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2 17:33:19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郑舫翔 - 小 + 大
斯大林逝世后,出现了以赫鲁晓夫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思潮。1956年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作了诋毁斯大林的“关于个人C拜的报告”(史称“秘密报告”)。同时,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借口世界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提出了所谓“和平过渡”观点。他说,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现在情况变化了,有可能“通过议会的道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于是,苏联共产党带头,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国共产党响应,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跟风,他们疯狂诋毁斯大林、丑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鼓吹和平过渡、迷信议会道路,还宣扬“全民党、全民国家”,抹煞阶级斗争,鼓噪与资本主义“和平竞赛”,等等。 所有这些,严重干扰和瓦解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百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内部,因此而发生了从思想上到组织上的分裂。 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带领全世界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革命政党,与这股现代修正主义思潮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一开始,我们出于斗争策略,采取的斗争形式主要是内部讨论、内部争论,尽量维护国际共运的团结。但是,苏联修正主义集团一意孤行,于1963年7月14日发表了《致苏共全体党员的公开信》,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在1964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上,他们又公开做出反华决议。 与此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共产党、特别是东欧各国的兄弟党,都跟随苏修的指挥棒,公开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被迫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先后发表了以“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为主题的9篇文章。这9篇雄文,从各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现代修正主义的思想根源,有力鞭挞了苏修叛徒集团的种种行径。这9篇雄文,不仅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苏联国内产生了重大效应。 由于赫鲁晓夫长期以来推行现代修正主义观点和奉行霸权主义作风,使苏修叛徒集团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越来越被动,也使苏修集团内部发生严重矛盾。1964年10月,他们内部上演了“换班闹剧”,让赫鲁晓夫“光荣退休”,换上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新一届领导人。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一些兄弟党当中,也造成一些副产品。 东欧各国一直紧跟苏修的指挥棒转,正是由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流毒和影响,东欧一些兄弟党当中出现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对此,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集团不是采取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采取粗暴、镇压的态度。 例如,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工业总产值连年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党的第一书记、共和国总统诺沃提尼于1967年开始推行市场化取向的所谓“新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新经济体制”不仅没有解决原有的经济困难,反而出现了新的矛盾,如一部分产品积压而另一些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关闭了一些有亏损的工厂又没有做好善后工作,使一些工人失业,多次发生罢G事件,群众不满情绪日渐增长。 1967年10月,布拉格数千名大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同警察发生冲突,被打死一人、打伤20多人、百余人被逮捕。事件发生后,全国上下引起很大震动。学生们纷纷写信给教育部,要求调查和惩办打人凶手。 面对经济困难,不搞社会主义措施,而是碰到困难就推行市场化、向资本主义求救,这是一切修正主义者的共性。 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也学着赫鲁晓夫的样子,大翻历史之案,同时又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眉来眼去。 1968年3月,新上台的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推出《党的纲领》,掀起了一股所谓的“民主改革”运动,包括为所谓“大清洗”中的“牺牲者”“恢复名誉”。另外,《党的纲领》还“强调企业自身责任,引进市场机制,进行经济改革”,把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措施提高到制度层面。 在对外关系上,《党的纲领》则主张“在强调与苏联的同盟关系的同时,也将强化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等等。 很明显,这些都是赫鲁晓夫疯狂否定斯大林、积极鼓吹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竞赛”等一系列修正主义行径所带来的副产品,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相比,其实是小巫见大巫。 可是,苏联新领导不是对此进行冷静分析,不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而是于1968年8月20日将20万华约成员国武装人员及5千辆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接管了首都布拉格。8月22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国举行一小时总罢G,抗议苏军占领。 赫鲁晓夫大肆诋毁斯大林、大肆鼓吹“和平竞赛”等修正主义货色时,国际上很多共产党人和国际友人都认为,苏联领导人推行修正主义、出现了严重错误和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苏联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我们说苏联复辟了资本主义,很多共产党人和国际友人都持怀疑态度。 1968年苏军占领捷克首都的这件事发生之后,各国共产党人和国际友人都谴责苏联领导人的做法。因此,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趁机揭露苏修集团的面目,指出他们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奉行的不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而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帝国主义政策。 因此,从那时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公开称苏联为社会帝国主义。这样一来,就更有利于揭露苏联修正主义的真面目、更有利于团结国际上一切有正义感的共产党人和友好人士。 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1968年8月22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召集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开会,讨论苏联武装侵占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毛主席当时在会上发表的谈话,有这样几个重点。 第一,毛主席说:“帝国主义、修正主义都不赞成苏联这种行动”,就是说,当时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都不赞成苏联这样做。 第二,毛主席也点出了苏联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苏联现在是没办法了,不搞,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了。” 另一方面,毛主席又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毫无办法,已经被占领了,群众很愤慨。” 毛主席指出:“美苏争夺欧洲,两家争夺,我们就争取人民,我们同情各国人民,站在人民方面。” 可是,我们今天的某些左派朋友恐怕不是这样看问题。1991年苏共解散时,苏联的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人站出来为苏共说话。我们今天的某些左派朋友,恐怕会认为这是因为广大群众被帝国主义的“堰塞割明”欺骗了、利用了,而不懂得苏联的广大群众虽然一时没有完全认清“堰塞割明”的危害,但是当时的苏联广大群众对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及其代表的官僚特权阶层是非常痛恨的。 针对1968年苏军占领捷克首都的事件,今天的某些左派朋友可能又会认为,尽管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推行了一系列修正主义政策,但是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毕竟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呀!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出兵捷克,也是为了维护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性质呀!今天的某些左派朋友恐怕只会这样教条地看问题,他们不会理会当时捷克广大群众的情绪和体验。 另外,捷克党领导人当时还曾跟随赫鲁晓夫的指挥棒,攻击过中国共产党呀!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出于这样的原因,赞成苏联出兵捷克呢?其实,问题很明显,毛主席当时当然不同意捷克党推行的一系列主张。对于在此之前捷克党领导人跟着赫鲁晓夫的指挥棒转、攻击中国党,毛主席当然也很清楚。 但是,毛主席的观点,恐怕可以概括为这样两条。一条是,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对苏联修正主义不能抱有任何犹豫和幻想;另一条是,尽管当时我们未必同意捷共的一系列主张,但我们永远同情人民,站在人民方面。 今天的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看看毛主席当年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 “我们同情各国人民,站在人民方面”,让我们记住毛主席的教导,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复杂政治形势,都是如此!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