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文革浩劫十年,人均寿命提升超过十岁(2-2)

时间:2019-03-13 08:39:3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老田 - 小 + 大

文革浩劫十年,人均寿命提升超过十岁(2-2)
 
六、文革的实践到底怎样挑战了常规的世界观
 
现代社会中间,官僚制组织和资本利润经营,是塑造全部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巨大力量,是无远弗届的现代神祇。相应地,主流的意识形态生产,往往倾向于过多肯定这两种力量的正面作用。但这两大力量本身,对于人自身的需要的回应性如何,是发掘了潜力还是阻碍了潜力发挥,则需要仔细考察才能够得出结论。
1955年年底,毛泽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间讽刺主管经济计划的官僚们,他们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看见了新的生产力,其实,新的生产力和大陆早就在那里很多年,官老爷不过是视而不见罢了。四清时期老爷知识精英下乡,发现了“两管五改”,文革期间教育部和卫生部垮台了,合作医疗和小学教育才真的在农村普及,官老爷要是还呆在台上,他们照例是看不见这两个“新大陆”的,甚至,在文革后他们恢复了权力之时,他们继续秉持惯例和常规,还是竭力反对这两个新大陆的。
不找市长找市场,市场的配置效率也一样不能够叫人满意。在救命资源的配置效率看,美国的资本经营力量花费了过多的资源,但是,带来的效率却很有限。同时,毛时代的高层官僚组织尽管满口“为人民服务”同时也确实没有以利润最大化去限制多数人,但是,一样垄断全部医疗资源和技术知识,使其不去服务于人口的大多数,尤其是农村五亿多人口缺医少药的状况,建国后十多年时间都少有改变。甚至,在无需投入过多资源的移风易俗方面,医疗管理部门也从未组织调查研究以提出合理化建议,硬是要等待四清政治运动把相关技术人员驱赶下乡之后,才发现农村的大多数人口有那么多陈规陋习需要改变,而且在改变之后也确实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生存境况和健康水平。
文革期间,对于文化和医疗方面的工作,缺乏有序的组织和总结。但是,文革显著地提高底层的话语权,及其参与政策和立法的机会,结果,很短时间内,就普及了小学教育与合作医疗,全面地提升了国民的教育和健康水准。文革一结束,教育部和卫生部刚刚一恢复权力,就开始全面和系统地废弃普及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成功经验。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政府官僚机构还是资本掌控的利润经营,都会显著地创设权力和知识运用的背景条件,一切理性化的方向似乎都与知识有关。但是,在官僚组织和资本经营力量中间,知识生产的方式和起作用的方式,到底是不是有利于多数人口境况的改进,则大有疑问。
文革期间的宣传,把教育部垮台时期农村普及小学教育,以及卫生部垮台时期合作医疗事业的普及,都冠以“革命”的名字,称之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革命和医疗卫生革命。这两场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改变也是极为显著的,人自身的生产和生存境况,在此后确实大不同于此前。
不管怎么说,按照革命权威毛泽东的说法,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要改造世界观,而且批判走资派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改造上等人的世界观,因为这些人掌控着现代社会很有力量的权力和知识,他们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和知识,对于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影响甚大。
同时,各种科学技术或者知识,如果不具体地结合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不能够显著改变不科学的反技术的普遍状况,就很难造就各种效率的基础。以此而论,人世间永远不存在脱离大多数人口的奇谋密计起作用的奇异空间,不仅理论需要掌握群众,各种知识和技术也一样,否则就改变不了社会大多数,也就不存在效率提升的可能性。1958年毛泽东提出的那个口号——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看起来,只存在一种真能够提升效率的有用知识和知识分子,深入群众且带来群众的“有机知识分子”,而各种高高在上且脱离群众的“无机知识分子”,本身是一种异化的低效率存在形态。
不管是官僚组织,还是资本利润经营,都有系统地脱离民众需要甚至是对抗民族利益的潜在趋势,需要加以系统地规训和纠偏。除非等待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知识人,能够主动充当人民大众的“有机知识分子”角色,否则,就需要人民群众需要以某种形式去承担规训权力和知识精英的历史性任务,把“无机知识分子”进行有机化改造。
 
七、中华民族将如何为人类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应该说,与文革时期的中国相比,这个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的历史性任务,不要说完成,就连正确地提出问题,所做的工作都还很少。
现代技术在管理组织和资本经营之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了很大的潜力,但要发挥出这些潜力,人类还有一个改造世界观的历史性任务有待于完成,这个世界观的改造方向只有一个:知识如何更好地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华民族将要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很显然,几十年来简单抄袭西方是做不出任何特殊贡献的,恰好反过来,中国革命深度的较为系统地揭示出现代社会两大塑造力量(官僚制和资本)对于多数人利益的抑制和反对,并且以文革那种暴烈的方式,颠覆并翻转了“常规”所抑制的潜力和想象力,从这里,我们才能够较好地展望现代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窥见我们习以为常的制度塑造力量背后的根本性缺陷所在。
而且,那些在现有社会结构中间处于高位的专家和名人,在创造新制度和挖掘技术潜力方面,还往往会更多地选择成为阻碍力量而不是推动力量,只有那些认同于人民且与人民利害有关的力量,才会真正地对历史进步有兴趣,才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未来还是奴隶创造历史而不时英雄创造历史。在一切阶级分化严重存在的地方,知识和技术的潜力就往往无从挖掘出来,效率提升就缺乏起码的群众性基础。
看起来,一切真正的革命者,都需要自觉地走出“具体批判”的局限——这种革命者仅仅对具体的统治阶级有批判性,自觉地上升到“抽象批判”的层次上——对所有统治阶级及其剥削和压迫都具有批判性。而效率,则通常是被各种社会分化机制所充分抑制的。中国近代以来由于人均资源不足,为此激发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深度的革命,对于抽象批判的认识和经验至为丰厚,文革之所以正确提出过官僚制对于多数人利益抑制的主题,并由此揭示出新的“继续革命”实践形态并释放出部分被抑制的效率,并没有任何侥幸因素在内。
每一次抽象批判运动,都不会以推翻具体的统治阶级为结束,还会继续深入到一切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赖以寄托的角落,去揭示和瓦解各种对抗或者抑制多数人利益的力量和存在。每一个真诚的革命者,肯定都是“继续革命”的实践者——需要在推翻一个具体的统治阶级之后,继续去探寻压迫和剥削无由再生的民众力量和起作用的机制,一步步地朝向那个再无阶级力量抑制效率的社会。文革期间,被寄予希望的新生力量还没有真正获得意识形态领导权,也缺乏足够的力量去全面推广新生事物,但是,旧有的潜在抑制力量的一消失,从前被抑制潜力就得到了释放的机会,结果,只花费了很少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方面能就取得了创纪录的成功,这些被抑制的效率并非凭空召唤出来的真正新生事物,而是原本就存在的潜力,只是被旧力量给抑制住了无从发挥出来而已。
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仅仅依靠抄袭或者复制西方的剥削压迫制度且变本加厉地实施,也许有助于中国以依附性的低姿态,去加入全球竞争体系成为一个配角,但绝对不可能真正产生任何思想或者精神方面的贡献。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一日
 
 
【附录】李民骐: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
http://redchinacn.org/portal.php?mod=view&aid=30069
摘要:这些数据雄辩地证明,革命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工人被逼跳楼、小资的生命也朝不保夕的年代,毛泽东时代的进步是许多人做梦也不敢想象的。
 
前面分别介绍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一般居民消费水平已经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来说,人均预期寿命往往更能反映大多数人口真实的生活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反映一个国家人口在营养、健康、教育、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统计概念明确,不会受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变化的影响,而且不会像人均收入指标那样被极少数富人或穷人的收入水平显著拉高或拉低。
下表说明了1965年至1975年间若干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变化的情况。数据来源仍然是世界银行。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表中数据都做了四舍五入的处理以后,取整数:



 
与物质消费、经济增长等指标不同,人均预期寿命突出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给绝大多数人民带来的实际好处以及巨大的优越性。
1965年至1970年,也就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五年,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跃进了10岁!1970年至1975年,又增加了五岁。十年间,累计增加了15岁。这个增长幅度超过了同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奇迹。
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大致与缅甸、巴基斯坦相当,超过印度约5岁。到了197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巴基斯坦9岁,超过缅甸11岁,超过印度13岁。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岁,到了197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岁。1965年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低于南朝鲜8岁,到了1975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赶上了南朝鲜,达到了美国在五十年代时期的水平。
这些数据雄辩地证明,革命给广大劳动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工人被逼跳楼、小资的生命也朝不保夕的年代,毛泽东时代的进步是许多人做梦也不敢想象的。
 
【资料】1980-2008年若干国家人均预期寿命比较
 http://redchinacn.org/portal.php?mod=view&aid=35
若干国家历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
1960年:中国47岁,巴西54岁,韩国54岁,印度42岁,中等收入(指2010年而不是1960年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8岁,世界平均52岁
1980年:中国66岁,巴西62岁,韩国66岁,印度55岁,中等收入平均61岁,世界平均63岁
2008年:中国73岁,巴西72岁,韩国80岁,印度64岁,中等收入平均69岁,世界平均69岁
1960年至198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改善的速度超过世界平均以及几乎所有国家。而1980年以后,中国的改善速度几乎落后于所有国家,被巴西赶上了,与印度差距缩小了,与韩国拉开了差距,更不必说与古巴等国相比。
人均预期寿命是可以综合反映营养、健康、社会安定、妇女地位等方面的指标。而收入与消费水平往往会受到所选用的物价指数以及全忠的强烈影响。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认识劳动,认识农民,认识国情,认识知青

下一篇:知青运动是罪恶还是伟业?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