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义之声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义之声 > 文章

牢 中 求 学 记(16-2)

时间:2021-08-31 20:47:33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张纤夫 - 小 + 大

牢 中 求 学 记(16-2)
 
纤 夫
 
 
二、 看守所比工棚强得太多了
 
许多被关进看守所的农民工,都慨叹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看守所这么好的物质待遇。2005年9月,因讨薪被辱而怒杀4人的农民工王斌余,在行刑前对记者说:“呆在看守所比呆在工地好”。据网络报道,2006年冬,一位走投无路的老人,宁可在光天化日之下,故意去偷自行车,希望被警察抓起来,关进免费的看守所,也不愿享受着昂贵的自由,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就连上了大学的马加爵,当穿上了囚衣以后,都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他穿过的最好的衣服。
 
这真叫人费解:难道在如今这盛世之下,生活在看守所里的人们果然过上了阔佬般的好日子?还是我们的社会其实已经不如了看守所?
 
但是,看守所的居住条件确实比工棚强得太多了。
 
    请看2007年5月1日,《半月谈》杂志对农民工居住条件的一段叙述:
 
【武汉市汉正街上有一处老楼,楼顶上的平台是民工棚户聚集地,简陋的棚屋是当地居民用铁皮、油毡搭建起来租给民工住的。每间一般住三四十个人,大多是“扁担”师傅,上下大通铺,汗臭、脚臭味混合在一起。棚屋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又一点也不挡寒,但这就是他们在城市的家。住在里面的一位师傅说,汉正街上有两三千人做“扁担”活的,大都是一人离家在外,劳累了一天,只求有地方躺下,也顾不上条件不条件了。】
 
     2007年7月31日,《工农之声》网站转载清华大学学生,在2006年冬季所做的一项《对民工劳动、生活条件的调查》。其中,对几处工人的居住状况是这样报告的,一处:
 
【从居住条件上,工人住的是简易房,里面塞满了床,双层的,一屋有六十多床位,现在住了三十几人,可能是因为即将竣工,许多工人已搬到其他工地去了。床上一般有两套被子,也有三套的,这体现了工人之间的差别,被子质量很差,里面棉花结成一块一块的。门上的玻璃破了一块,没有人修,工人舍不得出钱,老板更不会管,冷风就从空洞吹进来。屋里没有暖气。】
 
又一处:
 
【在刚开始谈话这段时间,我留意了一下这些民工的生活条件。二三十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子里姑且不说,每张床都是下边垫一层薄被,上边盖一层薄被(这个"薄"是什么概念呢?大概是0.5厘米厚吧),而屋子里又没有暖气——或许我们不应该称之为“屋子”,顶多能算个“人棚”吧。】
 
另一处:
 
【住的是工棚,半间小教室大的房间,密密麻麻的住进了三四十人。被褥并不厚,且摸上去棉花结成一块一块的,保暖性不好,又没有暖气,所以是"热水基本没有,取暖基本靠抖"。聊天期间,我就看见两位民工挤在一张床上不断发抖。】
 
看守所里可不是这种景象。
 
我住的是郑州市第一看守所,所里有八个监区,每个监区有十个监室(也叫“号”)。“女号”五个、“少年号”两个,都分布在不同的监区。我因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年龄又大,从一入看守所就住在设在第二监区的病号监里。
 
全所建筑浑然一体,却又曲折迂回,不熟悉的人进去了是不容易走出来的。据老犯们说,这是仿照北京秦城监狱修建的。全部建筑的外墙都贴着竖条形白瓷砖,阳光之下,熠熠生辉,整个环境显得那么整洁、肃穆,看起来恰似一座医院,然而谁会想到这却是一个真正的藏污纳垢的所在!
 
第二监区是一个条式建筑,从201号到210号,十个监室坐北朝南并列。204号、205号是两个病号监,我关在204号里。
 
204号,宽约四米,长约十五米,地面距屋顶约五米。高大宽敞的室内,屋顶和四壁粉刷得一白落地。十五米长的监室,从十米处,由一个加了钢条的钢化玻璃窗和一扇沉重的由室外操纵的铁门隔离成两部分:靠北的约三十五平米,是监室,靠南的约二十平米,是“风场”。在长有十米的监室里,用一半的面积砌了一个长十米,宽一米八的大通铺。铺的前脸用砖砌后罩了水泥,大铺的上面铺着一层贴着木纹纸的木板,木板的外沿儿用5x5的角钢与床体压合。整个大铺光洁、平整,连一条缝隙都找不到。
 
水泥地面是提浆后抹平的,十分光滑、平展,便于打扫。
 
大铺的对面,北、南两头各有一个高三米,宽一米的壁柜,壁柜有上下两扇门,每扇门里分成四棚。壁柜内径约80x80厘米。一个号里在押人员的衣物、牙具、餐具和公用的书籍,便分门别类地放在壁柜里。两只壁柜之间,有一段光墙,另有一个约三米宽,深一米五左右的凹进部分。这是一个开放的卫生间。其中,在北端有一个高出地面二十厘米、占地约一平方米的高台,装有一个蹲便器,便后可以脚踏阀门冲水。南端按了一只淋浴喷头。南北之间的一面短墙上,靠北,装着一只立式小便器,可以手按阀门冲水。靠南,安装了一个大型陶瓷洗面盆。大铺的北、南两头,各有一面安装了钢筋护栏的钢化玻璃窗。在北面窗户的上方用角钢吊装着一台21英寸彩电和一个有线喇叭。人们坐在大铺上便可以看电视,听广播。2005年夏季,在每个监室还安装了两部吊扇,使本已通风良好的监室里更多了两件度夏的设备。
 
监室的北面是监室的正门。正门装有两道铁门:一道由直径二十毫米钢筋焊成的“防盗门”和一道用厚厚的钢板焊成的、只在上方留有一个约二十厘米见方的窥视口的外门。北面的正门和南面通往风场的外控铁门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南门和北门的右边,各有一面加了直径二十毫米钢筋护栏的钢化玻璃窗,两面窗户的位置也是相互对应的。室内大通铺的两端就在两面窗子之下。两边门和窗的上方,距地面约三米处,又都有与房间等宽的一排拉门高窗。两边高窗的外边是高空走廊。北边门外是地面走廊,走廊里铺着淡粉色的地板砖。走廊朝外的一面,在一米矮墙的上面,安装的是长长的塑钢玻璃窗。整个走廊,地面干净,墙面洁白,窗户明亮,空气清新,绝不亚于任何一座图书馆。不管是地面的走廊,还是高空的走廊,不仅可供管教民警随时居高临下地看到每个监室的各个角落,而且使各个监室都具有了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这个长条监室的南端,约有二十平方米,便是“风场”,它是在押人员们活动、健身、吃饭和晒衣、晾物的地方。风场的修建,废除了古老的“放风”制度。这个风场的东西两面是高高的墙壁,其北面,通过外控铁门和窗户与监室相连接,其南面只有高一米的矮墙,矮墙之上全部开放。由矮墙的上端直到屋顶,安装着一个巨大的用直径二十毫米的钢筋,以间隔每十厘米的距离,横向与竖向相交叉焊接起来的钢铁栅栏,栅栏之外又用孔径不足两厘米的机轧铁编网包裹起来,除去阳光和空气,连一只小小的蝴蝶也休想飞了进来。在风场的头顶上方,距地面三米左右的高度,从南面的钢铁栅栏到北面的高空走廊下端,又用直径二十毫米的钢筋,以间隔每十厘米的距离,东西和南北方向相互交叉焊接起来一个镂空的钢铁屋顶,以防止在押人员攀爬上高空走廊后逃脱。
 
看守所里所有的监室都与204号的规格相同。整个监室就是一个用砖块、水泥、钢筋和铁板构筑的可以通风透气的笼子,别说是人,就是带进来一只耗子,它也绝难再跑了出去。
 
住在这种铁笼里的,少时有三十人,多时有四十人,他们除去没有自由,无论是安全度,还是舒适度、方便度,观瞻度,都是民工棚所无法比拟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牢 中 求 学 记(16-1)

下一篇:牢 中 求 学 记(16-3)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