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回应央视:毛主席前三十的GDP“零增长”!真相是什么?

时间:2019-09-18 14:13:0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回应央视:毛主席前三十的GDP“零增长”!真相是什么?

最近,央视在陈述新中国经济成就的时候,将毛主席前三十经济增长描述为几乎零增长,引来网络上一篇骂声!甚至有大姐直接打电话责问央视的音频,传遍网络!听到大姐说到“为毛主席撑腰的不止她一个,毛主席逝世了,但是全国人民都是他的亲人”老兵也是感动不已!写下此文,为毛主席正名!
毛主席打仗行,搞经济不行。这在最近三十年,几乎成为一种定论!有比较,才有鉴别。现如今中国房地产、金融、实体经济,危机重重,人民生活压力极大,我们真的比毛主席会搞经济吗?
首先老兵先给大家一个结论:毛主席时代28年是改开30年GDP总和的12倍!
毛泽东时代28年时间,光是基础建设一项创造的成就是3000万个亿,是改革开放30年GDP总和的12倍。就是说再有12个30年也不可能创造出毛泽东时代所做出的巨大成就。
那么现在的成绩是怎么创造的?比如你的企业本来一个亿总资产,放到股市一元一股就是一亿股,明天大家在买,股票涨到10元一股了,你就已经创造了10亿了,但是大家不能全部拿走,拿走就马上破产,需要依靠大批虚假数字撑着。
毛泽东时代成就,我们今天以水利建设为例:光是农业水利工程一项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而且现在人的思想变化了,拿钱还创造不出这么大的成就。
毛泽东时代28年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m3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m3,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以来中国所有GDP总和。令人惊惑的是,如此巨大的水利建设投入还只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
毛泽东时代国务院一直强调,各个地方一律不准搞楼堂馆所,不准搞表面的东西,而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百年大计的基本建设,投入到人民最需要的方面。如果当时允许建设搞楼堂馆所和地面景观,那么全中国所有地方早就成为大花园了,那时人民最勤劳。当时短短十几年时间,建设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且全国解放就投入了三年朝鲜战争,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十五个国家的进攻;55年又发动了解放海岛的战争;59年平息西藏叛乱,解放了百万农奴;不久打败了印度入侵;接着美国企图以越南作为桥头堡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人民义不容辞支持越南抗拒美国。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把连续不断的战火控制在国门之外和周边地区,利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抓紧时间大生产、大发展。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从一穷二白开始,既然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农业水利工程一项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是改革开放30年所有GDP的总和,那就是说,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100%是多少呢?乘个十就是2400万亿,如果加个30%,那起码有3000万个亿,那么再搞十二个30年改革开放(360年)的总和还赶不上解放28年创造的伟大成绩。
如果以毛泽东时代28年创造建设的速度和精神面貌发展下来,那么现在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那么可以说,所有的地方都已经彻底地重新平整,重新改造过了,少说也得相当于6000万个亿,全中国人民都是富翁了,中国到处都是黄金铺地了。
如果有6000万个亿打下基础,我们国家还会贫穷吗?人民还会贫穷吗?
人人知道,有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前面有3000万个亿打下基础,而且没有外债,没有内债,个个工厂和农村生产队都有相当积余,比起刚刚解放时一穷二白两手空空当然更加容易发展了。
然而正是在这个经济基础已经扎实的时期,他们首先把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农村所有积累被搞个精光,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收割机、包括灌水系统等全部遭到破坏,集体财产遭到破坏,农民从新走上了单干原始的艰难困苦的人力劳动作业。
接着大批大批地破坏国有企业,直到工人下岗,集体和国有企业全部搞完,再出卖土地,砍伐下28年种下的树木所成的材料、摘了28年辛勤劳动种植的果实,他们还恶毒地毁谤抹杀种果树的人,甚至蛊惑人心,说毛泽东时代经济崩溃,以此来标榜摘桃子的人创造了多少成绩。这不是洗钱吗?最后,没有东西买了,就把国家经济控制权出卖了,贪官们带着大量的人民的血汗钱举家逃跑,没有逃跑的已经做好准备,结党营私,里通外国,吃里爬外,欺压人民,破坏社会主义祖国的稳定繁荣,他们心里最清楚,只有把中国搞成为第二个苏联,搞成为阿富汗伊拉克那样,他们才能够最后蒙混过去。倒退就是罪犯的出路!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只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解剖问题,才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
毛泽东时代的成就是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就拿井冈山和延安根据地时期来说,在中国也算是最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满足几十万军民的生活和战争需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没有成功的经济管理能力,要确保根据地的长期生存是不可想象的。建国之初,中国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基础,甚至连灯油要靠进口。经过二十八年的高速工业化,中国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在毛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即使"文革"期间,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也在10%以上。
以下是几个关键部门的发展数据:
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
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
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
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
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
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亿零四百万吨,
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
同时,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巨大成就。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从连洋钉、洋油也几乎只能靠进口的一穷二白的国家到在极短的时间内制出令国人扬眉吐气的位列世界第三的“二弹一星”!毛泽东逝世时我国成为世界第六的工业强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两万多公里的铁路(改革开放二十二年所建铁路仅一万多公里),其中绝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在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兴建了五万多座水库。
在文教卫生方面,在"文革"结束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教育经费的投入最高曾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建立了近千所大专院校、数千所的各类中专及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
在"文革"期间,学龄儿童根本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在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也收费低廉,发烧感冒类打针吃药费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币,下同)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成就是在国际环境恶劣、大战不断的情况下,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的。在毛逝世时,即没留下外债,也无通货膨胀,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生产总值基数低,即使保持10的年增长率也难以支持如此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支付如此庞大的教育、福利和军费开支。实际上,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增长数据并没有反映经济的实际活跃程度,只反映了其中的一部分。另一大块未被计入的经济成分,如果按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是劳动力的成本。例如,在华北平原上某低洼处修建一座水库,因无需炸药开山,也没有机械参预,只有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建造,这座水库的建设成本约为零。这一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经济统计数字上根本反映不出。但同样一座水库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造,其劳动力成本将成为投资部分,建成这座水库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将等于其实际投资额而被计入。铁路建设是另一特例。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因多建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工程之浩大是难以想象的,最著名的要数桥隧占30以上的成昆铁路。在今日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难于应付如此庞大的铁路工程项目。但当时铁路建设是由劳动力零成本,训练有素的铁道兵完成,在低投资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毛泽东时代,劳动力开支的低微对确保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至此重新回到主题,即到底何谓"懂经济"?如果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衡量领导人是否懂经济,那么毛领导下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不包括广泛存在的劳动力零成本所关联的经济活动)无疑证明毛泽东是一卓越的经济领导人。是否只有懂得市场经济才能称之为懂经济呢?市场经济是否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唯一选择?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在短短二十八年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给了一否定的回答。
以毛泽东的智慧和他在旧中国生活的经历,他不可能不知道市场经济、股票市场等概念。但他试图寻找发展经济的一条新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快地赶上英美等发达国家。这条新路作者称之为基于计划的"人本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它并不否定货币,但仅作为调节物质资源的手段,而不用于购买劳动力。而市场经济体系中,人和其它生产资料一样,不过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相对而言,人本经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但它的实现需要较苛刻的环境,即:高尚道德的领导集体,群众觉悟的空前提高,明确的发展目标,将个体意志转化为群体意志的共同信仰。相对来说,市场经济实现的条件比较简单,即为个人欲望的实现创造一公平竞争的环境即可。
综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将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简单的口号让他领导下的军人和群众明白国家的目标、个人的价值和信仰。这是他领导下的军队战胜强大对手的重要法宝,也是他领导下的群众在没有物质刺激情况下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的重要原因。这是他比其他领袖们远高一筹之处。
虽然人本经济已不适于今天的现实,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昨天的理由。毕竟毛泽东创建了适于人本经济发展的环境,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对昨天的简单否定将使今人失去了吸取其精华,并完善当前市场经济的机会。   
毛主席的经济实践为人类的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思路。未来的经济学家将会发现,毛泽东的人本经济实践很可能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未来状态,毕竟它比市场经济更好地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当然也能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譬如,中国在工业和科技基础极其薄弱的环境下,只用十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并不很差的基础上并同时还伴随着技术的引进,至今推不出一辆象样的国产轿车。
那么为什么否定毛泽东的经济成就时能够得到某些群众的附和?原因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消费品工业,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为重点。而毛泽东时期,敌对的国际环境要求中国不得不将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重工业优先、轻工业优先、进口替代、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等。但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说,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兼顾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就成了毛泽东时代的不二选择。除军品工业的需要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对基础装备工业和工业母机提出了庞大的需求;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完全依赖进口根本不现实。没有毛泽东时代奠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的轻工业,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将不得不拿出大量的外汇去购买昂贵的电站设备、大型机床、采矿机械和载重车辆;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引进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毛泽东时代在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原材料、军工企业和三线企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今日的中国将面临更加棘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很明显,轻工业的发展要比发展重工业和搞基础建设容易的多。
令人遗憾的是,当中国人在吃完第十个饼不再肚饿时,将前九个饼的功劳忘得一干二净。我们为毛主席感到委屈,事实上也是为上一代人感到委屈,他们是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人,他们的付出远远不是GDP这种冷冰冰的数字所能够体现的!当一些国营企业的退休老工人因目前企业的困境而不能及时领到退休金时,中国政府和民间是否已忘却了他们的贡献?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个人不计酬劳,国家高积累的情况下,才有了中国工业化的辉煌成就,才为今日丰富的消费品供应打下雄厚的基础。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毛主席排除“精英”阻挠,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

下一篇:“杨子荣”童祥苓:《智取威虎山》删掉毛主席,我很痛心!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