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我所知道的陈希同(2)

时间:2019-05-28 06:04:2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郑理 - 小 + 大

我所知道的陈希同(2)
 
【人民之声网按语】本网发郑理所写“我所知道的陈希同”一文,原载关里随想公众号,在这里转载只是给大家提供阅读,并不代表人民之声网赞同该文中的所有观点。
郑理该文在写作时常有中断,其自述是因病所致。在4月5日的留言中,其写到因身体欠佳,医生建议休息。至于“我所知道的陈希同” 的后续之文何时面世,郑理没有提及。
 
第2章
王宝森自杀……
1
 4月6日清晨,在怀柔县崎峰茶发现了王宝森自杀身亡的尸体。
 4月7日一上班,就王宝森自杀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发出紧急通报。新华通讯社公布了王宝森因涉嫌经济问题畏罪自杀的简短消息。
 4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派人查封了王宝森的办公室。对于办公室里的每一本书,都进行了检查。据说,在王宝森的办公室里,除了领带、名烟、名酒,并没有发现现金。
 还是4月7日这一天,“2.13”案件组查抄了王宝森的秘书闫振利的办公室。据说,查出几万元现金和几盘不雅录相带。闫秘书被捕。
 紧接着,市财政局副局长兼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李怀伟、北京市京华投资公司总经理王伟光、市财政局副局级调研员兼办公室主任孔秋兰相继被捕。
 形势逼人。王宝森自杀以后,连昔日说话吐口唾沫都是钉的陈书记,到了这个时候,说话的口气也变得温和多了。就在王宝森自杀后没几天,张百发的秘书韩军然突然接到陈书记亲自打来的电话:“小韩啊,我是希同,百发同志在吗?我有事想找他。”
2
 这些年来,只要是陈希同有什么事需要找张百发,通常都是秘书打电话。像今天这样,由陈书记亲自打电话,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今天陈书记却一改往常的习惯,亲自拿起电话找张百发,这让头脑敏捷的秘书小韩,凭他多年的经验判断,陈希同准有重要事情要亲自找张百发商议。所以,他迅速拿起电话,一听是市委书记陈希同的声音,而且又是从来没有过的亲切,小韩简直是受崇若惊,赶忙说:“在在在啊!您找他,我现在就通知他去您那里。”
 “不啦,我去找他吧。”陈希同说,“你告诉百发,我这就过去。”
 “希同同志,希同同志……”小韩对着话筒连叫几声,他想告诉陈书记:“您不要过来,叫百发同志这就过去。”好像小韩的话,陈书记根本就没听见似的,没容小韩说完,他已经把电话挂断了。小韩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年已65岁的陈书记过来,他有什么事,百发同志马上到他那里去才是。
小韩放下电话,自言自语地说:“嗨,今天希同同志怎么啦!?”
 在这里还需要多交待几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大院,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彭真,他给后来人留下许多党的良好传统和习惯:在党内,不论职务高低,官位大小,一律称同志。这种称谓,不管是党内还是党外,大家都感到很亲切。不知什么时候一阵西风吹来,全改变了。有一回我去广东某市出差,接待我们的某市政府的同志作为好消息告诉我们说:“今天晚上我们老板请大家吃饭。”我一听“老板”二字,吃了一惊。我悄悄问:“怎么,老板请我们吃晚饭?”接待我们的同志看出了我的顾虑,便说:“老板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市长。”现在变啦,单位的一把手都不叫同志叫“老板”了。我心想,改革把同志给改掉了,开放把“老板”又请回来了,我想都不敢想。陈希同的两位秘书王小贝、陈健,在公开场合也都称市委书记“希同同志”。在他们秘书之间,小贝习惯称呼市委书记陈希同为“老希同”。可能是因为陈希同年纪大了些,又不能把老放在希同名字的后边叫“希同老”,王秘书就来了个创新,把老字放在了名字“希同”的前头,就成了“老希同”。自从贾庆林调任北京市长以后,贾庆林的秘书、司机、保镖一改往日称“同志”的习惯,都以“我们的贾老板”称谓贾市长。从此,贾市长成了北京市政府的大老板,而国家总理朱总理,堂而皇之成了咱们国家的“朱老板”。不叫同志叫老板。市委市政府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听到对总理,对市长称呼“老板”,心眼里总感到有些别扭。惊呼:“变了,变了,中国社会真的变了,党的领导人不叫同志叫老板。看来,这党,这政府,这国家,也要一步步地变成私有的了。当年我们只对有些大资本家才这么叫,如今却成了共产党的官称。过去被我们共产党打倒的东西,今天怎么又被共产党自己捡回来了呢?不理解,我怎么也理解不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百发同志的办公室也同其他领导人的办公室一样,秘书的办公室同他只有一壁之隔。小韩不敢怠慢,放下电话马上跑到隔壁屋里去报告张百发。就在小韩快步走往隔壁百发办公室这短短的几秒钟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非常自然地联想到七八个月前,希同同志亲自打电话找百发的情景……
 那是为接待群众上访问题,陈希同让秘书王小贝打电话给张百发。王小贝说:“有群众在市委东门上访,非要见老希同和百发同志不行。”老希同让张百发出来接待一下。小韩赶忙解释说:“百发同志正在五洲大酒店会见外宾,现在没法回来。”
 王小贝虽然是市委书记的秘书,又是市委副秘书长,可他这个人没有官架子,对谁说话都客客气气。他听小韩这么一说,便挺客气对小韩说:“那好吧,我先向老希同汇报一下再说。”
 “那好,有什么事请你随时来电话告诉我。”小韩说,“我现在就给百发打个电话告诉他,让他早点回来。”
 过了一会,王小贝又打电话来,告诉小韩说:“百发没来,老希同很生气。小韩我告诉你,老希同有可能会亲自打电话过去。”
 王小贝说对了,小韩刚放下电话没多会,电话铃又突然响了起来,小韩心里已经有底了,他怕是希同同志亲自打来的,铃声一响,赶忙抓起听筒。果然是希同同志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大声嚷道:“百发呢?!我是陈希同,我有事找他!”
 今天同样是希同同志打来的电话,可他说话的口气却完全变了。上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吐口唾沫就是钉,只要他话一出口,别人就得听从。这一回完全是一种和蔼可亲,有事好商量的口气。
 小韩把希同同志马上要过来见张百发的消息,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张百发。张百发一听,马上说:“嗨,你怎么能让希同同志到我这里来呢!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职务上,我都应当到他那里去才是。你马上打电话告诉希同同志,就说,百发同志这就过去。”
 “我哪里有这个胆量敢叫希同同志过来呀!”小韩解释道,“他还没等我说话,只说了声‘我这就过去’,立码就把电话给挂上了。”
 “哎!怎么能让希同到我这里来呢!?”张百发很不高兴地埋怨道,“小韩呀,在这方面以后你可得千万要注意。在工作上不仅他是我的领导,说什么希同同志也是65岁的人了,他总比我大好几岁呢!”
 张百发分工管人民来信来访,此刻,他正在听取市委市政府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秘书小韩匆匆走进张百发办公桌前来报告:“希同同志有事过来找你。”张百发听罢,马上停止听取工作汇报,说:“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改日另找时间谈吧。希同同志有事找我。”
 信访办的同志刚走,希同同志便到了。张百发赶忙站起来请希同同志坐下,然后吩咐小韩:“给希同沏杯茶,沏龙井茶,最好的龙井。”小韩很快沏好茶,并端到了陈希同面前,然后去隔壁他的办公室待命。领导说事,其他人(包括秘书)要回避。这是每个领导人的秘书都知道的,这也是没有写在条文上的规矩。
 不知是陈希同事先说好了叫市长李其炎也过来的,还是偶然碰巧的,过了不一会儿,李其炎市长连电话也没打,他便突然来到百发同志办公室。陈书记、李市长,加上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三个人聚到了一起。不知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大事,反正一直谈到吃午饭,陈、李还都还没离开。时针指过12点的时候,张百发突然喊了一声:“小韩,希同同志要走,快过来搀扶希同同志下楼。”张百发办公室在市长办公楼(小北楼)二层,去张百发的办公室,需要走大门内靠右手的楼梯。这个楼梯狭窄且陡,盘旋着上去的,总共要迈过31级台阶,而且中间还有一个急转弯。小韩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赶忙跑过来搀扶希同同志,张百发一直送到楼梯口,然后又向小韩交待几句才回办公室。陈书记在小韩的搀扶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慢慢往下走……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总感到下楼比上楼还难,特别是下陡点的楼梯,越走越困难。老陈越往下走,小韩就越感到他的手有点颤抖,两条腿好像也有些变得僵硬了。希同一边下楼梯,一边对小韩说:“楼梯有些陡,下楼走起来,就觉得很不方便。我毕竟也是65岁的人了,看来不服不行。”
 陈希同说这话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小韩看着、听着,情不自禁地抬头看了看老书记。不知为什么,他突然发现希同同志不光变老了,也一下子变得更有人情味了。不知咋的,此时此刻,小韩心里不由得一阵难受,只觉得鼻头发酸,泪水不由自主地涌满了眼眶……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陈希同(1)

下一篇:我所知道的陈希同(3)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