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9 17:38:2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建国后的群众运动与反官僚 自1949年建国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的27年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始终贯穿于那个时代,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如果认真回顾当年的群众运动,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运动在目标上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反官僚。如果说群众运动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那么反官僚则是群众运动的主旋律。但是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些以反官僚为导向的群众运动最终在不同程度走向了失败。 但是为什么会走向失败呢,讲真的笔者本人也不一定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但笔者会带大家回顾历史,希望能给予读者以新的视角。 1951.11.30-1952.10.25这段时期,由中共中央与各级机关发动了一场反对官僚主义,贪污,浪费的运动,也就是我们俗称三反。在这场运动当中,党广泛的动员群众参加运动。党的工作组依靠群众对存在官僚主义,贪污与浪费现象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展开批判,批评,斗争和教育。 当然,这场运动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我们知道的处决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题外话,但是建国不过才两年,就出现刘张两人,这一点其实也值得我们去反思,但是笔者本人就不在此处作具体的论述了】 但是在这场运动中,群众虽然被广泛的充分的动员起来,但是在群众运动当中群众并没有充当运动的主体。党的工作组代替群众的位置,群众则成为了党的工作组的助手与领导的力量,以至群众在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虽然工人们参与了,但这些运动并没有给工人们留下多少主动权或自主权的空间。在“三反”运动中,码头工人张怀英被招募来帮助派往他港口设施的党的工作队。他回忆说,他们的工作是调查“变坏的新领导人”,即涉嫌不法行为的共产党员干部。他解释说,虽然工人们对企业高层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多,但工作团队需要他们的帮助。“主管领导提供了方向——当这个人在这个办公室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工人调查了发生了什么。没有足够的领导来处理,所以他们让工人来做——他们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12名工人的角色,似乎主要是在党的工作组的领导下执行调查任务。 这样的以党的工作组为核心的群众运动,虽然在三反中发挥了有效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党的工作组领导运动的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保证工作组的党员与干部不会变成和他们斗争,批判的干部一样的官僚主义者。 同时,中共依靠群众监督党的干部的办法,则在面对党的工作组的时候面临失效的危险。这些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往往被认为是可靠的坚定的共产党员,很少被怀疑。同时,工作组往往代表着上级党组织到下级单位进行三反,所以往往他们被视党的权威的化身,很难被反对。再加上群众在运动中一直是被动的参加,无法自主的开展监督,所以对工作组的监督实际效果有限。 当然,在建国早期的运动当中,这一点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长此以往就可能出现大问题,当然后续的历史也证明这一点。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