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3 07:03:56 点击: 次 来源:巨浪Billow 作者:叉丫 - 小 + 大
新视角下的资本主义起源(2-1) 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的起源? 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要对这个问题作出回应。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总是与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密切相关。而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身处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中,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国家可能是支持资本主义的,也可能是反对资本主义的,但绝不能与资本主义没有任何联系。就算是苏联那样发展程度很高的工人国家实际上也没有完全脱离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为了理解当今世界,探讨资本主义的起源尤为重要。 商业化模式 将资本主义视作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因素自然发展的结果的资本主义起源理论是最广为接受的。 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斯密认为历史演化分为4个阶段:狩猎采集、游牧生活、定居农耕、商业贸易。历史演化的最后和最高阶段是商业社会。商业社会最初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希腊、罗马)。然而其进一步发展却被蛮族入侵打断。商业贸易自然进程被中断导致的封建主义和从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的倒退。封建主义建立之后,商业发展又在封建制度内部重新开始,贸易恢复、城市兴起。城市市民阶级联合君主共同反对封建领主,城市从封建统治中解放出来,商业社会就可以继续自然发展。贸易的兴起使封建地主遣散家奴(出于虚荣的目的,遣散仆人以便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使用竞争性租约把传统佃农变成了商业化的农场主,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形式。(封建土地财产权让位于资本家的土地财产权:封建地主以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庄园经济)。在斯密看来,如果放任市场自由运作,那么人们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追求就会不断地促进生产专门化,生产力提高,最终就会产生资本主义。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实际上遵循了斯密的理论,虽然他不同意关于人类是经济动物的说法。当然,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两人的解释有一定的差别:斯密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城市各阶级与君主联合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马克思则认为,在此之后资产阶级力量迅猛增长,专制君主转而寻求贵族的帮助,可这时已经没有多少封建贵族了。大部分贵族不再拥有雇佣军、农奴,他们不得不改造自己的地产。封建主义的残留物被专制国家组织起来,原来用以维持整个国家的赋税转而被用于支撑摇摇欲坠的封建阶级——其成员接受君主的救济而在政府机关供职(间接通过税收存活),国家的专制税收给资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枷锁,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专制国家,消除了政治对经济的寄生,促进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如何这一时期的马克思认为市场或商业因素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商业化模式看来,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相比不具有独特性。商业化模式不承认资本主义独特的运动规律,不承认市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独特运作方式。 在商业模式中对于资本主义起源的解释一直处于循环论证当中:为了解释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力,它假设世界上存在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普世理性。为了解释以技术手段来推动劳动生产率改进的驱动力,它假设存在一种持续不断的、几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技术进步过程。 换言之,在这种模式中,资本主义(至少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或胚胎)从历史开端便一直存在,只要将阻碍资本主义种子发展的障碍移除资本主义就会自己发展、成熟起来。于是,资本主机被视为自古以来商业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业贸易发展的最高阶段。 资本主义的独特性 资本主义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制度:产品和服务是为了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换而生产,在其中人类的劳动力也成为一种商品,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依赖于市场。劳动者需要进入市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便换取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资本家需要进入市场购买劳动力原料并出卖产品以获得利润。任何人都无法离开市场而存活,生产者必须依赖于市场才能获得生产工具,资本家只能以纯经济的市场机制来进行资产挪用、剥削劳动力,而不能像封建地主一样使用暴力来强迫劳动者劳动。这样的法则意味着竞争以利润最大化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法则。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剥削者与劳动者都能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无需从市场购买必需品,也没有必要进行交换型生产,从而无需竞争性的出售产品,无需实现价格-成本比的最大化。所以剥削者和劳动者都无需降低成本,通过专门化、积累、创新来提高生产率。由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生产率低下,收成和粮食供给不稳定,不依靠市场是明智之举。为了避免市场,农民就必须增加产品种类以便直接生产所有必需品。虽然这些农民会利用市场,但他们只出售剩余产品。对于地主而言,由于农民拥有生活资料,只能直接强迫农民劳动。在这种条件下,地主只能通过强化对农民的剥削力度,掠夺其他地主的财富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意味者地主要将剩余劳动用来加强自己的强制性力量(如雇佣军及其装备)。 前资本主义的商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其实高度职业化的商人也只是在进行两个市场间的跨地贸易,利润实际上源于商品流通过程,他们利用的是市场的碎片化。而在资本主义的单一、统一市场中,利润来自于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是来自剥削剩余劳动。 “市场”常被人们冠以自由之名,人们通常认为市场是关于买卖的条件和机会,意味着等待出售和作出选择,因而暗示着自由。然而这种市场只存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机制,绝大多数人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入市场或离开市场对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而资本主义的市场却能够逼迫每个人依赖于它,依附于它,服从于它的规则。这种市场绝不意味着自由,正相反它意味着强制。如果把资本主义市场这种铜墙铁壁称为自由市场,那真是“自由就是奴役”的真实写照。 从以上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与之前的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罔顾差异而强调两者之间的延续性明显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新视角下的资本主义起源(2-2)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