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1 22:44:5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5700万的无奈 有些地方把军队退役人员当成维稳对象,不仅大会小会分析预测,预案机制防范,甚至于有的地方还把退役上访人员拘留了。在莫名惊诧和愤然不已之余,不由得也细思极恐,感到一阵阵耳光像“冷冷的冰雨在不停地拍”。 90多年前,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开篇定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并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把退役军人当成维稳对象,这显然是没有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个首要问题。历史经验证明,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没有不失败的。 所有的军人都是地方青年应征或考学入伍的,军人也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只是他们经受了更为严格的教育训练、履行着更为危险的使命任务、承担着更为艰辛的责任付出,他们是国家、社会中比较优秀的一份子。他们从优秀青年变为维稳对象,是潜在维稳对象混入军队?是教育训练把非维稳对象变成了维稳对象?还是优秀人才在退役安置中被逼成了维稳对象?总得有个主体认领。 一、 退役军人安置是一项复杂工作、系统工程。考虑的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治意识、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做好退役工作,中央有号召、国家有政策、工作有纪律,能把退役军人安置成维稳对象,当地党委政府该是多么的无知、无耻和无能! 这个脸,要打在当地政治生态上。军队本身并不生产军人,军人来自社会、完成任务后返回社会。“好男儿,当兵去”,退役回家的军人,原本是地方的优秀青年,通过严格的政审、遴选、推荐到部队,是同龄人中思想比较先进、身体比较健康、觉悟比较高的一群人。 退役军人成了维稳对象,要么你们当初选人不严格、制度不落实,要么选不到人、选无好人。该地区、该单位、该部门居然能把纯洁的退役军人变成维稳对象,或者能把潜在的维稳对象送到纯洁的军营,这个政治生态的水该有多深多浑? 这个脸,要打在当地政策制度上。军人退役是国家基本制度,每年都有数十万军人回到地方。为了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为什么别的地区、其他时期的退役人员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到了你们这里竟然成了维稳对象。 你们,是用什么政策实现了“化友为敌”、变自己人为敌人的?那么多西方敌对势力想做而做不了的事,当地政府出台几个政策、几项制度就完成了。这得多么会念歪经、歪念经啊! 这个脸,还打在政府工作能力上。就算象当地可能解释的,是工作失误、方法错误。做好安置工作,国家有政策、有要求,上级应该也有面上的规定,即使当地政府执行不力或执行不全,可以说是能力差了一点。但是,把昨天还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的革命军人,脱下军装就定性到维稳对象,这个逆转也太大了吧?党和国家要求各级政府关心爱护的对象,竟然被归为维稳对象,该多么多么心狠、多么脑残才能做到啊? 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广大革命军人从五湖四海汇集到军营,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展示出非凡的时代风采,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一声令下、退役转身后,马上就变成了维稳对象了,作为培养、使用、领导人民军队的有关部门,请出来说几句。 怎么解释军队培养的成果。我军历来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大学校、大熔炉。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军旅,是希望在这个大熔炉里接受锤炼、砥砺成才,实现“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块钢。”他们在军营无论面对烽火硝烟的战场,还是抢险救灾的险境,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如果一转身,经过军队严格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培养形成的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都无效了,穿上军装是钢铁长城,脱了军装就成了维稳对象,我们教育培养成果的质量和保质期也太不让人放心了吧? 怎么解释军转安置的效果。对于军人来讲,不仅要随时面对“将军百战死”,还要常态做到“壮士十年归”。将一批批经过军队培养锻炼、正当壮年的军人退役安置进入党、政和社会机构,不仅是一种制度设计,更是一种战略考量。把退役人员安置好,是对还留在军营的现役军人的激励鼓励,是对社会正气、公平正义和政策制度的坚定落实。 把绝对忠诚于党、坚决服从命令的军人,在退役后就逼成了维稳对象,我们的退役安置工作差距得有多大,军人得经受多大的委屈,才能让他们不得不上访追求自己的正当权利。 怎么解释牺牲奉献的结果。军人职业尊崇度就是国家安全围墙的刻度,对退役军人的安置保障体现着对军人关心的温度。作为一名军人,“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他们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尊严做出了自己的牺牲奉献。 当他们“献完青春献子孙”之后,带着疲惫的精神、疲劳的身体、疲困的生活回归社会时,他们不仅没有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爱护,却被纳入维稳对象,作为把他们转交地方的娘家,军队和国防有关部门,你们不感到心疼吗?不觉得亏心吗?不会脸红吗? 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退役军人安置保障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问题,甚至到了把退役军人当成维稳对象的程度,与国家、民族精神的缺失是分不开的。 大的讲是家国信仰的缺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知从何时起,聪明人们都把自己从“匹夫”的群体里解脱出来了,成了精致利已主义者。他们不说爱国、只管自己,他们不关心英雄、只崇拜明星,他们对国家对军队缺乏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他们没有信仰,唯一支撑他们的是个人利益。当他们占据主导地位、得到舆论媒体和政府体制支持时,就会排斥打击有家国信仰的人,“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必然出现。 再的讲是尚武精神的缺失。尚武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是国民素质中的“钙”。一个缺乏尚武精神的民族,必定国防赢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摆到了最重要、最中心的位置,“一切向钱看”成了社会主流。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一种强悍的精神气质,即便是经济第一,富甲天下,这个民族也不是真正的强大。 军人入伍之后,要经受常人难以体会的高强度训练、奔赴岗位直面陌生环境考验、承受同家人分居的痛楚、完成各类艰难险阻的任务,“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吃水不忘挖井人,铁打营盘不能忘了流水的兵。没有军人的铁心报国,就没有国人的安心生活。可以这么说,军人们的牺牲奉献,是我们一切美好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他们退役了,却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被列为增加负担的人,甚至于被更为维稳对象,这样的忘恩负义,该让人多么的心寒!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红旗网:教师节——太打脸了!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