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激浊扬清 > 文章

彻底粉碎关于毛主席的十四个谣言(3-2)

时间:2018-10-22 00:22:5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彻底粉碎关于毛主席的十四个谣言(3-2)
 
五、毛主席时代搞票证大锅饭很罪恶 
“平均主义”不仅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而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科学、最人道的分配政策和必然选择。这个道理其实简单得好有一比:几个人吃尚嫌不够的一块蛋糕,如果其中一人吃掉一半甚至更多,那么其余的人的命运会怎样呢?毫无疑问,只能是饿死。道理既然如此简单,反毛者为什么还会如此仇恨“平均主义”呢?这就只能从他们反动的阶级本质和丑恶的道德品质上寻找原因了。
  毛主席始终关心人民的生存权利,把人看成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为了让人民吃饱肚子,毛主席不仅实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出了“大办农业”、“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号召,而且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通过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围湖造田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粮食生产,保证人民生活需要。
  与此同时,还通过发放各种证、券,计划定量供应生活资料,不仅保证了分配的公平合理性,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因分配不公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毛主席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真可谓用心良苦。
  思考题:
1、地震灾区为什么要吃大锅饭?要平均分配物质,能否各吃各得、各用各得?
  2、毛时代一个工人(平均工资40)工作能养活一家5、6口,你敢养几个孩子?
  3、毛时代人缺什么发什么票,当代能否发房票和医疗票?

  六、毛主席有亿元稿费
  这是一个名为“李锐”,冒充毛主席秘书的无耻败类所编造的谣言。
  事实上:
  一是毛主席稿费到他老人家逝世时为止的准确数是12余万元人民币;
  二是“文革”中在国内出版的所有“毛著”与举国上下的著作人一样,没有分文稿费;
  三是毛主席对待稿费的态度是明确的和一贯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的所有稿费全部上缴国库。
  毛主席可以算是党内唯一公开财产的领导干部,今天任何一个反他的敢公开自己的财产吗??那只“好猫”敢吗??
  思考题:“好猫”们的子女是做什么的?

  七、中国人都很穷的时候,毛主席自己却吃红烧肉、住中南海,出行还有专列。
  这是一种典型的谬论。
  社会人不单单有“个人身份”,而且有国家所赋予的职能。对于不同岗位的人来说,拥有不同的权限和一定的待遇属于正常的范围。
  例如美国总统有专机、住白宫,每天都要体检,这都是特权,但能叫腐败吗?所以对毛主席有一定的餐饮、医疗、住宿及保卫措施,都是合理合法的。和军队里火头军配大锅,指战员配望远镜一样,与交警装备酒精检测仪,能让你停车测酒精一样,与腐败是完全两码事。
 
八、毛时代党员能优先提干,看出身,这也是腐败。
  “党员优先”这是评价标准而已。如今单位求职就业升迁也有“有经验优先”、“研究生博士优先”、“退伍军人优先”、“海归优先”……叫腐败吗?这与当代的大规模大面积的腐败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如果说毛时代看出身,那得请问反毛小丑又有哪个时代不看出身?古代民间就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说法。出身好的人机会就更多,如今仍然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即便是找个对象也要看看对方的出身。这在毛主席时代有吗?
  恰恰相反,与任何历史时期不同,毛主席时代把更多的机会向大众而非精英倾斜,照顾大多数人,可谓最不重出身的时代。工人农民在人大代表中席位占50%以上,和如今比比,简直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九、毛主席晚年年老了,就糊涂了,犯错误。
  一个有了阅历的成年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却是完全相反的概念。父母和老祖宗的话,通常都是饱经沧桑后大彻大悟的至理名言。因为通常人到了晚年,除了偶而对一些小事糊涂唠叨外,对大事情,对社会规律人生的意义,头脑反而会非常洞明清晰。而青年人恰恰相反,小事清楚,大事糊涂。——故孔子云:“六十耳顺”“七十不逾矩”。年轻人因为阅历不足,容易犯错误,老年人不犯或很少犯错误,才是至理。所以,大多数中国的高层领导人,多处于“六十耳顺”“七十不逾矩”的阶段,是有道理的。邓70多岁才出山,90多岁还南巡,也没有糊涂。唯独毛主席70岁怎么就糊涂了?
  毛主席的军事韬略在战争中得到了高超的发挥,但说老实话,这些与历史上的起义军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中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多不胜数,中国哲学把柔弱胜强的道理讲透了,主席不过是中华最杰出的一个而已。
  “打土豪,分田地”这些杀富济贫事情,更是历代义军大同小异的基本做法。但历史上的起义军夺取政权就意味改朝换代成功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大封功臣,大赦天下,轮到自己做人上人作威福了——又一个造反的轮回。
  如果毛主席到此为止,那他就与陈胜吴广,刘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甚至杀富济贫的武松,鲁智深,基本都没有什么区别。说毛主席是“皇帝”“暴君”“恋栈”者,恰恰映射出自己满脑子封建旧文化旧思想。
  可是毛主席不!他在这里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他要打破这个循环轮回,要彻底掘绝“王侯将相”的种,要把他们化为 “粪土” ,要以身作则,实现“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人类千百年无数先贤浴血奋斗的目标,为人类开新河树典范,为万世立新规矩,改造中国和世界。
  这使他的那些正沉醉在庆功宴,弹冠相庆,准备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元帅,上将军,做着王侯将相美梦的战友们愕然。他们爱他,信任他,崇拜他,追随他,而这时,他们大惑不解,懵头转向。裂变与矛盾,分道与扬镳,历史惯性发酵了,他们习惯性地想起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的刘邦………历史与文化,就是这样的惯性。
  思考题: 你做皇帝的话,是愿意人民造反,还是愿意老百姓“和谐”呢?

  十、毛时代不重视人才,不重视教育
  看过周星驰演的《九品芝麻官》的人可能都对这个情节不陌生:
  烈火奶奶:我训练出来的四朵金花名震京师,乃鸡中之霸。
  老鸨:对!不过她们已经跳槽跳到我这来了,难道她们没有告诉你呀?你人又老,钱又没有,连妓女都跑路,你不死也是个废物(烈火奶奶头发冒烟),你做人不精,做鬼不灵,投胎不济,来生定是个菠萝心,吃完就被人仍啦(烈火奶奶倒地)跟我吵架?滚。她们说的其实也是人才培养和重视的问题。说毛时代不重视人才,可毛时代的海外知识分子偏偏都携家带口往回跑。
  现在呢?培养出来的人一个个都往外跑,而且一定居就不回来啦。为什么呢?恰恰就是因为毛时代重视人才,人才能发挥所长报效祖国。
  建国前国民党时代中国人的文盲率一直都是在98%左右,到78年被毛主席改造到30%左右(剩下的文盲几乎都是当时的老人),这叫不重视教育?我国数百所大学建立时间都是在毛主席时代,这叫不重视教育?
  建国前,中国几千年来的的教育方针一直是精英教育,也就是只有有点钱的人才能读得了书,上学被异化为封妻荫子、升官发财的手段。是毛主席的教育政策让广大穷苦人上得起学、读得了书,真正恢复了上学的目的:求知、认识。
  毛时代教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能力,不知道比现在的大学生强多少。当国家把教育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其结果就是培养出大批高分低能、精神空虚、道德低下、素质败坏的人。当一个人将学习作为一种投资的时候,学习的目的就被异化了。
  如今穷人上不起学自杀、有钱人花钱就可以买文凭、本科大学生在城市拿不到1000元的月薪、女大学生去做台等等荒谬绝伦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等等荒谬绝伦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CCTV青年最喜欢把毛时代学生批斗老师挂在嘴上,纯属一万步笑五十步。而如今还有几个学生尊敬老师的?学生骂老师,学生打老师,学生砍死老师……等等等诸如此类奇怪的事在当代更是见怪不怪。
 
十一、毛主席时代闭关锁国!
  毛主席时代中国的外交非常的活跃,非常的智慧,与中国之外的国家的交往十分频繁,中国的朋友遍天下。
  新中国建立之前,毛主席对外交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中共建政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1949年2月,毛主席同米高扬谈话)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于这种外交思路,莫里斯.迈斯纳在其著作《毛主席的中国及后毛主席的中国》中给出的解释是:驱逐外国人是中国将来在平等的条件下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一种必要的心理前提,自1842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家和政府以及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主义者都曾发誓要甩掉外国的枷锁,但是,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显示自己有这种能力的政府。莫里斯的评价是公允的,只有采取这样一种外交策略,新生的中国才能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实现外交的独立和自主。
  在“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思想基础上,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又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从此,五项基本原则成为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的基石。
  1955年4月,中国积极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加强和密切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期间还发表声明,表达了同美国进行和平谈判的诚意:“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美国迫于压力,也不得不表示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可能性,这为日后中美建交开辟了道路。
  1956年,毛主席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对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正是在毛主席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外交高潮,至1956年,中国与2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50年代末开始,世界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苏交恶,美苏争霸,中美较劲,毛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毛主席关于“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方针把中国外交带入了又一个高潮,中国不但摆脱了美苏的威胁,而且一举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强大力量。至1969年,中国已与五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进入70年代,中国的外交达到了历史的高潮,毛主席的外交思想收获了丰硕的果实。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同年,中英、中日建交……这个时期,最令人兴奋和举世瞩目的是1971年10月25日联大第26届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
  毛主席的外交战略和路线是智慧、实际、远见、有效的,毛主席时代的外交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毛主席曾诙谐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毛主席为我们广交了天下朋友,为新中国的外交趟出了一条阳光大道。1974年,毛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英雄的毛主席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有尊严的开放的中国,我不知道那些散布毛主席时代闭关锁国谎言的人心目中的开放是怎样的开放,如果认为毛主席时代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都不算开放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开放了,
或者有一种开放,一种没有尊严的开放,一种委曲求全的开放,一种苍蝇蚊子满天飞的开放。
  思考题:妓女算不算开放?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彻底粉碎关于毛主席的十四个谣言(3-1)

下一篇:彻底粉碎关于毛主席的十四个谣言(3-3)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