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1 10:53:59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张纤夫 - 小 + 大
牢 中 求 学 记(16-3) 纤 夫 三、 看守所里的吃和穿 这里先说穿。 在监狱,为了方便监管和集体生活的需要,况且监狱的生产创收,也提供了足够的财力支持,因此,服刑人员一年四季都有统一的着装,而看守所就不同了。 看守所里在押人员的高度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基本上只能穿自备的服装。这在从晚春到早秋的几个月里,当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中秋节一过,气温渐渐下降,而天热时就被关进看守所的人就难以御寒了。特别是那些盲目流入城市而失足犯罪的在押人员,当他们被关进看守所以后,其家中常常无人、无意或者根本无力到看守所给他们送衣送被。 要解决这部分人的御寒过冬问题,就必须向他们发放棉衣和棉被。这些棉衣、棉被大抵来自两个渠道。 一个渠道是从上级有关部门领取的。这些物资基本上是军队内部回收的旧被服,经过卫生处理后,由主管部门划转过来的。这部分物资都按数打包,清洁整齐,质量良好,多为棉衣。 另一个渠道是前期“学长”离开后抛弃的。据老犯们说,服过刑的人,不应该将在牢里盖过的被子再带回家,因为“被子”就是“背字”——就是倒霉,是很不吉利的。抛弃者大都是家在当地或城市居住,并且经济宽裕。有一个年纪轻轻的小老板,因为打伤了人,被关进了看守所,家里立即送来两条厚厚的新棉被和一条厚厚的新褥子。他在看守所里只住了五天就被释放了。离开的时候,抬腿就走,什么牙具、餐具、衣服、被褥,一概不要了。 这一类被丢弃的衣被,款式繁多,五花八门,不乏崭新被褥,名牌服装。 由于看守所里人员流动大,这些被子、棉衣很多,多到穿用这些物品的人对这些东西也毫不珍惜。有的病号被褥弄上了粪便,嫌脏的人就把他的被褥一卷,扔进了垃圾车。有的人身上有了虱子,别人怕繁衍,就把他全身的衣服扒光,统统扔了。有个人竟然拣了五件毛衣,日夜不脱,穿脏了一件扔一件。尽管管教民警要求保管好获释人员丢弃的棉衣棉被,以备时需,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们,有谁还会替别人着想?号里的地面,每顿饭后都要打扫,但是所里既不给扫帚,又不给拖把(墩布),沿袭下来的做法,就是拿人们不穿的单衣当抹布,蹶着屁股擦地面。这就形成了一种循环:穿单的扔棉的,穿棉的扔单的,过一天算一天,反正总会有衣服穿。而且,人们穿的确实比农民工强得多,就是那些穿着破烂衣服进来的,过不了几天也能混上一身好衣裳。 至于吃,也相当不错。 看守所里一天三顿饭。早饭七点开:开水、馒头、咸菜(天天不变地腌芥菜丝儿)。中午十一点半开午饭:开水、气蒸菜(白菜、萝卜、包菜、粉条之类)和馒头。下午五点半开晚饭:开水、馒头、气蒸菜。 馒头是用那种俗称“一风吹”(含麸率高)的面粉做的,又好吃,营养价值又高。馒头是手工切的,很不匀称,有大有小。最小的也有二两,大的在四两左右。不管大小,每顿饭一人只给一个。我一顿只能吃一个最小的。可是年轻人们,一个大的也吃不饱。打饭的人总是给我一个最大的,起初我不要,换成最小的。后来我不换了,这样,我就可以把省下的一半,轮流给那些十八、九的孩子们吃。 所谓“气蒸菜”,是从加工方法上讲的。这种菜,不是用锅炒熟、炖熟或蒸熟的,而是把菜、油、盐和酱油放在密封锅里,用蒸汽打熟的。所以这种菜总是被打得很透、很烂,也总是带着一股浓浓的蒸锅水味儿。 即使是春节期间伙食“大改善”,吃了两顿香喷喷的大米饭,而那菜依然还是蒸锅水的味儿。 春节期间,颇有个“过年”的样子。我现在保存着一份《郑州市第一看守所在押人员2005年春节食谱》,那上面的饭菜名称并非都名副其实,有的,如“稀饭”、“糊辣汤”、“炸鸡块”、“白糖水”等,一顿也没有;而“带鱼”也不过就是最宽处不足两公分的带鱼尾巴;“红烧肉”是些约一厘米宽,三、四厘米长的肥肉膘;“牛肉丸子”则大不过花生米,而且少得像黎明时的星星。不过“饺子”倒是真的吃上了,而且确实是猪肉、羊肉两种馅。 平时,每隔两、三天的下午,也供应一次“回民菜”。送菜的车一进监区走廊,便听见“打回民菜!”的吆喝。真的回民坐着不动,假回回们倒闻声而起,一个个排在了铁栅栏门前。这种菜也全是蒸汽打熟的汤菜,打到菜盆里,上面还真的飘着稀稀拉拉的羊肉末。一次,一个孩子用勺子在他的菜盆里“翻江倒海”般地搜集了一勺尖羊肉末,送到我的面前叫我尝尝。我推辞不过,只好用嘴接住,用牙一嚼,嗬!就好像是从地上拣起来的那么碜。为了不让这孩子失望,我吞到了肚里。从此我知道了回民为什么不吃这种“回民菜”——它太不清真了。 除夕那晚,给每个人发了几块水果糖,全号的人坐在大铺上看“春节晚会”。不管是做了贼的,贩了毒的,骗了财的,还是杀了人的,似乎都忘记了自己。他们一个个伸长着脖子,乜斜着眼,全神贯注地看着央视演播大厅里那些富的流油的所谓“明星”、“大腕”们尽情地玩闹着而笑得合不拢嘴。看着这群宝贝们这副众生相,你不由得不疑惑:他们是彻悟了红尘?还是已经麻木不仁?不正是这种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喧嚣,掩盖了多少人间悲剧?不正是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才把他们引进了监牢?他们怎么还会如此痴迷?! 晚会散了以后,把大铺擦了擦,就在上面揉面、擀皮、包饺子。没有擀面杖,就用喝水的塑杯轧。包出来的饺子比五百罗汉的长相还多,长的像小船,扁的像河蚌。他们自己说:什么人包什么饺子——没一个好东西!哈哈哈!哈哈哈!……这顿饺子不是煮熟的,是蒸熟的。蒸笼一抬进号里,拿不下一个完整的饺子,全成了蒸面片,只好连面片带饺子馅,用手抓到塑盆里,用饭勺挖着吃。 不管怎么说,春节的伙食总还是有所改善,人们还真是乐了一回。 下面就是2005年春节的食谱: 郑州市第一看守所在押人员2005年春节食谱 时 间 上 午 下 午 除 夕 馒头、稀饭、大烩菜 馒头、稀饭、油炸带鱼杂烩菜 ------------------------------------------------------------------------------------------------------ 初 一 回族:羊肉饺子 汉族:大肉饺子 馒头、稀饭、油炸鸡块烩菜 ------------------------------------------------------------------------------------------------------ 初 二 回族:牛肉丸子烩菜 馒头、稀饭、炸带鱼海带闷子 汉族:红烧肉烩菜 豆腐烩菜 大米 白糖水 ------------------------------------------------------------------------------------------------------ 初 三 回族:羊肉卤面 馒头、稀饭、牛肉丸子油炸豆腐 汉族:大肉卤面 烩菜 鸡蛋汤 ------------------------------------------------------------------------------------------------------ 初 四 回族:羊肉烩菜 馒头、稀饭、炸带鱼海带闷子 汉族:大肉烩菜 豆腐烩菜 大米 糊辣汤 ------------------------------------------------------------------------------------------------------ 初 五 大烩菜、油卷、鸡蛋汤 馒头、稀饭、炸带鱼海带闷子 豆腐烩菜 ------------------------------------------------------------------------------------------------------ 祝在押人员年春节(原件如此)愉快! 大伙房全体职工 尽管对多数身强力壮的人来说,主食的量不足;尽管对挑剔口味的人来说,菜的味儿不好,但是,它还是比农民工的伙食强——它不要钱!不信,如果把这种饭菜拉到任何一个建筑工地,叫工人自选,我想大多数人宁愿吃这种不要钱的饭,也不吃他们老板卖的那种贼贵的盐水煮白菜帮子。 值得说一说的是,在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一切都是为钱服务的,包括在看守所。 为了满足有钱人的需要,看守所里除了卖茶鸡蛋、油炸花生米、豆腐乳、酱肉、卤猪头肉和糕点、饼干、方便面、米线之外,还办了一个“小伙”。在开过午饭和晚饭以后,小伙的卖饭车便推着几种肉、蛋炒菜和大米饭、水饺、肉包子来到了监区的走廊里。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看守所里在押人员不准使用现金,自己随身带的钱,或是家里送来的钱,在进入号里前,便被换成看守所发行的“购物券”了。每张券,面值十元。因此,在看守所里购物都以十元为单位。市场上鸡蛋卖两元八角一斤的时候,里面一塑袋茶鸡蛋(12——15个)卖十元;一塑袋油炸花生米(一斤多),十元;一瓶豆腐乳,十元;一塑袋卤猪头肉(一斤多),二十元;一只炖鸡,四十元。小伙的一份米饭加一份荤菜,十元。以我的饭量来说,这一份饭菜吃上两顿,米饭还不一定吃得完。当然吃不完没关系,吃不饱肚子的大有人在。 205号里,关着一家大超市的总经理。这位老总,人都坐牢了,因为有的是钱,就又有了一身坐牢的威风。所里上上下下都称他X总,从不见有人叫他的名字。他每天除去睡觉回到号里之外,整天基本呆在民警办公室里取暖、聊天、抽烟、喝热茶。他每天早晨吃自备的食品,中午和晚上,顿顿吃小伙。专门有一个小青年给他当“马崽”,每天把他专用的暖瓶备足别人渴都喝不上的开水,供他洗脸、刷牙,一天三餐侍侯他吃饭,还要为他保管那么一堆衣物、用品、吃食和高级烟。据他告诉我,他一天要吸四包烟。当然,这些烟不会都吸进他的肚子里。他一天要一百元的费用,可是,对一个资本家来说,一个月三千元的生活费,难道不正是有钱没处花的艰难岁月吗? 号里有实力(权力或财力)的人,可以合伙吃饭。我一进号里,就被号长(号里的犯人头)拉着和他们两个人一起吃饭(这里的“毛腻”以后再说)。我们三个人每次把等额的购物券凑在一起,然后由号长一个人掌握着使用。除去我的家里经常送进牛肉、烧鸡、火腿肠和大蒜之外(他们二人,号长老婆闹离婚;另一个,家在外地。两家都不管他们),我们还买了茶鸡蛋、咸鸭蛋、小磨油、豆腐乳、油炸花生米、卤猪头肉以及方便面、米线和豆奶粉之类。 我们每天的三顿饭,大致是这样吃的: 早饭:吃馒头夹鸡蛋(或鸭蛋),喝豆奶,有香油调咸菜、油炸花生米和豆腐乳三个小菜。 午饭:有时买一份小伙,我吃米饭,他们二人吃一些米饭再加一个馒头,菜则有炒菜和气蒸菜(不吃蔬菜是不行的)。 晚饭:有时买一份小伙,我吃米饭,他们二人吃些大米、馒头,再各自泡一碗方便面或米线。或者买两份包子(四十个),三个人吃包子和方便面。 在有了烧鸡、牛肉或卤猪头肉的时候,就在每天中午或晚上只买一次小伙。另一顿饭,就吃馒头、肉类、蛋类,气蒸菜和小菜,喝方便面。 这样,一个月,每人贴进二百元(不算家里送进的食物),就吃得很好了。 在病号监住过一段日子以后,因为不活动,人们普遍增加了体重,特别是吸毒人员增加得更明显。一个“大烟鬼”告诉我,他住了三个多月,到卫生所一称,居然体重增加了二十公斤。 即便如此,老犯们还是怀疑“国家给的供给标准”,在押人员没有吃够。他们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分析得也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说:“一个所里三个伙房:民警食堂、在押人员大伙房和在押人员小伙房,都承包给一家。承包人每年要向所里交几十万承包费,他自己还要赚钱,这些钱都是哪来的?能从民警嘴里抠吗?吓死他也不敢呐,还不是从咱们的嘴里抠!?何况,现在到处都黑,惟独这看守所不黑?谁信啊?”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牢 中 求 学 记(16-2)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