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争鸣求索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争鸣求索 > 文章

再论《阶级矛盾仍然是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的现实岂容颠倒》

时间:2019-02-19 08:24:09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真言 - 小 + 大

再论《阶级矛盾仍然是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的现实岂容颠倒》


      2月17号,我发表了一篇文章《阶级矛盾仍然是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的现实岂容颠倒》文章发表后,于是有个网友作出如下回应:
    【真言的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是错误的。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主要矛盾,尤其是判断一个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的主要矛盾,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有着清晰的分析。你们可以对照去看】
    【如果按照真言的分析,在中国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一九零零年的义和团战争和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开启的全面的中日战争,就依旧是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根本就不存在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说。实际上,这是完全违背《矛盾论》的错误判断。】


     对于我的看法的“对与错”,该网友最好能够以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他的认知是“正确”的,我的认识是“错误”的。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实在无法说明问题。但我还是乐意对他的有关质疑作出回应。
既然他质问中提到了历史上的几次战争,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历史上中日共发生过五次战争,即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战争(1274年至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中,那就是该怎样认识中国的近代和现代史。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对中国社会的现象的分析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依据,我想应该不会有异议。至于各人的认知水平产生的差异其实也很正常。现在我就直接根据该网友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回应。

在这里,首先引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的部分论述(【】内为原文内容):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著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残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 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矛盾,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

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著复杂的情况。

当著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一九零零年的义和团战争和目前的中日战争,都有这种情形。】

这里再清楚不过的认定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性质。在我的文章中,哪一句话违背了这一认定?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网友对毛泽东的《矛盾论》中的陈述只是断章取义。我现在就继续引用《矛盾论》中接下来的陈述:

【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当著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压迫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压迫的时候,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就会向帝国主义投降,二者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人民大众。这种时候,人民大众往往采用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而帝国主义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去援助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动派压迫人民,而不采取直接行动,显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中国的辛亥革命战争,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战争,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都有这种情形。还有半殖民地国家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内战,例如在中国的军阀战争,也属于这一类。】

显而易见,前面所出现的情况是属于“民族矛盾”处于主要地位,即“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而文章后面却话锋一转,“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该如何解释这句话?如果说,后面的情况还是属于“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会有后面这句话的“转折”吗?很明显,后面的情况是“阶级矛盾处于主要地位”。而后一种情况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所不同的是,人民大众还没有实力以革命“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新生资产阶级)的同盟。

我认为该网友反驳我的看法的最大的理由应该是关于“义和团运动”这一事件吧?他大概忘了这一事实:帝国主义列强早已经在中国,拥有他们在中国的领地——租界。“华人与狗不准入内”就已经证明,这种“租界”其实就是这些国家在中国国土上的不容侵犯的“领土”。然后他们就在这个“领地”上进行着瓜分中国的勾当。而义和团从当初的“反清复明”发展到后来的“扶清灭洋”。这是矛盾的转化。即由“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转化到“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这种情况与当前的国情会是属于同一类吗?当前的特色中国现状,难道不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的“另一种情况---”?

如果我们仍然对当前的中国的社会矛盾的性质认识不清,必然会走向为当今的反人民政府保驾护航的道路。最终必然导致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继续成为剥削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奴隶。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撕下“大众政治文明”的画皮

下一篇:从斯大林“犯了大错误”到继续革命理论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