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8 09:51:1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风青杨 - 小 + 大
博士生举报导师乱装支架收回扣,谁来打破暴利? 有微博用户爆料称:“苏大附一院心血管主任医师杨向军,被其博士生实名举报:乱装支架,装一个回扣一万元”。对此,苏大附一院回应医师乱装支架收回扣的事正在调查!该医院党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杨向军被调查是事实。 澎湃新闻以《博士生举报导师乱装支架收回扣:装一个回扣一万元》为题,报道了记者对相关事件的采访。 首先说说,什么人都适合放支架吗?说通俗点儿,只有随时会发生心梗死亡的人,才适合放支架。 要知道放支架是一种救急手段,它的作用是让随时都会心梗死亡的患者解除这种危险,但是不能认为放完支架以后就再也没有危险了。需要长期吃药来维护这个支架,不但要花钱,还有副作用。 但如果“乱装支架,装一个回扣一万元”,会造成什么现象?那就是很多本来不用装支架的病人因为相信医生的专业解答而装了。钱花了,但对他们的身体而言却并没有让自己更健康。 近年来,因为“滥用支架、支架暴利”内幕被揭开,给患者们造成了不小的纠结:若医生建议心脏支架,到底“支”还是不“支”,是个问题。不支,担心影响治疗;支呢,又担心被“滥支”。 2015年,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专家胡大一透露,12%的患者被过度治疗,38%的支架属于可放可不放,背后是医生、医院、药企之间的黑色利益链。 据业内人士透露,“心脏支架放进去了就取不出来,而且有再堵的风险,做得越多,堵的几率就越高。”问题是,医生建议患者装,患者怎敢拒绝? 当然,在装支架前,医院和医生一定会充分征求患者意愿,甚至还要求患者签署相关协议,但一些时候医生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该装。由于信息不对称,最关键是患者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往往只能选择装支架。 有记者调查发现,普遍回扣在10%—15%之间,“如果以3万元为例的话,一个医生植入一个心脏支架的话可能就在两三千块钱的这样一个回报。”无利不起早,有了这种畸高的利益驱动,难怪一些医生撺掇患者装支架。 博士生举报导师很有勇气,但面对这一行业潜规则,打破潜规则的人会被同行视为敌人。如果这位博士生还在同一所医院或同一行业,估计处境会比较艰难。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