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08 09:03:3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原因(3-2) 以我的浅见,就当时的实际状况看,张春桥同志是其中马列毛主义水平最好、政治能力最强、最具备领袖条件的一位。当然,这是比较而言,是否达到了马列毛主义领袖的要求,究竟水平有多高,历史没有给他实践的机会,但从他对上海的领导,和最后的表现来看,在当时的党的可供选择的接班人当中应该算是最好的一位。 即使不作这样的安排,在当时已经发生“四五事件”,明显地反映出阶级斗争、党内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还是没有明确的政治交待,低估了这场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残酷性,没有估计到有可能发生反革命政变,特别是没有横下一条心做好合适的政治安排、组织安排,相反,最后,还竟然让大不老实的华国锋担当实际的一把手,这等于给右派发动政变提供了最佳机会,事实也是这样。 这些都在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包括选拔党的各级领导人、特别是党的领袖的问题上,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教训。 说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现在看来,为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培养出、考验出、选拔出一个或几个真正的具有较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领袖,是一个很实际很重要的任务。没有这一条,“千千万万”依然会是空话。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凭主观愿望就能解决的,依然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思考、认真探讨、认真借鉴历史经验、包括资产阶级政党的历史经验。 因为党的水平的局限,党内出现修正主义,出现修正主义头子,也是一个经常的非常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防止领导权不要落入这样的人的手中,也是一个需要共产党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者,可以说,党的领袖的状况和路线的状况是统一的,是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命运的。这已经被历史事实所再三证明。这个问题不解决,历史还是要走弯路。 这里有一个难题需要分析。苏东也好,中国也好,许多修正主义头子、走资派,并不是混入党内的敌对阶级的卧底,而是老同志、老革命,甚至都对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为什么到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总起来说,还是应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正是因为不懂马列,那就必然地不会搞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只可能搞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他们在主观上未见得真是要反对社会主义。这就像列宁说的,历史常常会和人们开玩笑,你想走进这间房间,却走进了另一间房间。修正主义者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们真诚地想搞社会主义,但是,却搞了资本主义。 我看,对于这些领袖人物来说,这里还是有一个是不是真正懂得了马列毛主义的问题,还是有一个世界观、思想认识的问题。 如果联系我们建国后到改开后的这前后两大段的历史过程来分析问题,可以看到,贯穿其中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说到底,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世界观斗争的问题。 大体有这样几个根本的思想路线上的分歧。 第一、修正主义者都否定、抛弃阶级斗争为纲。 毛主席和邓小平的根本分歧就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的马列毛主义路线和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根本分歧就在这个问题上。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政党就是为搞政治而出现、而存在的,政治就是阶级斗争,搞政治就是搞阶级斗争。共产党既然是政党,怎么能脱离阶级斗争呢?那不是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的自欺欺人吗? 共产党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从来不隐瞒自己的宗旨是要通过阶级斗争,包括不排斥通过暴力斗争夺取政权,从而争取劳动人民的解放,以及人类的最终解放。毛主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是什么?就是阶级斗争,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怎么能否定、抛弃阶级斗争为纲呢?不搞阶级斗争了,那会搞什么呢?历史做了回答,搞修正主义! 共产党人担负着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然要发生、要经过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长期的反复斗争、反复较量,这是一场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深刻的复杂的艰巨的阶级斗争,是已往的任何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面对这样的历史任务,这样的斗争,共产党人怎么能否定阶级斗争,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呢? 从十月革命到如今的历史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阶级斗争的存在,不是主观的想象,更不是极左的夸张,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国际上有阶级斗争,国内也有阶级斗争。党外有阶级斗争,党内也有阶级斗争,一句话,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史,就是阶级斗争史,而且是残酷的激烈的复杂的起伏的阶级斗争史。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我想,就不必再多敲几下键盘了吧! 这里的问题在于,为什么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修正主义者总是会抹杀、背叛呢?联系一百多年的共运史,这又是一个所有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共同的问题,这里的规律性在哪里呢? 如果对中外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头子作一个剖析,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将阶级斗争观点坚持下来、贯彻到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认识,深受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的深刻内容和深刻意义,基本不懂。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世界观上的局限,这种局限导致这些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头子,不可能真正把握阶级斗争的理论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思想方法。从考茨基、伯恩施坦,到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叶里钦,到邓小平以及他的几个接班人,都是如此,面对在我们看来清清楚楚的阶级斗争,他们却不承认、不接受,而且否定、反对。这好像有点奇怪。其实并不奇怪。这只能证明在现在这个时代,要想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要想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方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道理,毛主席在1976年的最后的《重要指示》中,有说明。毛主席说:“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问题看不清楚了?旧的资产阶级不是还存在吗?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不是大家都看见了吗?大量未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不是都在吗?小生产的影响,贪污腐化,投机倒把,不是到处都有吗?刘、林等反党集团不是令人惊心动魄吗?问题是自己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了。”毛主席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常常弄不清走资派的含意和标准,现在看来,走资派的主要问题是在思想上、世界观上,就是这些人的思想认识、世界观决定了他们是要按照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的,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主要是一个思想路线的标准。 这样说,看起来,好像很空洞,很唯心,只有思想,没有物质。其实一点也不是。以邓小平为例,不就是这位走资派以他的世界观改造了中国,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官僚专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了吗?精神变物质,结果很残酷。毛主席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里的“思想上政治上”是统一的,是一个必然的统一体。刘少奇不懂走资派的道理,在四清工作会议上当面反对毛主席的这个提法。历史证明,他错了。走资派这个概念很科学,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四十年的历史就是走资派还在走的历史。走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官僚专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直到今天,最大的走资派还在走,还在带领这个修正主义党,带领这个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派是这个时代的特殊的一种新资产阶级,如毛主席所说,特点之一是,“就在共产党内”。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抛弃阶级斗争为纲,不是真的没有了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换上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为纲,终于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打败,把社会主义打败,取得资本主义的胜利。四十年改开的历史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可见,毛主席把和邓小平的斗争,归结为要不要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真是太高明了,太马克思主义了,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值得我们今天再次深刻学习、深刻领会。 第二、修正主义者根本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懂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更不懂如何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修正主义头子邓小平,公开承认这一点,他的学生和继承者,胡耀邦、赵紫阳也有此说。这不是撒谎,是坦率的自白。 奇怪吧。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共产党的领袖,一个号称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的领袖,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那怎么还能搞社会主义呢? 看起来是奇怪。但是,一点也不奇怪。这正是修正主义的特点,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这是修正主义的“新常态”——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因而不可能搞社会主义。不这样,倒有点奇怪了。 为什么?他们不是也说“坚持社会主义”吗?不是也说“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吗? 是的,他们这样的说词多了,这也是他们的“新常态”——骗人的。因为他们自己坦白过,实际并“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他们的“不知道”,就是不承认,就是不实行。再深一点说,就是要否定,就是要背叛。或者反过来说,他们就是要搞他们“知道”、他们承认的“社会主义”,为了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区别,他们加上了“特色”二字,名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来并不是一个很神秘很难认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讲得清清楚楚。但是,对于修正主义者来说,限于他们的立场,他们的世界观,以及由此导致的他们的阶级局限,是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恐怕永远也搞不清楚,不可能搞清楚。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个历史阶段,实质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因为是共产主义的起步阶段,形态非常低,非常复杂,旧社会的遗存和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所以叫社会主义阶段。这是一个时间相当长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反复斗争的、过渡性的历史阶段。但是,不能因此就忘了它的基本属性、它的实质,必须是共产主义的。否则就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了。 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属性,马列毛的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比比皆是,最常为人知、也是最权威的论述,当属《共产党宣言》。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是这样写的: “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了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末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认真学习这段话,可以丰富、提高我们对共产主义原则的正确认识。我体会,1、实现共产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为前提的。2、无产阶级要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3、消灭了私有制,实现“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也就是全社会的公有制。这和《宣言》中的另一句话同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4、消灭了阶级,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旧式国家不复存在,国家消亡,即“公众的权力就失去了政治性质”。5、正是基于这些条件,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或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结尾处,所引摩尔根《古代社会》中对共产主义的推断:“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75页,1972年版) 共产主义的这些基本原则,已经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只有赫鲁晓夫那样的蠢货,才会说出“共产主义就是土豆烧牛肉”这样的蠢话。不值得讨论。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到底该怎样坚持这些原则呢?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再低些说,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不管怎样定位,既然纳入了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那就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限于历史条件,形式可以低,但是,再低也不能离开共产主义原则,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了。 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更低些说,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过渡形态,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起点,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这里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如列宁说的,属于一种新型的“半国家”,因为它不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旧式国家,而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执掌政权,只对少数敌对阶级分子专政的国家,是逐步实现国家消亡的国家,所以属于列宁说的“半国家”,也就是说,是一种和旧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用今天通俗的话说就是,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这是共产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必然展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原则是相同的。这里的区别不过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此话还有政治性质,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此话就“失去了政治性质”。因为没有私有制了,没有阶级了,没有专政对象了,因而没有国家了。有人或许会问,难道就没有犯罪了吗?可能会有,也会有解决的制度、方式,但是,已经没有阶级对阶级的政治性质。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