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思想 > 毛泽东思想综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思想 > 毛泽东思想综论 > 文章

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3-1)

时间:2018-10-05 00:39:5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3-1)
 
我们要认识群众路线,从哪里开始?我们就从一个经常见到的说法来入手,有两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一句可以视为群众路线的道,后一段可以视为群众路线的术,我们也可以说,分别是作为政治哲学的群众路线和作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
我今天要讲的,大概有五个问题,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群众路线的道,也可以说群众路线的政治哲学;第二部分是群众路线的术,也就是作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第三部分,简单地讲讲群众路线与民主;第四部分,群众路线的内在张力,或者说内在矛盾,以及其嬗变的过程;第五部分,在结尾会非常简要地谈一下群众路线的当代意义及其未来。
先谈第一个问题,群众路线的道,或者说作为政治哲学的群众路线。
讲这个问题前,我还要回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就是从概念上来谈谈什么叫做人民,什么叫做群众。这是现在产生非常多困惑的一个问题,经常可以看到有党员在问,谁是人民呐,谁是群众啊?我是不是人民,是不是群众?你说我要为你服务,你要不要为我服务?如此等等。
在理论界,有一些右派知识分子,他们也很喜欢抬这个杠,他说我没有见过人民,我只见过一个一个的公民。他用公民的概念来瓦解人民的概念。他们更加不认可群众,一说群众就是乌合之众,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群体中失去自我的那种人。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乌合之众》,右派经常把这个跟群众划等号。我们怎么回应右派提出的这种问题?就要回头去讲什么是人民,什么是群众。
人民是一个普世的概念,也是普世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自西方启蒙以来的政治思想中,人民是一个核心政治概念。现代政治思想最核心的一个要点,就是人民主权思想,主权在民。向现代转型意味着政治里面的主权,从天、上帝、君主转到人民的手中。
西方思想中说的人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一个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的内部所有人的总和。总和又不是具体的总和,而是抽象的,怎么抽象呢?它是按照社会契约论的那个假定,说政治共同体的人民一起让渡一些权利出来,组成国家,人民来立法等等,人民再接受法律的制约,在这个秩序下生活。它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人民,所以它的人民是抽象的人民,抽掉了人民的阶级性,抽掉了文化属性等各种属性,只留下理性的能力,也就是立法能力的这一面,它是一个抽象的法权概念。
这种人民定义有它的问题,比如人民主权的思想,并不包含治权在民的意思。主权在民,但治权不在民,治权去哪了呢?通过社会的组织形式,尤其是民主制度,治权被赋予了一些政治精英。人民投票选举,投票就是人民主权的表达,一个政府要是不经过人民投票,是没有合法性的,但是投完票之后人民就没有什么用了,就把治权赋予了政治精英,这就是主权跟治权的分离。
这大概就是西方思想中人民的意思。你看美国宪法的开头是三个词,we the people,我们人民怎么怎么样。林肯的那个“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这里面的民也是people,是人民,不是公民。
他们讲的人民和毛泽东思想里讲的人民是不一样的。毛泽东思想怎么讲人民呢?在毛泽东思想里,人民是有阶级性的,它不光有一个自然的属性,毛主席把阶级性的视角引入了人民的分析。他在谈论人民的时候,从来都是跟反对派相对应着的,或者说毛主席对人民的界定方式不是直接的,而是从反面进行界定,哪些人哪些团体是反动派,把反动派刨除了,剩下的就是人民。
比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上的讲话里,他就说了:
中国的革命是全民族人民大众的革命,除了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者、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而外,其余的一切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有一个广大的和巩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在同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里,他也从正面进行过界定,把人民界定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动派是不在这里面的。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概念不是全体人的简单加总这样一个意思。
另外,毛主席对人民的界定是政治性的,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形势的变化,人民的范畴是有所变化的。这一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那个讲话里讲得比较清楚,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只有不当汉奸的,只要是能够团结在抗日统一战线下,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能够团结起来的人,全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它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分子,就排除在人民之外了。到了建国前夜,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被打垮了,这个时候人民的范畴就变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也是国旗图案的来源,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个小的五角星代表这四个阶级。当然,这里面也有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有一些阶级在事实上被消灭了,我们的国旗按理说在那时候就应该修改了,但并没有及时进行修改。
人民在毛主席那里是这样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群众呢?群众在毛主席那里是比人民稍微狭窄一点的范畴,它是指人民的大多数。注意,首先要界定人民,进而,群众是人民的大多数,95%,尤其是指工人、农民、解放军,也就是工农兵,体力劳动者。毛主席在1948年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里是这样讲的:
所谓人民大众,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农民(士兵主要是穿军服的农民)和其他劳动阶级为主体。
这里直接点出了,群众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包括一部分不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众是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这个意义上,你会发现人民和群众的范畴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是重合的,群众是人民的大多数,95%或者90%。
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很多时候,在毛泽东思想的话语体系里,人民和群众这两个概念是通用的,不进行区分。比如在《论联合政府》中的这个表述: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在这里,毛主席同时用了人民和群众,“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这里他就把这两个概念通用了。在很多时候,人民和群众这俩概念是没有必要做区分的。
中国和西方都有人民这个概念,虽然它的意思不一样,但西方没有群众的概念,群众路线英文翻译是mass line,mass就是乌合之众的意思。英文里面没有一个能跟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群众相对应的词。
我不知道以上有没有把基本的概念解释清楚,接下来讲群众路线,为什么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它的道理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看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层面是怎样认识人民大众的。
在毛主席那里,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他们创造的,不是英雄人物创造的,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创造的;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都是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那一批人。但是,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他们终将通过跟自然的奋斗,慢慢地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是通过劳动树立起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终将觉醒,在未来的斗争中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实现了他们的主体性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是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他们创造那个社会,他们管理那个社会,他们管理自己。在毛主席那里,这是历史的目的。
我们不是老在讲历史终结论嘛,毛主席也是一个历史终结论者,只不过他认为历史不能终结在西方的自由民主上面,而是要终结在共产主义上面。1951年,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里说:
今后的世界必须是人民的世界,世界各国必须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自己。
在毛主席看来,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目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目的,历史一定要向着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那样一个社会状态去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所以在毛泽东思想中,人民群众的地位是相当于上帝的。基督徒讲,有朝一日要有末日审判,一切要到上帝面前接受审判,在毛主席这里,把上帝的位置替换为了人民群众,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类比。在《愚公移山》里,他这样说: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毛主席在道德上抬高人民,他把人民群众抬得非常高的那种话是非常多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六亿中国人人人皆为尧舜,都是圣人。
他不是说人民群众仅仅有这样一个抽象的地位,在实践上,他认为人民群众是智慧跟创造力的源泉,一切智慧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我们要去群众那里学习。他有一句话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大家一定要注意,毛主席这么说不是唱高调,这是他的哲学,他真就这么认为,他的思想一贯如此。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我们再简单地分析一下毛主席这方面的思想来源。他的思想肯定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一块我不是行家,我刚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现在只能点到为止。当然了,很大的一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课本里被机械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存在决定意识,人的经济生活决定人的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哪里来的呢?是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也就是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在这个逻辑里面,人民群众当然是最重要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毛主席尊重群众的思想无疑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虽然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对传统文化是比较批判的。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受过心学的影响,前一段时间我请教复旦大学的丁耘老师,丁老师说,王阳明的弟子后来分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有的以今天的标准看是很左的,他们是读书人,但整天跟贩夫走卒混在一起,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们认为众人皆有最高的智慧,人人都可以成圣人。
有一次我翻王阳明的《传习录》,偶然看到一句话,就觉得眼熟,心想这不是毛主席的话吗?王阳明讲,每个人的心都是纯金的,只不过体量或者说重量不同,重量大的呢,就是圣人,一般人呢,也具有圣人的品质,只不过重量小一点。这就是毛主席讲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他有一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毛主席的思想跟儒家的一脉是相通的,是有紧密联系的。丁耘老师还说,毛泽东思想跟佛教,尤其是禅宗,也有很直接的联系,在毛主席阅读的范围里是包括禅宗的。禅宗也是讲人人可以成佛的。
我们可以概括说,毛主席是把人民群众当成信仰的,把他们的位置放得无比的高。因为他从来都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群众站在一起,所以毛主席是无比自信的。因为他的脚踏在大地上,所以他才能以那样自信的口吻说: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自信从哪里来?就是从这里来的。今天我们讲三个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注,后来又补充进了文化自信),但自信有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看起来是比较难。为什么呢?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跟脱离群众有一定的关系,你的脚已经不再坚实地踩在大地上了,那你还能不能够真正自信。这是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毛主席谈苏联变质

下一篇: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3-2)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