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5 11:11:5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专家:后天因素致残占74.67%央广网北京消息(记者王晶)“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名残疾人。”在中国残联主办的全国“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道,今年的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为“残疾预防,从我做起”。目前,我国残疾预防形势十分紧迫。 后天致残是主要因素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的5164万相比,第二次抽样调查残疾人总数增加了3132万人。“我国各类残疾致残原因中,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因素。先天性因素致残占9.57%,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占74.67%。”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赵悌尊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为什么提倡在残疾初期让康复措施及早介入?赵悌尊谈道:“残疾的初期如果及早介入康复措施,就有可能逆转残疾或者减轻残疾的程度。目前我们有医疗领域康复服务、康复训练、辅助器具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四大类服务。” 自1988年起,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始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不可否认,我国在残疾预防方面还存在预防措施不完善,专业服务能力不强、康复医疗人才短缺等问题。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国167.8万0至6岁各类残疾儿童送上一份厚重的礼物。” 赵悌尊告诉记者,《意见》强调加强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强调通过加强定点康复机构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监管,确保康复服务质量,提高现有康复机构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化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缺陷?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均结婚年龄和平均怀孕年龄不断延后。而产妇年龄越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几率就越大。“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据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有90万例。 那么,该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缺陷?专家建议称,要进行婚前检查、指导优生优育、孕前孕期保健等,预防因父母疾病造成的先天残疾和围产期的失误造成的病残;其次,在怀孕期间可依靠临床检测诊断技术,如做孕早、中期血生化指标、超声NT检查、唐氏筛查、四维彩超产前排畸、羊水穿刺及脐血分析等,这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宝宝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孕前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 从全国来看,据山西省残联刘晔副理事长介绍,山西省对全省城乡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大力开展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则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聚焦孕产妇、新生儿和0-6岁儿童等人群,加强残疾预防干预分类指导。 “对新生儿早期进行筛查、诊断及干预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将残疾消灭于未发阶段。”刘晔说道。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九问房产税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