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恩列斯著作 > 马恩著作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恩列斯著作 > 马恩著作 > 文章

资本论学习笔记:了解资本主义要从研究商品开始

时间:2019-04-08 17:45:3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资本论学习笔记:了解资本主义要从研究商品开始
 
读懂资本主义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马克思,绕不开的一本书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读《资本论》不仅能够读懂资本主义,还能坚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真理。
 
01
漫说资本论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由之前政治经济学著作普遍研究的对象——国民财富转向一个独特而深刻的角度——生产关系。“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现实主义的,而叙述方法不幸是德国辩证法的——经马克思改造的黑格尔的逻辑方法。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自己说“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第一篇《商品与货币》,正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难,也要啃硬骨头。
本文是笔者的朋友在学习第一章时的读书笔记,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思考”关注我的公众号,我会在这里定期发一些自己的读书、思考、时评等内容。也可以在文章底部扫码添加我的个人微信,欢迎和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
 
02
为什么是商品? 
商品的出现,要比资本主义早得多。但是,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商品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03
商品的二重性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体现:棉絮的保暖功能,电壶的热水功能,房屋的居住功能,车子的代步功能……
就这方面来说,商品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属性,是物质的结构和形态所蕴含的。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闲置的物品,是不发挥使用价值的。所以使用价值存在于物品的结构和形态,表现于使用和消费过程之中。
使用价值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从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商品的价值
在价值天平上,1元商品甲=1元商品乙,在交换价值的性质上,两者等价。天平平衡,与两边是商品甲、乙、丙、丁、戊……有没有关系?
重量天平里,不同的物质可以引起相同的地球引力,交换价值的天平里,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具有同等的社会交换效力。
举例来说:深山里有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有价值(值钱)吗?市场上一块贺兰石石料100块钱,雕成一个精美的观音石砚后此时价格5700块,人们争相据为己有。石料和石砚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增加了后者的价值?把这个石料换成木材、原油、矿石、一切的原材料,或者一切相对的上游材料,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果(前者无人理睬,后者大家争相抢夺),同样的问题,是什么增加了后者的价值?
是一定量的肩挑人扛,一定量的复杂雕刻,一定量的斧子锯子加工,一定量的提炼萃取,一定量的选矿冶炼……一句话,是一定量的有具体形式的人类劳动,构成了产品的价值。
在价值的天平上,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从而劳动产品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
商品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体,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3、商品的价值量 
凝固在商品中的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本源,那么商品的价值量必定按照劳动的量来计算。如何来计算劳动的量呢?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一定的生产条件,完成产品的平均劳动所需要的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价格)是商品的价值吗?比如说,猪瘟来了,替代性羊肉销量大增,同时羊肉价格突然每斤涨价三元钱。羊肉价格上涨,是羊肉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增长的结果吗?
 
04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如缝和织。
2、抽象劳动 :是将各种具体劳动,如缝和织 这些“有用形式”抽去,最后无差别的表现为一般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通过人类劳动改造自然物质的结构和形态,把人类劳动凝结在劳动产品中使其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产品就有了价值。
3、商品的内在矛盾:一切商品对它们的占有者是非使用价值,而对它们的非占有者是使用价值。商品先作为价值实现,后作为使用价值实现(先交换,实现价值,后使用,实现使用价值)。
4、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凝结成为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塑造商品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的两重性的根源。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由抽象劳动所凝结而成(连一个物质原子也没有)。
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不了解它,就难以分析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就无法了解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从而也就无法分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特征。
 
05
价值形式或交换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的价值用斧子来体现,即绵阳的相对价值形式。而斧子在这里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等价物。
等价形式的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这种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不充分的。
2、总和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10磅茶 =40磅咖啡=2盎司黄金
随着交换的扩大,众多的商品体成了反映麻布价值的镜子。每个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都是一个不同的无穷无尽的价值表现系列。
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但价值的表现形式不统一
3、一般价值形式
同一面镜子一样,一般等价物用来表现众多商品的价值。
比如,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牛可以和众多商品直接交换。牛成为一切人类劳动的化身。(价值的通用表达形式,即一般等价物,代表着价值,代表着抽象劳动)。
局限:在部落A ,牛是一般等价物;在部落B ,是小麦;在部落C ,是麻布。不同的部落交换困难。价值表现形式只是在局部范围的统一。
4、货币形式
金银特点:稳定性高,易于储藏。
作为商品的金银,逐渐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同其他商品对立,成为一切商品的等价物,成为交换的中介物。然后一般价值形式取得了货币形式。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部矛盾(价值表现不统一)发展的结果。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价值形式,它作为交换中介物,一般等价物品,同所有商品对立。 
通过商品与货币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物外壳掩盖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06
商品拜物教 
1、太阳崇拜:太阳是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派生出来的 。
2、原始拜物教的特点和谬误在哪里?
人们把某些物神化、人格化,当作是支配人类命运的神,加以崇拜。
3、商品拜物教特点与根源
举例: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贵金属才是真正的货币,金银天然是货币。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这种理念认为交换关系是由物支配的,把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为劳动产品的天然属性,把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反映为物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将货币人格化。
它产生于劳动特有的社会性质:私有劳动把劳动的社会关系替换为物物交换关系。
商品经济的五对矛盾:
使用价值与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商品与货币
物的人格化与人格的物化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封建专制势力、官僚买办势力总是卖国的 —读恩格斯《皮蒙特军队的失败》有感

下一篇:只学习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是错误的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