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0 09:27:1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刘国辉 于宁国 - 小 + 大
孔子与马克思主义(3-1) 一、孔子:君子之行义也 礼崩乐坏,四夷交侵,君不君,臣不臣,整个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安、混乱无序的状态。“义”是孔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他不变的志向。孔子下决心必须改变社会这种状态。他把幼时家庭对他的教育和在王官之学里获得的知识,天才般地对人生的领悟,在思想上设计出人类社会美好和谐的蓝图。建立 儒学,通过教化,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仁、义、礼、智、信”来实现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从而使人类社会达到美好的、和谐的、天人一体的那么一种境界。创业难、无人支持、无人为他出资,要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建立儒学这一事业上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筛选教材,他勤奋努力、默默耕耘,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六经教材终于拟定下来。即:“诗、尚书、礼、周易、乐、春秋”。自苏美尔城邦出现,意味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而在世界的东方孔子,创立了以道德为人之为人的基石(人不是禽兽)、以六经为经典、尧舜为圣人、周公文王为榜样、以道德教化为纲要的德性文化,并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不但不迂腐,而且是圣人。迂腐是因为在传承儒学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世界观存在问题。他们学得满腹经文,满嘴里仁义道德,但遇事就是不行“仁”不行“义”,明哲保身,只求无过,对错误的言和行不管不问,没有原则立场。而孔子深知耕耘的道理:耕耘需要犁田、灌溉、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施肥、要除杂草,如果不管理、不除杂草庄稼就颗粒难收。因此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话意思是对危言社会不道德的言和行,要攻击、要斗争。这样祸害就被消除了,道德就被维护了。 三、西方早期的法与东方早期的礼 西方早期有影响的文化是犹太教、世界三大教除佛教外、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源于犹太教一神思想,犹太教摩西五经(旧约全书)他们只崇拜一神,反对多神和泛神崇拜,其实他们这种一神思想(是对自然认识的一个进步)为的是族内有秩序,里面他们是上帝选民思想,实际上是他们要自觉地为族内担当责任。要有序地生存,于是摩西五经就有了十戒的行为约束。这种约束(早期法)实际上是用不讲道理的方法,对待犯错误的人,达到族内安定有秩序的目的。约束法他给族内人一个道德底线。就像现在的法,是一种高压线,谁触到(有意或无意)谁就倒霉。这种外在的法没有人情、也有不尊重人的味。我们知道兽不听管教用棒打,在棒法下,它也会服从,但它是怕,而不是明白道理。而东方的礼治,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人之为人,人不是兽,人有廉耻、是非之心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礼的规范下,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白道理。通过自我修养和自律,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西方教育重智,东方教育重德 犹太教《搭木德》反映犹太人非常注重教育。孩子小时候父母把蜂蜜涂在书面上,孩子手指触到书,放在嘴里,第一感觉“知识是多么甜蜜”。因此对学习就自然有兴趣了。由于犹太族注重教育,形成传统。因此犹太人就变得智慧,由于他们的智慧在社会很多领域人才辈出,为人类社会做出极大的贡献(诺贝尔奖百分之二十二犹太人获取),但这种贡献除马克思外。属于社会战役性的,是某一领域的单项突破,而不是属于社会战略性的。因为它们属智性文化,(重利而不重德)本身就存在问题。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著《黄帝内径》注重的是阴阳平衡,如果一个人阴阳失去了平衡,意味着人正气不足,邪气上升,久之必病变至死。同样如果社会阴阳失去了平衡,久之社会必病变,统治必亡。而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以德为主,在利和德发生冲突时,孔子是“杀身成仁”。这样重德,就能使社会阴阳平衡(理论上说),西方偏离德只讲实惠和市侩。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观察世俗的犹太人,他们世俗的基础是现实需要,自私自利;世俗的偶象是生意;世俗的上帝是金钱”。而他们的这种智慧使社会某些人对他们(包括政治人物)的态度是敌视(当然某些人本身有问题加上偏见对偏见),反犹、排犹、隔都、被屠杀、流散伴随着这个民族。 古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说:“美德既知识”,他站在这个角度上,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美德,首先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如果不具备必要的知识,美德的目标则达不到”。这话若放在桌面是不是有问题“美德既知识”若无知识则无美德,有知识则有美德,那么事实怎么解释。二战的德国希特勒,日本的军部人物,难道他们都没有知识吗?他们发动侵略战争杀死了那么多人民,在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难道他们就有美德吗?自然这话有问题,但这话对西方智性文化却是一种推动。 对智性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物质因科学而极速增长,但领取财富的凭证“货币”却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社会二极分化。富的一极是剥削者;马克思说“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科技成果却成了剥削者的聚宝盆,社会财富极速的被聚在个人这个盆里;当官的,智性利益最大化,自然就会显现无官不贪的局面;穷的一极是广大的劳动者。货币这种物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膨胀钱不值钱,少了又难流通。它好比河里水(货币)原本是灌溉无数秧田,但由于七堵八蓄。必然导致河水(货币)断流,那么无数秧田得不到水(货币)灌溉,结果是无数秧田的庄稼枯竭。这种枯竭就是现实人间的无数悲剧,而七堵八蓄就是智性利益最大化下的富人。 科学是事物本质、稳定、必然联系着的那么一种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它蕴藏着巨大的“自然力”。例如:瓦特发明的节能蒸气机,推动了工业革命(机械能替代的人工能),它被用于生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例如:铀弹(原子弹)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一个超级大国所拥有的原子弹就能毁灭地球无数次。 科学它没有阶级性,它不因你长的美丽而拥抱着你;也不因为你生的丑陋而抛弃你。无论善者、恶者,只要你肯花精力、花功夫、认真学习研究、了解它、认识它、它都会因此而让你接近它、掌握它、为你所使.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特性。 在人的社会里,对智性和德性文化的追求,它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重智而不重德,一个重德反对无德之智。固然后者要的是阴和阳的平衡和谐,但难以做到。 有识者说:“科学是发动机”这种比喻非常恰当。如果发动机没方向舵,发动机动力越大,造成人仰马翻的危害就越大。把握“这个发动机之舵,事实证明了需要马克思哲学这个舵”.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把握住“科学”之舵。到那时人人者会有时间、精力来探索未发现的大自然奥秘。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中国必须面对的十大残酷现实
下一篇:孔子与马克思主义(3-2)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