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改革的精英们能否读懂《论贵粟疏》

时间:2018-10-27 16:35:0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改革的精英们能否读懂《论贵粟疏》
 
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什么奇葩的事情都会发生的。建议改革的精英们读一下《古文观止》里面的《论贵粟疏》,这篇有西汉时期政治家晁错写的劝汉文帝重五谷而轻金银的奏章。
西汉建国初期,汉高祖刘邦由于采取了罢兵归家、抑制商人、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朝末年因连年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逐渐得以恢复。汉文帝即位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桑,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但由此也产生了因商业发展而导致谷贱伤农,大地主、大商人对农民兼并侵夺加剧,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晁错上了这篇奏疏,全面论述了"贵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文章指出: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这些只有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
晁错在这篇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步步紧扣文章的中心则是重农抑商。认真的分析了重五谷而轻金银的重要性。这也反映出重商抑农的私有制社会只能导致拜金主义盛行。就今天中国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就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么?而作为特权阶级的精英们竟然只字不提。不敢公开的承认当前的社会就存在着两极分化。也不敢承认两极分化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
作为共产党人是要消灭私有制的,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而不是挥金如土,到处开发,掠夺民脂民膏为少数人所享用。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我们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可是精英们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并没有这样做,一次次砸社会主义的饭碗。结果,工人下岗了,农民失地了。工农都被迫成了资本家的雇佣工人,近乎沦为奴隶。为此,老百姓提起“改革“这两个字那是恨的咬牙切齿。甚至是骂娘。因为改革并没有使绝大多数人富起来,而真正富起来的依然是少数人。
再说城镇一体化的改革,差不多是一场浩劫。农民现在都被逼到城市,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赚着微博的薪水,我认为这绝不是广大农民想要的生活。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还是路线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方面自给自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现在呢?我们的粮食竟然要靠进口。大量荒废的土地没有人种植,除此之外。因着大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地方的饮用水都得不到保证。这样的改革老百姓怎么可能会喜欢呢?
总之,四十年的改革给工农群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精英们高调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丰硕成果,但这种成果似乎只是少数人独占了而已。为什么不先问问群众是否值得纪念。我知道这篇文章可能发不出去,或者说只可能存在不过几小时都要被删除。但我还是说了上面的话。谨以此文,献给鼓吹改革的精英们,多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想下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不要把所谓的改革建立在绝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改革对群众来说是经不起现实检验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权力任性公报私仇目无法治

下一篇:应该反思改革史学了(2-1)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