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中)

时间:2020-07-14 10:22:2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晨 钟 - 小 + 大

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观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从这个阶级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地位出发,把市场经济幻想成一个充满美妙的人间四部曲的天堂:诚实的劳动→十足的占有→公平的交易→满意的消费。他们实际上把市场经济看作仅仅是小生产者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交换,以为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作为“永恒的规律”,将在这个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实现。

由此产生的明确的商品所有权和公平的自由竞争,将保证小私有者对自己的劳动获得“十足的收入”并换取“十足的价值”补偿。他们“把小生产颂扬为‘社会的支柱’”,“把商品生产看作人类自由和个人发展的顶峰”,“于是,以前是有历史的,现在再也没有历史了”。(以上见《马恩选集》第2 卷第530 页,并参见第478-9 页;《资本论》第1 卷第84页注<24>;《马恩选集》第1 卷第118 页)

按照这套发展生意经的逻辑,市场经济会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刺激起一架又一架无限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的永动机,其结果是,一方面将促进生产力和财富持续的增长,另一方面将把“一切社会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马恩选集》第2 卷第530 页),社会就能自然而然地避免两ji分hua的弊端。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就这样把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描绘成一幅没有阴暗面的理想图画。在法权领域中体现了小资产阶级意志的关于永恒公平的幻想,成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高原则。他们将不顾这个社会的现实而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

资本主义愈是发展,价值规律愈是充分展开,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愈是发现他们头脑中关于市场经济的幻觉与现实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尖锐矛盾。他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主义时指出的,是要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和基本社会关系的前提下,把现代社会“机械地划分出好、坏两面”,并用个别学究头脑中先验的活动代替整个社会现实的基本矛盾运动,虚构出二者相互平衡的综合公式,建立整套或半套的体系,保留其好的方面,消除其坏的方面(《马恩选集》第1 卷第111 页)。

所谓好的方面,就是上述他们理解的市场经济所体现的永恒公平的原则。所谓坏的方面,就是集中起来的大资本主要以债权人身份在不公平的垄断性竞争中对小资产阶级的迫害和扼杀。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社会改良方案的问世出台。其中包括:限制官僚制度以缩减国家开支;设立国家信贷机构给小生产者优惠贷款,颁布取缔高利贷的法令;把封建地产交给农民,以便在农村建立资产阶级的财产关系和造成一个小资产阶级;建立由国家维持的合作社;实行累进税,限制继承权;发展国家资本经营的企业以限制私人资本的增长和集中;以及部分地用国家保证工作的办法,部分地用各种慈善救济的办法,使工人有较高的工资和较有保障的生活;等等(见马克思;《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马恩选集》第1 卷第384-5 、389 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反复讲到,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纲领中那些“多少带点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与《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立即实施的初步措施的一部分,是相似的或一致的(见《马恩选集》第1 卷第225 、386 、391 页)。但是小资产阶级只希望通过和平的民主发展,取得议会中的多数,从而利用现有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虽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在口头上说工人阶级的利益也是他们的利益,但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工人“首先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还应当照旧做雇佣工人”,“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马恩选集》第1 卷第384 、385 页)。

因此,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不是把《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原理》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当作引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至多也不过是希望实行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实际上他们的“每个所谓体系都是特意强调社会变革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以与其他阶段相对抗”,把变一切生产资料为公有财产的要求推到“遥远的、实际上无限渺茫的未来”(《马恩选集》第1 卷第225 、385 、479 页,第2 卷第463 页)。

马克思正是在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中,提出了关于“三个消灭一个改变”的社会主义不断革命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恩选集》第1 卷第479-480 页)

因此,“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矛盾,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马恩选集》第1 卷第385 页)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往往成为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应声虫。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也不断向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伸出援手,特别是在鼓吹“劳资合作”的现代骗局上。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曾援引一篇出色的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

“统治阶级最老练的领袖总是力求增加小私有者的人数,以便为自己建立一支反对无产阶级的军队。”——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把贵族和教会的大地产打碎成为许多零星的小块土地,因而造就了一个小土地所有者阶级;到拿破仑第三发行小额国家公债券企图在城市中也造成这样一个阶级;到现在提出按逐年付款的条件由工厂主把小住宅卖给自己的工人,使背起沉重的抵押债务的工人真正变成了自己主人的奴隶,束缚在自己的房屋上不能离开,只好同意他们提出的任何劳动条件。——他们都力图利用小资产阶级的因素“磨灭工人的一切革命精神”(《马恩选集》第2 卷第484 页及注<1> )。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一方面说,资产阶级经济学旨在保证市场经济“最佳经济效益”的“铁的规律”,即依靠饥饿纪律保证资本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另一方面又安抚工人,等待着将由他们为其找出一些手段和办法,诸如说服富人兴办慈善事业,大家努力把GDP 的蛋糕做大点以产生“涓流滴下”的效应,以及由国家出面用工人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建立一套临时救济工人的社会保险制度,等等,来把无产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福利“提高到有产者的水平”,“使一切雇佣工人都变成资本家而又不失其为雇佣工人”。

这些杯水车薪、纯粹演说式的辞令,就像发誓要把拿破仑的“带着元帅杖的全体士兵都变成元帅,而又不失其为普通士兵”,“使德意志帝国的四千万臣民都变成德国皇帝”那样荒谬可笑。(以上见《马恩选集》第2 卷第493-4 页)

“他们愿意把一切人都变成资产者,……愿意保存那些表现资产阶级关系的范畴,而不要那种构成这些范畴的实质并且同这些范畴分不开的对抗。博爱论者认为,他们是在严肃地反对资产者的实践,其实,他们自己比任何人都更像资产者。”(《马恩选集》第1 卷第121 页)

“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马恩选集》第1 卷第280页)

在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普遍沦为劳动力商品、成为资本的雇佣工人的历史条件下,制造和贩卖诸如此类的有产者先富、无产者后富、最终人人成为资产者的社会幻觉和精神鸦片,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基本功能。因为“抹煞无产阶级的存在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同时又是这些生产关系继续存在的条件这一事实,是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的”(《马恩选集》第2 卷第494 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对蒲鲁东主义唯心史观及其错误理论的批判,以及在这个批判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阐述,今天尤其值得人们温故而知新。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上)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下)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