽悠人的话,实际是不顾公平!
把平均主义的弊端强加在“公平”身上,并硬把“效率”从公平中分离出来,拼凑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么一个荒诞绝顶谬论,无非说明社会主义是公平但低效率,资本主义虽缺公平但高效率,引伸开来就是全民经济、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低效率,个体经济、市场经济、按资分配才是高效率。
自这个理论出现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起,我一直留心所有经济精英们论述,那种承奉政治结论而去吹喇叭、抬轿子的鼠犬劲,叫人读起来实在脸红。我也尽可能去留意外国经济学家的论述,可至今,连一句效率与公平相连论述的影子都没看到,只有中国精英大谈特谈“效率与公平”,真正一个中国特色!
是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效率和公平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鱼和熊掌同属物质领域,效率和公平就不是这样,一个是物质经济的量的指标,一个是精神文明性的概念,这两个本来不同领域、不同量化、不可类比的东西,却用中国特色硬性地捆绑在一起,叫人领受强权恶理的厉害!
这个效率与公平博奕好比关公战秦琼,至今还在中国特色顶层搅来搅去,叫人哭笑不得!
如今是主流精英统占话语权,并且越犬鼠越吃香,他们集特色理论的发明权、解释权、使用权、占有权于一身,无需且不容人们去争论,只有听的份。
…………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结婚率出生率双降,人口危机该如何面对?

下一篇:初析几个特色“理论”(3-2)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