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6 08:32:5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3-2) 毛主席是这样看待人民群众的,那么党在面对群众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在毛泽东思想中,对党也是有定位的,就是促使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早日实现,促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早日到来,也就是共产主义早日到来。党的任务是为这项事业而奋斗,舍此之外,没有其他目标。而且,到了共产主义这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下,就没有国家了,也没有党了。党的目标是消灭党,消灭国家,消灭一切阶级斗争的工具,就像共产党领导战争的目标是消灭战争一样。 在毛主席看来,党是历史的工具,所以党没有任何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利益,这个论断要从这个层面来理解(现实如何是另外一回事)。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他说: 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权力,就是这样的条件。 在《论十大关系》中,这已经到了1956年,他也讲,共产党有一天也是要消灭的,消灭就那么不舒服吗?我看很舒服。 在实行了目标之后,党怎么办呢?就像很多老电影里面所表现的那样,一个来自于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做了很了不起的事业,然后“遍地英雄下夕烟”,又融入茫茫人海,回到群众当中,重新成为群众的一员。毛主席诗词《咏梅》中的那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只有从这个层面才能理解,说的是共产党人要解放全人类然后再消灭自己的一个逻辑。 有一问题要特别强调一下。以下面这段毛主席关于理想化的党员标准的引文为例来说明: 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注意,毛主席在这里用“他们”来指代党员,在前面的引文“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里面,他是用“我们”来指代党。毛主席的文章里有很多这一类的表述,讲“我们”就是指党,这表明,他是把党和群众当做两个实体来看待的,党是党,群众是群众,界限是很清楚的,虽然这不代表二者的关系疏远。 关于党和群众这两个实体的关系,在上一条引文中已经说了,党员来自人民,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毛主席所说的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只能用亲缘关系来理解,把两边想象成亲戚,是鱼水关系。“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这个话很值得玩味,跟儿子相对应的是父亲,我想在这里毛主席想说的是,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儿子,又是人民群众的父亲,但由于他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又不可能这么说,所以就换成了教师。 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党和群众是两个实体,二者紧密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概况起来就是毛主席的那句话: 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接下来讲群众路线的术,也就是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法的这一面。最简单直白的总结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关于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法这个问题,毛主席在1943年的文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有一个更加详细和生动的概况: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这一部分相对来说就比较好理解了,群众路线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无休止的一个过程,就是毛主席的实践论在工作方法里面的具体应用而已。 我们前面说了,在哲学的思想的层面,毛主席把人民群众抬高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但在实践的层面,毛主席就没有那么天真了。这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辩证性,在理论上群众至高无上,在实践层面,他在关于群众路线的相关说法里面提到,群众里有先进分子,有中间分子,还有落后分子,党的任务是团结积极分子,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他一方面说群众是智慧之源,是真理的来源,另一方面又在讲群众中蕴藏的智慧是无系统的、分散的,需要去提炼、总结、加工。 党在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毛主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方,把党比作加工工厂。在《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说: 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来说,只是一个加工厂。大家知道工厂没有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分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 毛主席强调的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是党的中介性作用。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毛主席特别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要做到人民群众中去,跟人民群众混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不当群众的学生,就没有资格当群众的先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群众路线一方面是要发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是要去发现人民群众的具体的需求。要特别强调的是,通过群众路线发现群众的需求,指的是什么样的需求呢?王绍光教授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共产党讲的群众的需求是指真实的需求,而不是那种虚高的需求,比如女士出门需要有一个包,放点小东西,这是需求,是基本的需要,如果你非要一个LV的包,就不是需求了,这叫要求。共产党的传统是盯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大理会“要求”,什么人会提“要求”?是那些吃饱了撑的资产阶级,富人。比方说,他们的“要求”已经过分到什么地步了呢?要求党和政府出钱帮他们教育富二代,说什么富二代不好管,以后接班了怎么办。江浙地区已经通过财政出钱给富二代办班了,这简直是疯了。 斯诺在《西行漫记》里面写过一句评价毛主席的话,非常好: 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有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斯诺的观察也是说,毛主席的脚是坚实地踩在大地上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他的一切魅力都源于此。 群众路线的术的这部分比较简单,就少说一点。讲了群众路线的道和术之后,有一个问题要谈一下,就是道和术是不可分割的。在讲工作方法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道,就是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一块,否则就会变样。 坚持人民信仰,走群众路线,这是一回事;人民信仰松动了,接着走群众路线,它立马就会变成另外一回事。因为工作方法那部分是有效的、有力的,如果政治前提没有坚持住,那么工作方法越有效,偏离航向就可能越远。这套工作方法用来干好事有效,干坏事也有效。 毛泽东思想的道和术的分离,在一部分人身上体现得是最明显的,就是崇拜毛主席的那些企业家们。曾经有一个校友说过,最近又把毛选四卷读了一遍,就是一个小公司从创业发展到IPO的全过程指南。很多企业家学习毛主席的方法搞企业,怎么样鼓动员工积极性啊,农村包围城市的产品战略啊等等,他们只在术的层面学毛主席,他们不学毛主席的道。毛主席是为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努力的,他一个私营企业,只在术的层面学毛主席,其实在道德上是比较糟糕的,这帮人比较扯淡比较恶心。 接下来简单谈下群众路线与民主的关系。 民主是个热词,那些右派知识分子整天讲民主啊宪政啊,他们认为我们中国没有民主。所以我们有必要谈谈群众路线跟民主的关系。 什么叫民主呢?无非就是人民大众的统治。前面说了,西方政治理论承认主权在民,但不承认治权在民,治权在政治精英。我很喜欢用的一个例子是,小布什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反对,很多人游行反战,他为了表达决心,说哪怕世界上只剩下劳拉和巴尼支持我,我也要打这场战争。劳拉是他老婆,巴尼是他家的那条狗。大家想想西方民主有没有趣,一个真正的独裁者都不敢像小布什这么说话,只要我老婆和狗支持我,就要打这场战争,这哪里像一个民主国家的总统该讲的话嘛。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美国老百姓不同意小布什那么做,但拿他什么办法都没有。卢梭不是早就说过,英国人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大错特错,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时候才是自由,议员一旦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是零。也就是说,在西方民主制下,主权在民只是在几年一次的选举时表达一下,投完票老百姓就什么都不是了。 王绍光教授管这种民主叫“选主”。选票其实是挺扯淡的,毛主席是不相信的,1967年他在接见外宾的时候说过: 选举这个东西我就不大相信……我是北京市选出来的人民代表,北京市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我……可是他选我。不过是闻名而已。 投票不是民主,那么民主应该是什么呢?在毛主席那里,民主应该是一个具体的、生动活泼的过程,民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具体事务,尤其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事务的直接管理上,群众要有权参加。而且,民主要有用,没有的民主是假民主。 毛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谈话,就是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他这么说的: 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做工作。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是看成干部的。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老爷们。不能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毛泽东思想谈的民主,是指直接民主,不是间接民主,而且是实体性的民主,不是代议制民主。很早的时候这就在毛主席的思想中反应出来了,他在1933年做的《长冈乡调查》里面就引用江西老乡的话说,红军真好,什么都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真是顾乐我们。“顾乐”是江西土话,是爱惜、关心的意思。用毛主席的话讲,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的痛痒,不能关在屋子里,等着人民群众有了什么事情,按照程序来找你,这不行,你要主动走出去,人民群众哪里痛了哪里痒了,要主动关心。不能做到主动关心,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干部。 在毛泽东思想里,没有西方的那种政务官跟事务官的区别。西方国家有公务员,这个队伍是不换的,是中立的技术官僚,只换政治家,每隔几年选一个总统首相什么的上来,下面一批人不动。毛主席则讲,“我们一切的领导干部,不管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一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这是《1945年的任务》这篇文章里说的。 群众如果跟领导干部之间有矛盾的话,责任在哪里呢?毛主席认为,责任在干部,不再群众,他说了,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和群众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是看成干部的。 毛主席对民主是这样的看法:领导不是要在那些琐碎的程序上下功夫,而是要在具体的事情上关心人民群众的痛痒,人民群众也要在这些方面有发言权,比如一个工人,要在工厂的管理上有切切实实的发言权,如果对领导有意见,可以对他提,而且提了还要管用。 阳和平先生在毛泽东时代的国企当过工人,在美国也当过工人,他说他是回到美国才学会磨洋工的,那时候中国没有磨洋工,工人见到领导也不害怕,不是猫捉老鼠那种,非要装着干活什么的,而是干活就是干活,在抽烟就是在抽烟,工人看见领导会说,好久不见啊,这个话是一种批评,意思是你脱离群众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右派知识分子提起民主,有一个标准,是有没有只有骂总统,美国人可以骂总统,我们没有自由骂我们的最高领导人,他把这个当做标准。其实还有另一个标准,就是你对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物有多少发言权。 如果群众路线得到切实的贯彻,那么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就能得到保障,我们的民主生活是生动的、活泼的、具体的,而且是管用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向创造出一种跟代议制民主完全不同的实质性的民主体制。 进入下一个问题,群众路线的内在张力及其嬗变过程。 多年前我有一个讲毛泽东思想的讲稿,在网上还有一定的影响(见《》)。那次我是面对一群校友讲的,有一句话我是信口说出来的,但过后想想,还是很有道理,我当时是感慨了一下,越美好的东西越脆弱。群众路线也是这样。 前面所讲的,无论是群众路线的道还是术,都是从理论化的层面展开的讨论,描述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并不是说真实情况就是那样。群众路线是不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呢?应该说是。因为是,它就比较脆弱。 在我们上面谈论过的群众路线的逻辑中,有内在矛盾的一面,也就是说,群众路线内在地存在张力。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3-1)
下一篇: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3-3)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