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4 13:22:10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刘 晓 铎 - 小 + 大
最近读了周新城教授的《科学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贡献》(以下简称《文章》)一文,认为这是一篇极不科学的文章,主要问题是掩盖事实、否认矛盾。 周新城的文章说是要“科学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但是,却极力掩盖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极力回避社会主义的矛盾,所以说它“极不科学”。 一、掩盖事实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的探索,从建国前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开始,一直持续到1976年去世。但是,《文章》却隐瞒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的论述。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的探索有了重大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论述,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1949—1976)》和《毛泽东传(1949—1976)》等都有记载。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论断就是: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直到1975年十月——1976年一月的《毛主席重要指示》还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87页) 围绕着这个论断,毛泽东关于政治、教育、文艺、经济等社会各个领域有一系列论述,就不一一列举。但是,在《文章》中却没有一点影子,这不是“科学理解”,是掩盖事实,是极不科学的态度。 二、回避矛盾 毛泽东正是科学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存在的矛盾,提出“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理论,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震惊了世界。不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总是社会主义内在矛盾的大爆发,被一些革命对象称为“十年浩劫”。但是,在周新城的文章里,根本看不到这个矛盾。 《文章》说:“我们党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这一点,有了共同的认识,所以我们不存在反对盖格的派别(在盖格的具体问题上有各种看法,但在要不要盖格的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分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盖格,没有太大的阻碍,其认识上的原因就在于此。”这是回避矛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盖格,就是否定毛泽东“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从党内到群众清洗一大批“毛派”分子以后实现的,怎么能够说“我们不存在反对盖格的派别”、“在要不要盖格的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分歧”呢? 说是“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矛盾,面对这么严重的矛盾冲突,却视而不见,这还是“科学理解”?当然不是! 有关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著作、文章比比皆是,文化大革命是震惊了世界的大风暴,因此,我们这里不需要做更多论述,只把问题点出来,余下的请读者自己思考、判断。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