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行

时间:2022-03-08 15:04:5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行
 

 
感谢我的所有女性读者朋友们。
在走出盲山的路上,你们与我们同行,我们也将与你们同行。

1
标题引用歌德在《浮士德》中的最后一句,当然,更通用的翻译是“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可是那样宗教意味就太浓厚了,在中国,可能反而不如“前行”贴切、达意。
突然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昨天的一通电话,一个关注我已久的女读者朋友打电话给我,力劝我以后多写一些安全的、历史、文学、艺术的文字,她对我说:小西,知道你敢言,也有很正的三观,我很喜欢,但我也喜欢你温暖的文字,你只要写下去就好。不论写什么,我都会看。
挂了电话以后我很感慨,说实话,写微信公众号这一年多以来,我几乎天天都能遇到一些很让我心累的事情——几乎每篇稿子后面都会有人谩骂、威胁,让我从中得以窥知那些与我完全不同的心灵。让我感觉疲累。
可是间或的,就像乌云散开一角,照来一束光亮一样,我也能得到一些很让人感到暖心的安慰。
而我发现,这些安慰,更多时候,是来自于女性读者的。
是的,这是个特别耐人寻味的现象。其实,作为一个最早谈国际时政和历史起家的号,本公众号的女性读者原先不多,我的头一万名读者中,女性的比例只有20%,十万人的时候涨到了30%,昨天我又特地去看了一下,后台显示的女性读者比例已经超过40%了。
如果考虑到很多性别“男”的微信号其实号主是女性。那么本号现在的关注者中,男女比例对半,也许是一个比较符合现实的估计。
我问了一下,对于一个总谈时事的微信号来说,这个比例还是挺特别而难得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趋势,我想,可能是我写公众号这一年来,很多思想确实在发生改变,原先我的读书很多都是被动的接受,写文章的反思也只有一层,但当我走上这条写作之路,对很多问题进行反思、再反思之后,我发现我的很多观点变了,从最初那种表层的偏男性化的思考模式,开始有点往女性式的观点靠拢。
应该是托尔斯泰的吧:“往往我越深入的思考,越会赞同女士们的观点。”我现在很多时候特别赞同这个观点——比如对于善良,比如对于奴役、对于战争,我发现很多女性的见解其实是更正确的。
你是否对以下这种情节很眼熟?很多男性在初听到女性们说某些观点的时候,会轻蔑的说“妇人之仁”。可是,后世的历史学者们会一再告诉这些高傲的男人,这些“女性化”的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最正确的。
真的,“不听女人言,吃亏在长远”。
为什么女性在人类的历史上,总是容易扮演精准的预言家呢?
也许,女性们不是在用理智去推断某个结果,她们是用天赋的感性去直接把握它。而这种把握,往往能直达目标。
可能就像我在《他与希特勒比,究竟有啥区别?》一文中说的。人性就是最大的谋略,而善良的本质是一种远见。一个女性如果能够正确的发挥他她们在感性上的优势,她们往往会成为比身边男人更有人性、更善良、更能共情他人的人,也就比男人们显得更有远见了。
人类学告诉我们,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前,人类男女之间的分工已经存续了上百万年了,男性负责外出狩猎、战争,而女性负责在部落内养育孩子、采集。男人们面对的总是猎物和敌人,而女性面对的往往是后代与伙伴。久而久之,男人们就会进化的更有攻击性、用竞争、狩猎思维去看待万事万物,而女性们则更擅长用协作的手法来达成目的。
女性天生是比男性更懂人类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她们不用理性去把握,用本能去判断就可以了。
所以有朋友问我,小西,你怎么看待妇女争取权益这件事,我说这太简单,你只需要的判断人类社会到底是往彼此协作、和平共进的方向走,还是重燃战火,纷争不断的方向走就可以了。
如果全球化不可阻挡,全人类都向着更加重视协作、更和平、更平等、更自由的方向走,那么女性的地位一定是会一步步提高的。相反,如果所有国家都弄得跟去年在阿富汗复辟的塔利班一样,大家遵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丛林社会法则,必须用暴力去解决一切问题,那女性权益的保障与提升肯定是没指望了。
毕竟,仗都打起来了,矛盾空前激化,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的雄性荷尔蒙都会拉满。还会有多少人再关心黑暗的角落里关着多少铁链女、铁笼女呢?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个体的尊严在战火中一定是减损的。
所以女性权益能否得到伸张,那些被拘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们能不能被社会公议所温柔对待,其实与这个世界的趋势是息息相关——如果在未来,人类的世界还能够向着更多的和平、更多的协作、更多“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发展,那么天性就更善于协作的女性们迟早也将获得自由、解放与公平的对待。
我坚信这一点。她们的生活是否能幸福而精彩,取决于我们的世界未来究竟走向何方。

2
我们被历史教科书告知在人类踏入文明社会的“父系社会”以前,曾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
这个观点来源于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根据逻辑推演而非历史或考古证据,认为人类历史上应该有过“母权制”的时期,而“母权制”被推翻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一过程中,随着财富的增加和私有制的产生,按照性别分工,谋取生活资料和制造生产工具是男性的工作,财产也归他们所有。而一旦财产归男子所有,就决定了男性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所以恩格斯说:“在家庭中,丈夫就是资产阶级,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
对于恩格斯的这个观点,我曾觉得非常精妙,但后来看了更多的书,才得知恩格斯的这个论述是受了瑞士人类学家巴霍芬《母权论》的影响。
巴霍芬的《母权论》作为“母权社会”假说的鼻祖当然非常有见地。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想当然的把人类父系社会当中的那种人依附于人,人奴役人,人占有人的权力体系,套用到了他所想象的“母系社会”当中。认为母系社会也和父系社会一样,既是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同时也是权力形态。而这个推论似乎也影响到了恩格斯。
这个假设其实是不对的,一百多年后,更多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证据表明,巴霍芬和恩格斯用推理设想的“母权社会”很可能在历史上从未存在过。
的确,父系氏族形成以前,人类的确以母系来组织部落,却并不存在父系社会中那种依附于组织方式之上的权力、奴役结构。
简单的说:在一个父系社会中,一个人当了父、往往就想称君,君父一体、家国同构,君父夫在这个结构中对于臣子妻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甚至奴役权,严密的人身依附关系构成了这个社会的主体框架。
但在母系社会中,情况很可能不是这样的,太多的原始部落考察已经证明,在这种社会中,那个担任族长的老祖母,一般只有协调权、仲裁权和对规则的记忆权。而没有那种父权社会中最常见的、无上的、可以动用无限暴力强制他人或随意修改规则的“君父权”。母系氏族中无论女人还是男人的生活状态,可能都更近似于符合人们本性的“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那么这种听上去似乎更好的社会组织形态,是怎样最终战败给更有强制力,更强调人身依附和等级制度的父权社会的呢?
答案很可能是抢掠。就像我在《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道德返祖病”患者?》一文中提到的,最初,可能是一帮被母系氏族部落所驱逐的“光棍团”们决定使用暴力为自己抢掠配偶,他们成功,并且实现了对抢掠来的女人们的奴役。并基于这种抢劫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分配规则,把配偶和子女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这个规则就是我们熟悉的父权社会。
所以从根底上讲,一切父权社会的最初起源可能都是一座盲山。而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人类近代一起来一切试图推翻专制王权等旧制度的努力,其实都并非制度创新,而是一种“回归”——我们是在走出父权社会的盲山,向着曾经的、平等的、自由人与自由人自由联合的母系社会回归。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所有近代政府相比于古代政府都更像是母系氏族的那位老祖母。对于公众,老祖母(公权力)所扮演的是协调者,而不是其主人。对于规则,她是协商者、记录者,而并非口含天宪、可以随意更改、为自身牟利的君父。
所以人类“走出中世纪”的解放运动,其实也是一场从父权的盲山中走出,回归母系社会的复归运动。
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卢梭和伏尔泰就能和解,社会契约论与自然法就能集合为大成。克己复礼的孔子和无为而治的老子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儿,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等等一切呼唤社会更为平等、完善的思考者们,所追求的其实都是一码事——我们在齐心合力的结束一段被恩格斯称为是“历史性”的时代,我们在结束一次长达万年的劫掠,我们一起走出一座盲山。
但问题是,这种努力一定是会面临阻碍的,就像万年以前,自由但却柔弱的母系氏族部落,最终被野蛮,但更强悍的父权社会所吞噬、取代一样。已经走出盲山,试图复兴新的“母系社会”的人们,一定会遭遇那些思维还停留在父权时代的人们的阻碍。有些人是不愿意那样轻易地放下手中皮鞭和铁链的,对于那些试图走出盲山的人,他们会追逃、会拘禁、会试图用暴力的手段重新将其关回牢笼之中。
万年以前,面对这种粗暴的抢掠,母系社会战败了。那么这一次又会如何呢?
我想我们应该乐观,因为就像前文讲的,我相信人性是最大的谋略,而善良是最远的远见。
现在我知道,这两个命题能成立,是基于这样一个人类学上的事实——我们在自由而平等的母系社会中所生活的日子,远远要长于被人类文明史所记住的父权社会的时代,所以每个正常人的天性都向往着自由、平等、人性与善良。
我们男性也许还要靠理性的思辨才能将之把握,而很多女性们,她们本能的就会想起这一点。
我们的同路人很多,只要人类不在意外中毁灭,只要文明还能存续,这一次,我们终会得胜。永恒的女性,将引领我们前行,引导我们走向那自由而平等的彼岸。
…… 
本来还想多说点什么,但记住那位朋友的忠告,先写到这里吧。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本号的女性读者们,我不说祝你们节日快乐。三八妇女节,是一个需要纪念而暂时还不能被庆祝的日子,因为妇女的平等、自由与解放,还在路上。正如人类的平等、自由与解放也在路上一样。
走出盲山,感谢你,能一路与我同行。
也请放心,我将与你一路同行。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邓飞就“八孩母亲”实名举报:铁链女是董志民家的家庭成员吗?

下一篇:在怒江老姆登村偶遇的女“疯子”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