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8 07:24:33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三峡人家 - 小 + 大
马克思告诉你:“资本”是个什么东西!(上) ——学习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笔记 写在前面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要素,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穷其一生研究和批判的对象,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私有制发展的最后的最完备的表现形式。 以资本为核心形成的社会叫资本主义社会,解释说明资本“天经地义”并为资本保驾护航的学说就叫作资本主义“文献”;揭露资本剥削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号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起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资本是资产阶级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掠夺人民的抓手,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表现。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制度,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的唯一宗旨,占领和扩大资本市场是资本的命根子,血腥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资本的天性和乐趣。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肮的东西。”这就是告诉人们,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言,资本生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时代,它更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深刻理解“资本”的本质是我们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必要前提。为了认清资本的本来面目,迎接二次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到来,近日我再次反复学习了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受益匪浅。现将其主要论点摘录如下,以期与红友们交流。 本文八千余字,有点长,是专供那些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交流的,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时间紧张的同志可以慢慢地挤时间去读,不要性急。对于华而不实,心情浮燥的人那就由他去了。 依照文章内容的顺序,现摘录数段如下。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加了一些小标题和少量注释。文章内容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40——38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1月版)。 笔记正文 一 1. 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可见,资产者是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是为了货币而向资产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产者用以购买工人劳动力的那个货币量,譬如说两法朗,也可以买到两镑糖或一定数量的其他某种商品。他用以购买两镑糖的两法朗,就是两镑糖的价格。他用以购买12小时劳动力的两法朗,就是12小时劳动力的价格。可见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和沙糖一模一样的商品。前者是用钟点来计量的,后者是用重量来计量的。”(第352页) 注: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劳动则是劳动力的使用,是人的生产活动过程或结果。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功绩之一,它对于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工人活动的产物并不是他活动的目的。 “因此,他活动的产物也不是他活动的目的。工人为自己生产的不是他织成的绸缎,不是他从金矿里采出来的黄金,也不是他盖起来的高楼大厦。他为自己生产的是工资,而绸缎、黄金、高楼大厦对于他都变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也许是变成棉布上衣,变成铜币,变成某处地窖的住所了。”(第354页) 3.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成为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劳动力并不向来就是商品,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奴隶就不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奴隶主,正如耕牛不是向农民卖工一样。奴隶连同自己的劳动力一次而永远地卖给自己的主人了。奴隶是商品,可以从一个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所有者手里。奴隶本身是商品,但劳动力却不是他的商品。农奴只出卖自己的一部分劳动力。不是他从土地所有者方面领得报酬;相反地,土地所有者从他那里收取贡赋。农奴是土地的附属品,替土地所有者生产果实。相反,自由工人自己出卖自己,并且是零碎地出卖。”(第355页) 注:这里的“自由劳动”是就工人出卖劳动力这一点相对于奴隶和农民而言的,他们没有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没有与奴隶主和地主就自己的劳动力去讨要价钱的自由。反之,雇佣工人对自己的劳动力有何时出卖,出卖多长时间,出卖给哪个雇主和以什么价格出卖的自由,但没有不受剥削的自由。 4.工人不属于某一个资产者,而属于整个资产阶级。 “工人是以出卖劳动力为其工资的唯一来源的,如果他不愿意饿死,就不能离开整个购买者阶级即资产阶级。工人不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至于工人给自己寻找一个雇主,即在资产阶级中间寻找一个买主,那是工人自己的事情了。”(第355——356页) 注:工人为了生存,不为这个资本家增值资本就为那个资本家增值资本。他们虽然有选择雇主的自由,但是对于整个资产阶级而言,工人总是逃不脱受剥削的命运,所以他属于整个资产阶级。 二 5.决定商品价格竞争的三个方面。 (1)卖主之间的竞争降低商品价格。 “同一种商品,有许多不同的卖主供应。谁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卖同一质量的商品,谁就一定会战胜其他卖主,从而保证自己有最大的销路。于是,各个卖主彼此之间就进行争夺销路、争夺市场的斗争。他们每一个人都想卖出商品,都想尽量多卖,如果可能,都想由他一个人独卖,而把其余的卖主排挤掉。因此,一个人就要比别人卖得便宜些。于是卖主之间就发生了竞争,这种竞争降低他们所供应的商品的价格。” (2)买主之间的竞争提高商品的价格。 “但是买主之间也有竞争,这种竞争反过来提高所供应的商品的价格。” (3)卖主阵营和买主阵营的竞争由双方对比关系的态势决定商品的价格。 “买主和卖主之间的这种竞争的结果会怎样,要依上述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怎样来决定,就是说要看是买主阵营的竞争激烈些呢还是卖主阵营里的竞争激烈些。产业把两支军队抛到战场上对峙,其中每一支军队内部又发生内讧。战胜敌人的是内部冲突较少的那支军队。”(第356——357页) 6.衡量资产者利润的尺度是商品的生产费用。 “对于这个资产者来说,究竟什么是衡量利润的尺度呢?这就是他的商品的生产费用。假如他拿自己的商品换来的一定数量的别种商品,其生产费用少于他的商品的生产费用,那他就算亏本了。可是假如他拿自己的商品换来一定数量的别种商品,其生产费用大于他的商品的生产费用,那他就算盈利了。他是以生产费用作为零度,根据他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在零度上下的度数来测定他的利润的升降的。”(第358页) 注:生产费用即生产该商品的成本费用。 7.商品价格上涨和下跌的规律。 “商品价格上涨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大量资本将涌向繁荣的产业部门中去,而这种资本流入较为有利的产业部门的现象,要持续到该部门的利润跌落到普通水平时为止,或者更确切地说,要继续到该部门产品的价格由于生产过剩而跌落到生产费用以下时为止。 反之,假如某一种商品的价格跌落到它的生产费用以下,那末,资本就要从该种商品生产部门中流出去了。除了该工业部门不合时代要求,因而必须衰亡以外,该商品的生产,即商品的供应,就要因为这种资本的外流而缩减,直到该商品的供应与需求相适应为止,就是说,直到该商品的价格重新上涨到它的生产费用的水平,或者确切些说,直到供应低于需求,即直到商品价格又上涨到它的生产费用以上为止,因为商品的现时价格总是高于或低于它的生产费用的。”(第358——359页) 8.商品的价格的波动会造成资产阶级社会的“地震”。 “实际上,只有在这种波动的进程中,价格才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我们仔细分析时就可以看出,这种波动起着极可怕的破坏作用,并象地震一样震撼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这种无秩序状态的总运动就是它的秩序。在这种产业无政府状态的进程中,在这种循环运转中,竞争可以说是拿一个极端去抵销另一个极端。”(第360页) 注:这里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政府状态”和“无秩序状态”的生产会频繁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危机震撼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表明消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9.劳动力本身的生产费用是什么? “这就是为了使工人保持其为工人并把他训练成为工人所需要的费用。 因此,某一种劳动所需要的训练时间愈少,工人的生产费用就愈少,他的劳动力的价格就愈低。......因此,工人劳动力的价格是由必须生产资料的价格决定的。”(第361页) 三 10.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总之,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样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第363页) 11. 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难道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吗?难道不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一定社会关系内被用来进行新生产的吗?并且,难道不正是这样一定的社会性质把那些用来进行新生产的产品变为资本的吗?”(第363页) 注:中国大力地以超国民的待遇“招商引资”,不正是在引进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复辟资本主义吗? 12. 资本不仅包括物质产品,还包括交换价值。 “资本不仅包括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并且还包括交换价值。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所以,资本不仅是若干物质产品的总和,并且是若干商品和若干交换价值或若干社会定量的总和。”(同上) 注:产品与商品是种概念和子概念的关系,产品包括商品,但产品不一定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产品才是商品。 13. 资本的实质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剥削活的劳动。 “只是由于积累起来的、过去的、物化的劳动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力,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变为资本。 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自己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第364页) 注:通俗地说,资本不是为了工人的生存而存在,而是为了剥削工人,使资本增值而存在。 14. 资本的消费是生产性的,工人工资的消费是非生产性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有个农场主每天给他的一个短工5银格罗申。这个短工为得到这5银格罗申,就整天在农场主的田地上干活,保证农场主能得到10银格罗申的收入。农场主不仅收回了他付给短工的价值,并且还把它增加了一倍。可见,他有成效地、生产性地使用和消费了他付给短工的5银格罗申。他拿这5银格罗申买到的正是一个短工的能生产出双倍价值的农产品并把5银格罗申变成10银格罗申的劳动和力量。短工则拿他的生产力(他正是把这个生产力让给了农场主)换到了5银格罗申,并用它们换得迟早要消费的生活资料。所以,这5银格罗申的消费有两种方法:对资本家来说,是生产性的,因为他用5银格罗申换来的劳动力使他得到了10银格罗申;对工人来说,是非生产性的,因为他用这5银格罗申换来的生活资料永远消失了,他只有再和农场主进行同样的交换才能重新取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第366页) 15. 资本只有同劳动力交换才能升值。 “资本只有同劳动力交换,只有引起雇佣劳动的生产,才能增加起来。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只有在他增加资本,使奴役他的那个权力加强时,才能和资本家交换。因此,资本的增加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增加。”(第366页) 16. 生产资本的增加就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统治力量的增加。 “但是,生产资本的尽快增加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权力的增加,就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统治力量的增加。雇佣劳动生产着对它起支配作用的他人财富,也就是说生产着同它敌对的力量——资本,而从资本那里取得就业手段,即取得生活资料,是以雇佣劳动又会变成资本的一部分,又会变成使资本加速增值的杠杆为条件的。”(第366页) 注: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资本。中国在私有化以后,私营经济占国民经济70%以上,中国GDP的增长主要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本的增长,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统治力量的增长。 17. 劳资双方利益是一致的是资产阶级掩盖雇佣剥削的谎言。 “断言资本的利益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事实上不过是说资本和雇佣劳动是同一种关系的两个方面罢了。一个方面制约着另一个方面,就如同高利贷者和挥霍者相互依存一样。 当雇佣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的时候,他的命运是取决于资本的。所谓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一致就是这么一回事。”(第367页) 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利益是相互对立的,但又共生共存于雇佣劳动制度下。但是这并不是说雇佣劳动制度是应当永恒的,相反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消灭私有制,工人阶级才能得到翻身解放,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18. 生产资本的显著增加意味着工人社会满足程度的降低。 “工资的任何显著增加是以生产资本的迅速增加为前提的。资本的迅速增加,就要引起财富、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等同样速度的增长。所以,工人可以得到的享受纵然增长了,但是,比起资本家的那些为工人所得不到的大为增加的享受来,比起一般社会发展水平来,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为尺度的,而不是以满足它的物品去衡量的。因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所以它们是相对的。(第366——367页) 注:有人总是拿现在能吃饱肚子同过去吃不饱肚子相比,感到很幸福很满足,“特色们”更是拿这一对比来非议毛泽东时代,这种思维方法是大错特错的。他们只知道纵向比较而不知道横向比较。当你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生不起也死不起,仅仅能用各种毒食品填饱肚子的时候,却看不见那些先富的人的财产富可敌国,是普通工人农民的千倍万倍亿万倍,他们吃着“特供”,过着腐化堕落,醉生梦死的生活,这能与仅仅吃饱肚子相提并论吗?何况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是吃不饱肚子的呢!这也许正是中国人的荒唐与悲哀。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