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争鸣求索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争鸣求索 > 文章

关于教育和改造小生产者的思考

时间:2019-01-18 08:37:3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关于教育和改造小生产者的思考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韧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列宁的论述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专政不仅要镇压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抗,而且要教育和改造小生产者,这是战胜资产阶级的一个必要条件。
小生产是一种小商品生产,也叫简单商品生产。它是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劳动者分散经验的生产。小生产者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外的少量的产品,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在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在竞争中不断发生两极分化,大多数破产,沦为无产者;少数人发财,成为资本家。小生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阶级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个体生产者。作为劳动者,他们仇视地主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压迫,同情并可以参加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但他们又是小私有者和小商品出售者,长期养成了牢固的私有观念,特别是一部分较为富裕的小生产者,信奉赵公元帅,总想发财。因此,他们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所以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我国解放前,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个体农民变成了社会主义集体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他们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在私有经济残余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农民还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原来小生产的某些固有的特点,特别是一部分农民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所以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不断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则是为此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实践证明,走集体化道路是教育和改造小生产者的有效途径,只有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才能避免把农民引向资本主义的邪路。实践还证明,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责任编辑:辣椒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对“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理解

下一篇:西方世界的“毛泽东研究热”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