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6 07:11:3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弹指一挥四十年(4-3) 卖了帮数钱:邓颖超 如果没有周恩来去世后的变化,邓颖超至少可以同其他的中共老革命同列,居于革命开创功臣一员的地位。但是,邓颖超在邓小平当权后,居然成为当权的大老之一,俨然以周恩来的继承者的身份出面。《决议》的讨论,邓颖超应该是参加了的;邓小平的对台政策,实际上是放弃了解决台湾问题,当时对台工作的出面人是邓颖超;在六四出兵的决策中,邓颖超也出席了的;也就是说,在邓小平的所有反动政策上,她都参加了一份,而且是以决策者的地位参加的。邓小平将邓颖超抬到如此高的地位,看重的当然不是邓颖超的政治才能。其实,邓小平要培养的全是原来自己系统下的人,如胡耀邦、胡乔木等,用以取代原来掌握实权的周派,他所以捧出邓颖超,就是稳住周派的阵脚,麻痹周派,假安抚、真取代。当然,邓小平更险恶用心,还是借此可利用周恩来的招牌,以周毛对立的方式,批毛贬毛。这样的政治算计,稍微在政界中翻腾过的,都可一眼看穿。但是,唯独邓颖超,这个同周恩来一起参加革命的老资格党员,却毫无警觉,参加了邓帮。邓颖超出面,邓小平的狡计得售,以后的结果,就是1981年的《关于党内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全党大批毛;等到批毛目的已达,周派的实权迅速旁落,不再见邓小平对周恩来表示丝毫兴趣,更无论捧周的言行了。当然,邓颖超的高位只是做样子而已,邓小平大全独揽,邓颖超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目前传出的有关批毛的讲法中,并没有关于邓颖超批毛的言论,相反的,她手下工作者还传出:邓颖超表示过:不能这样批毛,没有毛,也没有周了。如此看来,邓颖超并不是邓小平帮派中的一员,是糊里糊涂地被裹胁进去的。但是,这些话,也说得太晚了,为什么当初会加入邓小平的统治集团呢?要知道,邓颖超的党员资格虽老,但直到周恩来去世时,邓颖超根本没有行政的经验,更无论国家党政的重要地位了。在所有同邓颖超一辈的老革命者中,建国后没有担任国家要职的,可能只有邓颖超一人。周总理在世时,他不担重任,为什么周总理去世后,反而赶这趟浑水呢?怎么没有自知之明呢?一进泥潭,再洗清就不可能了。比这更严重的是,周恩来一身的英名也因此受到污染。邓颖超的愚昧,真是可悲!邓颖超这个“老好人”,做出了大坏事。邓派本来是利用她,实际上是把她看扁了;周派她也保护不住,大概只保举了一个乏善可陈的李鹏,其他许多人原来本是毛派,后来也后悔被利用来反毛,当然认为邓颖超陷之于不义;造反派是华、邓的迫害对象,当然不会对邓颖超有好感。所以到邓颖超去世时,不论官方、民间,除了大官去世时的官话外,几乎引不起任何注意,成了孤家寡人一个。江青被逮捕后,反江的舆论中常以邓颖超为正面形象来诋毁江青;即使拥毛者也不乏人埋怨江青辜负了毛泽东的期望。现在,江青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革命者;邓颖超却成了对不起周恩来的蠢人,这就是历史的公道! 历史上周恩来、邓颖超必须分开 从表面看,三十多年,被中伤得最厉害的是“四人帮”;被贬损和妖魔化最厉害的是毛泽东;实际上,在这期间声名受损最厉害的,是周恩来。自从1976年1月周去世后,叶、邓就以死人压活人,把自己打扮成周的亲信,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藉口为完成周恩来的遗愿。但是坏人做不出好事,时间一久,本来面目就没法掩饰,人们前后对照,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毛泽东是以他的实践,让中华民族起死回生,替中国人民找到出路,也为全世界的被帝国主义压在底下的所有人民开拓新路,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大英雄、工农人民大英雄,和全世界人民的革命大英雄。这个革命实践,是不可能用污蔑、 丑化抹杀的。周恩来也是革命者,是民族的英雄,但是,同毛相比,份量就差多了。(其实,任何人同毛相比,都远远不如。)以周压毛,如何能行?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分裂革命阵营的毒计,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周的形象受到了重创。这次,中华网的纪念馆中,毛周对比,就显现出周声望的衰落。今天,在许多毛派的心中,对周恩来的评价从全面肯定到有些保留。特别是遭受到华邓惨酷迫害的造反派中,这种情绪更明显。 如果我们尊重历史事实,大概会看到:周恩来在生时,他本人是坚定的毛派。在中共的早期,共产国际对中共处于领导地位,而周是共产国际所看重的人物,他在中共党内的地位也高于毛。但他是在当时的控制党中央的所谓国际派中,承认自己的不足而最早支持毛泽东的。从此之后,他拥护、追随毛泽东就始终如一,是毛泽东决策的坚决执行者。 周恩来的聪明才能,无论中外、无论敌友没有不敬佩的;他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心血倾注,被人比为现代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人光明正大,一股正气使奸邪宵小在他面前不敢使坏。任何人有他的一个长处,就已经引以自豪了,但是,最可贵的,是他的大公无私。作为一个共产主义革命者,同过去历史上的一切革命者的根本差别,就是他所追求的是彻底废除私有制的社会。因此,无私是共产主义革命者最高的品德标准。在经过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变质这段历史后,人们更可看出,摧毁共产党、摧毁社会主义制度的就是一个“私”字。在周恩来的所有优点中,最可贵的就是他的无私。或者这样说更恰当:周恩来的其他优点,都来自他的无私。所谓无私,当然不是完全不考虑自己,而是在公私冲突时,公心战胜私心。对革命者而言,无私的考验,是一个终身的考验,他也许能一时通过,但不见得永久能通过。 逆境的时候是一种考验;顺境时是另一种考验。在从革命到建国的整个历程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周恩来也不少犯错误,毛泽东也多次批评过周,但在这么多的同志中,可以看见一个共同模式,即地位高到一定程度后,就怎么都拒绝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失去了自知之明。究其原因,都有“私”字作祟,如果自己承认不行不对了,自己的地位就可能不保;反过来,别人有错误就打击别人以提高自己。中共的十次路线斗争,一方面确实是路线的冲突,但在背后都存在权位的问题。早期的陈独秀、王明、张国焘如此;后来的高饶、彭德怀、刘邓、林陈亦复如此。华国锋的权欲薰心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周恩来,肯自己承认错误,而且也不利用别人的错误将之一竿打死。正是这个“公”字当头,使得周在党内和人民心中的地位远高于同侪,毛泽东之下就是他了。建国以后,党内每次重大路线斗争,一定是他出面负责调查评定,无一例外。这也说明周恩来的公正无私,由他出面人人服气。周恩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不是像毛泽东这样能创造历史的人物,加上没有私心,就成为辅佐毛泽东的最得力助手,他的参加革命,是革命阵营的莫大幸运。 等到周去世,有人要把话塞进已死的周恩来的嘴里,同周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对照周恩来生前的光明磊落作风,可以肯定全是编造出来的。邓颖超自己的表现,当然同周恩来无关。在这里,我们还必须看到,周恩来对于党和国家的大事,并不同邓颖超商量,邓颖超又怎么能代表周恩来?何况,华、叶、邓的所以得成逞,就是靠采取离间毛周的毒计。如果他在认识到华、邓的十恶不赦后,仍然坚持要分离毛周,那他还是逃不脱华、邓的阴影。 在对待周恩来的态度上,需要过关的是遭华、邓惨酷镇压的文革造反派。今天,我们看到当初被镇压的造反派已经在活动。这些人,同江青、张春桥的遭遇相同,也同样不低头屈服,值得人尊敬。他们现身说法、尊毛批邓、捍卫文革、颂扬江张,还原历史真相,戳穿华、邓的谎言,他们的战斗意志和活力,再度显现出当年的造反雄风。但是,唯独对周恩来的态度上,似乎有意回避。这个态度表示部分造反派的心理状态还是停留在文革时期,并没有接受文革失败的教训。 “周派”的历史过渡 造反派心中的疙瘩,与他们遭受到所谓周派(叶剑英就是打着周派名义搞鬼的)的打击有很大关系。这个结也到了应该解开的时侯了。从文革开始以来,国家的实权就掌握在周恩来手里,他身兼党中央常务召集人和国务院总理两职,负责包括文革在内的党国大事。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国内国际、外交经济等都得靠他。所谓日理万机,鞠躬尽瘁,这是人们对周恩来所以敬重无比的道理;在他手下工作者,当然形成一个处理党国大事的大系统。这个系统一般称之为“周派”,其实并不是一个以周恩来为首的政治派别,而是因工作职务需要,以及文革中两派对立,总有一派激进、另一派温和,周派就是温和派、复出的干部、逍遥派等等的大集合。 现在分析这个派别,可以看出:其实这是文革新旧交替未能完成的一个接班过渡形态,并不是一个有强烈政治意识的政治派别。他们集合,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在文革一波又一波的潮流冲击下,原来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都汇聚一处。特别是文革开始受冲击的老革命干部,他们的复出都是通过周恩来的安排,周既是他们的老长官、老上司,又是他们的新上司。 文革时周派的形成,就意味文革已经到了结束期。周派并不是再建立一个新的山头,同造反派势不两立;恰恰相反,是因为两派之分,是文革的必然现象,而周派却解决了文革两派势不两立的致命问题。因为周派的保护人周恩来本人是处于派系斗争之外,不参加派争的。而且他严禁手下的人挑起派争。让一方不争,派争就不会白热化。如果我们再深思,就可以看出,以周恩来作为大伞,将文革的两派分开,也是文革结束之前必需的过程,因为文革的一大缺失,就是两派你死我活的相争混淆敌我、彼此结仇。右派、走资派、复辟派、反动派可以在暗中两边挑拨,转移阶级斗争的矛头,使运动迷失方向。正是这个原因,文革迟迟不能收场。每次将要收场,又因派争而陷于僵局。毛泽东看出这个问题,他从阶级斗争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角度,不强加捏合,等到最后,有意让周恩来出面,作为保护伞。毛的这个部署高明之处,就是一方面缓解了两派对立;另一方面却让原来在后台挑拨者跳上前台,自我暴露。但事与愿违,周恩来重病去世,周派又乱了阵脚,让叶邓抓住了机会,再度兴风作浪。 所以,问题并不是出在周恩来的身上,而是出在文革参加者自己的缺陷。文革从一开始就没法终止的两派对立,是文革的主要缺失,也是文革十年难以结束的主要原因。两派的产生和对立不是问题,问题出在对立双方的势不两立。67年武斗严重时毛泽东讲“在无产阶级内部,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就是针对这个“势不两立”的问题。但是,成为反对文革者破坏文革的一次又一次的切入点,躲在幕后挑拨,使文革难以收场。造反派在文革中没有过这一关,今天应该过这个关了。 无论如何,如果所谓的革命把周恩来这样的一心为公的人排挤在外,那绝对不是共产主义革命。在革命的历史画像上:周恩来同邓颖超要分两边站;周恩来同江青、张春桥则是比肩并力,都是革命阵营中的大英雄,后来者的榜样。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闲谈中华网上的江青纪念馆
下一篇:弹指一挥四十年(4-4)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