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0 07:30: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萝卜吃土不吃灰 - 小 + 大
你以为的地摊真的能赚大钱吗? “地摊经济”带火了一波流量,从总理亲自做宣传,到腾讯HR摆地摊招聘、五菱宏光特意生产地摊用车……。地摊经济早就存在,曾经的火热我们大部分人经历过,过去十年的地摊禁令我们也经历过。那么问题来了,现如今突然重启的地摊经济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重启的地摊经济有可持续性吗?在当今社会怎样才能做出地摊经济的亮点? 地摊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渊源,可以说地摊经济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进化的,不了解这些很难对地摊有根本的认识,更谈不上赚大钱。 地摊经济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就早已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夏、商的时期。相传姜太公去钓鱼之前,就曾在朝歌和孟津的市肆内干过“负贩”、屠宰和卖酒的营生,大概率就是小摊贩的模式。地摊经济在封建王朝的宋朝发展到顶峰,宋朝有一系列的保护惠商、恤商措施,甚至发展出了让大家喝酒撸串K歌的夜市,从《清明上河图》中便可窥见宋朝地摊经济的发达。 但不管如何发展,封建时期的地摊经济都有局限性。当时的社会生产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并且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受限于生产力,只是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生产力的限制,使得地摊经济的主要商品也只是家庭生产的少量富裕品,产品质量层次不齐,也很难找到同质商品。低下的生产力在满足皇权时经常捉襟见肘,地摊经济也就经常让道与皇权需求,随皇权政策的松紧而变化。例如在唐朝有段时期设有“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城管部门,他们就需巡查各店铺摊位,不允许商家自己定价格。 即使到明清时代,生产力进步滋生出了一些工厂模式的大规模生产(也就史书上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给自足的农耕模式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也并没有普遍实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那时的地摊经济只是将新产生的工厂商品加入进来,扩大了商品销售的种类,家庭生产的农副产品依然占地摊经济的主导地位,原有的地摊模式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物资从生产到流通分配环节完全由国家统一安排,供销脱离个人掌控,地摊经济也就不复存在了。 到改革开放时,引入资本主义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我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再次发生变化,私营经济也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前半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依然是国计民生的主要支柱。土地包产到户,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模式回归,家庭自由生产所产生的富裕再次进入地摊经济。但此时的地摊已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地摊,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种类和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足以滋生普遍性的销售寡头,大量的商品得以流入地摊,促使了地摊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必然要破坏以往普遍存在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也需要更多的人成为社会分工中的螺丝钉。资本主义发展工具的引入,也必然会使社会慢慢由自由竞争发展成为垄断竞争的态势。 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生产环节的垄断早已胜过当年,纵观现在市场上的商品,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大品牌上。衣服、鞋子、酒、冷冻汤圆饺子、甚至包括玩的积木等等,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品牌强化之后,销售环节的垄断也就难以阻挡了。出门购物就会发现,各种连锁的品牌门店遍地丛生,没有形成连锁的品牌也主要集中于各个寡头商超之中。 虽然我们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进入发达国家,现有的经济结构还不足以使所有商品形成垄断态势,地摊经济依然有存在的空间。但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又进一步改变了地摊这种态势。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极大的压缩了线下的销售渠道,哪怕是比地摊实力强大无比的连锁门店也难以承受其冲击。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初期,各种平台上的商家主要以个体为主,相较于地摊在工作环境、成本、客流量上的限制,网络小店有突出的优势,能接受互联网的人自然将地摊从街道搬上了网络。加上城市发展对街道环境、交通的要求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售后保障的顾虑,街道上的地摊空间在近10年内逐步萎缩,甚至罕见。 现今的网购平台,早已形成寡头竞争态势。网购平台上小店虽由店主个人所有,但终究受到平台管控,每一笔交易必须给平台分成。这样的运营方式虽然表面像是在经营自家生意,实则是在为平台打工,劳动受到平台的剥削。但即便如此,平台自营和品牌旗舰店的规模日趋扩大,逐渐压缩了个体网店的生存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是小规模自由经济的逐渐消亡,更多的人被划归社会垄断机器的细胞之中,成为替资本家打工的一份子。 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很多商品领域形成了日益集中的线上和线下的销售网络,虽然线上销售日益壮大,但在时效性、便利性、体验性等方面始终难以替代所有的线下销售网络。直到今日,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时代的热词。不过这些热词跟小商铺几乎无关,依然只是被寡头资本所把控。 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经济近乎停滞。原有的线下销售模式不同程度受损,甚至近乎停滞,由于租金、税收、利息等成本的限制,一时也难以恢复。厂商也因此面临资金、销量等一些列问题。此时的经济态势为地摊经济腾出了空间,地摊经济的推出不仅仅只是解决就业问题,更是为弥补线下销售的损伤,替厂商销货。 但疫情对线上消费并没有多大负面影响,甚至使得线上销售的份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线上大资本寡头的份额急剧扩大。所以,此时的地摊经济已大不同于10年前的地摊经济,必然要考虑线上销售的制约。而且往回看,线上销售成熟的部分本就是地摊十年内被夺走的部分,如今的地摊必不可能复制10年前的地摊模式。 故此,现在的地摊只能在线上所不能触及到的空隙里发展。比如,线上时效性达不到的领域,线上体验性不足领域,或者线上在节省时间、满足人民物质欲望后,又衍生出的人们不断扩大的对线下娱乐消遣的需求。 另外,地摊还要谨防线下实体复苏之后,大资本寡头对小地摊的挤压,尽可能进入大资本难以掌控的领域。比如大资本目前还难以把控的各具特色的美食小吃,或者人们受够了批量同质商品后产生的对新颖特色品的需求等。或者更进一步,如果能有良好机制把控,小地摊可以集合成为大资本难以撼动的经济势力,与大资本比肩而立。比如构建花样百出的小游戏体验一条街,使大资本进入门槛高又难以形成优势。 我想大部分人是极力推崇地摊经济的,它使得我们有更大空间不再局限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螺丝钉位置,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做自己的资本家减小社会不公,也使得社会底层那些被资本抛弃的人能多一些立足空间。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优劣,地摊也不能例外。问题是我们以后是否能解决地摊经济在卫生安全、挤压交通、道路占用、城市美化等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一禁了之?任何事物也有发展过程,地摊依然不例外,问题是我们能否将地摊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新态势中更新发展,而不只是强求政策优惠?未来可期,但不属于哪一个人,历史终究是你我组成的大家创造的……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联想疯狂,联想作妖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