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辞海》中关于毛泽东条款的删减(2-2)

时间:2019-01-16 08:08:5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辞海》中关于毛泽东条款的删减(2-2)
 
 
关于解放战争方面,比如看“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词条。
 
八、关于“辽沈战役”词条
1979年版编者写的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一次战略性决战……)但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林彪一再拖延,拒不执行。东北野战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纠正了林彪的右倾错误以后……(才发起辽沈战役)”。以上“毛泽东纠正林彪右倾错误”的事实被1999年版编者删除、否定;(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45页,1999年版第54页,2009年版彩图本第1384页)
 
九、关于“平津战役”词条
1979年版编者写的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东北野战军早日秘密入关……)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敌人)。但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林彪拒不执行。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纠正了林彪的右倾错误以后……(才得以顺利进行平津战役)”以上“毛泽东纠正林彪右倾错误”的事实也被1999年版编者删除、否定。(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035页,1999年版第1251页,2009年版彩图本第1741页)
以上两大战役词条,1999年版编者都错误删除、否定“毛泽东纠正林彪的右倾错误”这个关键性事实;2009年修订版编者却不纠正。这是坚持错误。
实际上,“三大战役”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如果不是毛泽东“纠正”林彪的错误,打不好辽沈战役,让辽沈之敌逃到华北,不但在辽沈达不到歼敌目的,平津战役也将难打(因为南逃之敌会使华北之敌兵力倍增)。所以“纠正林彪的右倾错误”这个重要事实也是个“关键”,这同“辽沈战役”、直至“淮海战役”的胜利都是密切关联的。毛泽东是统筹几大战役全局的,他在下达给东北野战军的许多份电报中都要求抓住“关键”和“时机”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东北全军协同华北主力,能够于不久的时间内抓住并歼灭(东北之敌),不使逃脱,则将使全国革命过程大为缩短”,他说:“攻占锦州是东北战局的关键”,他说:“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你们不应动摇你们的决心”;他说:“你们不要迁延太久”,“东北主力早日入关为好”,48年11月18日的电报等于下了“死命令”说:“望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二十二日出发”,林彪还回电要求二十三日出发。(大量电报均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五卷)
毛泽东就是确实做到全局在胸,善抓“关键”,巧抓“时机”。兵贵神速,在战争中时机是稍纵即逝的,对军事家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动摇决心、迁延时间,就难胜利。《辞海》1999年版、2009年修订版编者都不应贬低、否定毛泽东“纠正林彪的右倾错误”对“三大战役”胜利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十、关于“淮海战役”词条
1979年版编者写的是:“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发起淮海战役)”和“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以上这些话却被1999年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否定;
1999年版编者在删除上述内容后改写的是:“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发起淮海战役。”
被1999年版编者这样错误删改后,在这个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名字与作用都不见了,这个“淮海战役”就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无关了。这岂不太荒谬了吗?
2009年修订版编者现在纠错,改写为:“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发起淮海战役。”
2009年版编者现在总算作了纠正,增写了“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并把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的名字提到邓小平政委的名字之前了。(本来中央在历次电报中的位子排列就是刘陈邓粟谭)但是,仍坚持不写“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发起淮海战役)。
实际上,1979年版编者写的“淮海战役”词条已经不够完整。有关“淮海战役”的指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共发出过电报67份,其中有27份写的是“粟张(震)并告刘陈邓谭”,其余写的是“刘陈邓并告粟张”。(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五卷)足见粟裕在战役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在1960年接见英国军事专家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毛泽东很谦虚,没有说是他自己指挥的。1999年版编者应该知道“总前委”之上还有上级领导,怎能回避得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呢?
大家知道,毛泽东是直接指挥“三大战役”的,在战役期间“毛泽东共写了二百份电报,战役进行最紧张时,一夜连续写过八份,有的长达二千字。”(见《中华魂》杂志2005年第11期第56页)1999年版编者竟在参加过“三大战役”的将士还健在的今天,就把“淮海战役”写成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无关。撒谎的胆子也太大了!现在这样的改写,又如何呢?还是可由经历过这些战役的同志和专家来研究和评价的。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964页,1999年版第1151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0944页)
 
十一、关于“渡江战役”词条
1979年版编者写的是:“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援下发起渡江战役”。这个符合实际的写法,却被1999年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否定;
1999年版编者在删除上述内容后改写的是:“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发起渡江战役”;
2009年修订版编者纠错、现在改写的是:“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下,奉命于当晚以歼灭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国为目标发起渡江战役。”
实际是总前委之上还有领导,“奉命”是奉谁之“命”,编者不是不知道。却仍坚持不写“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援下”(发起渡江战役)。难道为了“非毛化”只能写“奉命”而不能写“奉”毛泽东之“命”吗?难道为了清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不能写“在广大人民支援下”吗?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978页,1999年版第1167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0510页)
 
十二、再看有关抗美援朝词条方面对“彭德怀”词条的删改和纠错
1979年版“彭德怀”词条写彭德怀“曾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并肩战斗,直至胜利,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写得是正确的。但是,被1999年版编者错误地全部删除、否定,只删剩一句: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这就看不见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抗美援朝”之间有何关系了。这不仅是编者否定彭德怀之功,更重要的是编者对“抗美援朝”的否定。
2009年修订版编者现在纠错,改写的是: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这只是部分纠错,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也写了“胜利”。但是,被1999年版编者错误删除、否定的“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和“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仍未纠正。(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817页,1999年版第984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1718页)
抗美援朝是一个有全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它的性质和意义绝不容含糊,我们要求修订版编者应该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删除、否定“保家卫国”这四个字?“当年美国出兵朝鲜,同时侵入台湾海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国当年决定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理由和目的。我国绝非“师出无名”。这是个不容含糊的重大原则问题。
《人民日报》2009年10月3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说:“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2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国侵略行径进行严厉谴责和抗议。”“10月上旬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当年美军不仅“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同时还“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略行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完全是正义的,其正确性已为实践所证明。其决策者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英明为世人所公认和钦佩。这竟也受到“非毛化”势力的歪曲和攻击,现在中央党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又一次重申其正确,这是对“非毛化”势力颠倒大是大非、否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者的有力驳斥!
《辞海》2009年修订版编者删除、否定“保家卫国”,是不是编者否定美国“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是“侵略行径”、否定我们有“保家卫国”的必要?
2.为什么要删去“同朝鲜人民”这个词语?难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而必须排斥“朝鲜人民”的“协同”和支持吗?
3.为什么要删去“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编者是否认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又意味着什么?
以上2009年版彩图本对不少重要词条的改动情况,我们虽然只列举十几个关键性词条,但是,已足以肯定:一方面证明1999年版《辞海》确实有错误,2009修订版确实有所改正;另一方面又证明了修订版改正错误还很不彻底。
现在,笔者指出几点:第一,我们对1999年版《辞海》所作错误删改的许多批评意见已被接受,编者能改正错误,我们表示肯定和欢迎;但是,第二,编者不应该无视人民、读者的知情权,改正错误也不应“搞暗箱操作”,古人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我们要求编者应该向读者作说明,为什么本来写得对的被删除、否定?已造成的不良影响怎么消除?要有个交代(国家新闻出版署也曾表示应“进行说明,消除影响”);第三,对于2009年修订版还有很多没有改正的、改正不彻底的和错上加错的词条,人民、读者都有继续提出批评的权利;第四,2009年版编者应把这次取消的“约七千个词条”向社会公布出来,也好让人民知道这“约七千个词条”是否真的都已“过时”、无“用”、属于应“淘汰”的词条?
笔者将新修订版与旧版经过初步对照,已发现新修订版的问题还很多,对不该取消的词条取消或删改了,对该取消的词条反被无理保留。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辞海》中关于毛泽东条款的删减(2-1)

下一篇:由王洪文、陈永贵、吴桂贤三人补助引发的思考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