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9 14:58:44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紫 耘 - 小 + 大
最近,某左pai网站的公众号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姚忠泰”的文章,题为《毛主席去世前的那个春季,老人家做了两件意味深长的事情》。文章说,1975年春天,毛主席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全部特赦释放在押的国民党战犯,另一件是1975年4月蒋介石死的时候,“毛主席私下追悼去世的蒋介石”。 针对所谓的“第二件事”,该文描述道: 那日,毛主席仅仅吃了一点东西,走进自己的书房内,默默庄重地把宋人张元翰的送别词《贺新郎》演唱录音放了一天。这首宋词只有几分钟长,反复播放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毛主席时而静静地躺着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十分悲怆。 词里写着: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怀古往今来和国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 显然,毛主席这样是在和蒋介石谈心。 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 为蒋介石送葬后的几天里,毛主席仍然念念于心不能释怀,吩咐工作人员把那最后两句改作“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这样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了高潮。 我们说,该文所说的这第二件事,纯属胡说八道!为什么? 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 (1975年)二月八日至四月十三日在杭州休养期间,由于患眼疾,多是以耳代目,或听工作人员为其诵读古典文学作品,或听古诗曲子。……四月二日得知董必武去世的消息后,反复听张元幹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并把这首词上阕的最后两句“更南浦,送君去”改为“君且去,休回顾”。 见《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578—579页) 在这里,暂且不说毛主席是将张元幹这首词上阕的最后两句“更南浦,送君去”改为“君且去,休回顾”,而不是像姚忠泰说的那样,将该词的下阕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不须顾”;更为恶劣的是,姚忠泰把毛主席悼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主席的革命战友董必武的一系列行为,竟然移花接木地摁到了国民党反动派头子、独夫民贼蒋介石身上,其用心何其毒也!这不是糟蹋毛主席,又是在干什么? 况且,我们查阅历史记录,董必武同志是1975年4月2日逝世的,而根据《毛泽东年谱》记载,毛主席也是在4月2日得知董必武去世的消息后,才听诵张元幹这首词的。我们再查阅历史记录,蒋介石是1975年4月5日才死的。也就是说,毛主席在杭州听诵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这首词时,蒋介石还没死呢! 姚忠泰的文章公然造谣,说什么“毛主席私下追悼去世的蒋介石”,然后又把这件事同1975年全部特赦释放国民党战犯放在一起,他到底想干什么? 看来,“果粉”们要为国民党反动派招魂,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他们为了抬高国民党反动派、抬高蒋介石,本应诋毁共产党、诋毁毛主席。但是,他们很无奈,因为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实在太高了,所以“果粉”们只好改头换面,打着拥护毛主席的幌子、一口一个“老人家”,却杜撰出什么“毛主席私下追悼去世的蒋介石”的谣言。真是可耻、又可悲! 姚忠泰在文章里,还不忘在不引人注意之处把蒋介石抬举了一下。他说:“此时,大家都没有能够理解老人家内心的复杂感情。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去世,对于中国统一大业而言可是一个严重损失。” 试问,蒋介石死掉,就对中国统一大业是一个严重损失吗?事实是,1975年被特赦释放的国民党战犯,没有一个愿意回台湾。那么,蒋介石如何促进中国统一大业?而且,姚忠泰在文章里,还把这种说法强加给了毛主席,说这是“老人家内心的复杂感情”。这明显是毫无根据的胡诌八咧,今天的读者是绝不会上当的!我们正告姚忠泰之流,收起你那一套鬼把戏吧! 我们在此还要多说几句。如今流传于网上或主流报刊杂志中的纪念毛主席的文章,有很多好文章、好观点,但也夹杂着一些错误观点,或者夹杂着一些蓄意编造的所谓“历史真相”,这需要广大读者提高警惕、细心鉴别。 更需要严正指出的是,目前的左pai队伍中,流传的一些纪念毛主席的文章、帖子,其内容多数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但也夹杂着不少错误观点或被歪曲的“史实”。这一点,不仅需要所有热爱毛主席的朋友们加以警惕,我们还要问一个大大的“为什么”!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