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1 17:19:2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驳谬论——“分权制衡”论
“分权制衡”是个古老的话题。尤其在中国,早在三千年以前夏商周朝时期,统治阶级就深谙三公制衡之术。撇开阶级观点和时代差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权制衡理论,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政治理论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拿“分权制衡”这个问题责疑共产党毛主席,实在显得过于脑残。一个能带领一盘散沙的国人,在短时期内,从横遭列强欺凌、极度破落衰败的情况下,迅速崛起并强大起来的政党及其领导人,会不懂得分权制衡,是不可想象的。
任何一种统治,无论是氏族制、奴隶制、封建制,还是资产阶级政党统治,或党派、社团、帮会,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实现有效治理的。蜜蜂蚂蚁都知道分工协作,何况是人群、社会、阶级。谁的分工协作做得好,谁就能获得成功,谁是独夫、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帮派主义,谁就失败,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蒋介石是有名的独裁者,也是分权制衡的高手,却输给了“一切权力归布尔什维克”、“一切权力归党的总书记”(这是诽谤),输给了“大权独揽”的“一元化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假设分权制衡是成功的主要因素,那么共产党在这方面做得比国民党高明得多。不过,分权制衡仅仅是一种统御权术,与政治体制没有多大关系。硬要把分权制衡与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混为一谈,也无可厚非。
其实,毛主席才是真正懂得分权制衡道理的领导人,无论党内外、国内外,战争或建设,经济或政治等等方面,一切文治武功的制衡之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与之比肩。毛主席这方面的领导艺术,还有很多未被人们认识。某人就是一个低能儿,根本看不懂共产党的三权分立和毛主席的分权制衡。跳出来指责别人“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于一身,大权独揽”,“只知道党委一元化领导”。甚至说“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全国上下包罗万象都由各级党委说了算”,比1957年右派有过之无不及。真是:秋蝉短智鸣三季,燕雀低飞责天高。
集权制与分权制衡
最近有幸看到台湾学界台大教授颜元叔的演讲,讲得多好啊!那么恳切!动情!感人!他说的是中国人民被集体主义精神感召,在社会主义权威专政体制下,千千万万的蓝蚂蚁,捐弃一己之见,乃至捐弃一己之身,团结一切的意志,一切的力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用一辈子吃两辈子苦的拚搏精神,再造中华的历史事实。
可是身处共产党中央要职的个别人,拿的是人民共和国的薪俸,唸的是外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经,吃里扒外,辱骂的是共产党的缔造者,诋毁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赞的却是资产阶级剥削制度。譬如《政改》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斯大林以来,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俄国共产党都是走向集权制道路。集权制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集权制害了共产党,害惨了共产党!” “1917年以后的俄罗斯政权同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背道而驰,”“苏俄反宪政潮流七十余年,终于陷入了天怒人怨的汪洋大海”。 “破坏权力制衡,将生杀予夺大权集于一身的斯大林最积极从事的工作之一是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同样的问题是,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没有三大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却有三大人祸”。
一个蹩脚政治家,把两个不同阶级政体的几个不同政治概念置换混论,把执政过程的差错与政体本身混为一谈,把和平与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相提并论,把谣诼和事实搅和举证,像搓麻似的玩弄老百姓。他的这些话的关键词是“共产党都是走向集权制道路”,“集权制害惨了共产党”,“同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背道而驰”,“反宪政潮流,天怒人怨”。
他把共产党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定位为集权专制,反宪政。而把民主宪政定位为民主。拿资产阶级的民主部分与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部分并列对比,以此证明宪政有多么民主,而共产党集权制多么残酷,没有人权。
人们仔细研究美国宪法后发现,美国的宪法是一部十分完善的集权制宪法。除了“第十条修正案: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之外,其余,基本全部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含义。譬如宪法第一条第十款,对限制所属各州行动自由,作了详尽的规定,十二个“不得”涵盖了方方面面重要权力。还有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可以“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没有集中到的、无可比拟的、特别重要的权力。
当然,没有这种中央集权功能十分完善的宪法,美国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美国了。
中美两部宪法放在一起作比较,人们发现,除了不同阶级利益和对民主含义的不同解释,还有关于对卖国贼的定义和惩罚,所有制、财产继承等规定有所不同外,其他基本上大同小异。相比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为详尽和严密,更具公平合理和科学先进性。仅仅是某人有色眼镜偏见到,只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条“初步顺应了世界宪政潮流”,而其他则都是“中国宪法与世界宪政潮流之间的差距”。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同样是集权,为什么在美国就是楷模,在中国就变成了罪恶?
西山会议上,贺卫方当众指责中国共产党没有注册等记,没有通过合法选举执政。他是从法律层面追究共产党非法。某人则指责共产党反宪政潮流,“同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背道而驰”,从体制角度,断定共产党“陷入了天怒人怨的汪洋大海”。异曲何其同工妙?原来都是葫芦僧。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苏东社会主义阵地失守?至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历史事实,毛主席早在苏东剧变的三十年前,根据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入罪斯大林、改变苏共路线的情况,就已经预料到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必然走向灭亡的结局。而且明确指出其要害在于:背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叛无产阶级革命,向帝国主义出卖社会主义兄弟党的利益,走社会帝国主义道路等等。
毛主席主席逝世以后,党内走资派步苏联修正主义的后尘,用诬蔑、诽谤斯大林同志的同样手段,对付毛主席及其战友,毁坏党组织,走上了赫鲁晓夫同样的道路。
苏东剧变,证明了毛主席同志的预见。但是,社会上特别是党内有人认为苏共垮台根源于斯大林路线。不同认识,形成两个对立的认识逻辑链:
第一个认识逻辑链 斯大林在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有巨大功勋,他的一生中,也犯了一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但与功劳相比是次要的。赫鲁晓夫不顾事实,利用斯大林生前得罪了许多人和政策上的失误,全面反对斯大林,彻底否定他的功绩,改变苏共路线,是犯了修正主义的错误,导致苏共执政合法性的丧失。赫鲁晓夫的继承者,继续了他的修正主义路线,走上社会帝国主义道路。变修是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认识逻辑链 斯大林除了反法西斯,没有功劳。只有集权制、滥杀无辜的罪过。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是对的,纠正了他的错误,不是修正主义,而是端正了苏共的路线。之所以后来苏共垮台,不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造成的,是没有彻底清算斯大林的错误,没有根除列宁斯大林路线的影响。十月革命是多此一举,扭转了俄罗斯民主宪政的方向。中共批修是错误的,还“照搬苏联经验”,继续斯大林集权制路线,文革变本加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纠正毛主席路线还不够彻底。只有完全清除文革错误,按照西方民主宪政改造中国的集权制,改革才算完成。只要宪政体制一旦实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归罪于毛主席。毛主席共产党就是改朝换代的垃圾桶。
这两种逻辑,是对共产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事业发生变异的两种不同解释。两种认识各执己见,在国内官民舆论场,针锋相对,旗鼓相当。第二种逻辑,在宪政潮流和分权制衡、司法独立等喧嚣声中,蛊惑了不少听众,把共产党政权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所以发展到如此激烈,追根溯源,不外乎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结果。人民政权内部出现大顺政权效应,强烈的腐败蜕变欲望;出现赫鲁晓夫现象,强烈的超天才救世主欲望;出现秦桧李鸿章现象,强烈的卖国致富欲望等等,是主观原因。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是客观原因,党内高层部分强烈要求民主宪政分权制衡的人,就是他们的内应。内外勾结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是既定方针。计划早已付诸行动,他们正在接近目标!
人民群众的监督才是真正的监督
巴黎公社首创的无产阶级政权监督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一条重要民主原则,并载入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作出明确规定:“全国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共产党就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互相制约的两种具体方法,有效地发挥了党的领导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仅有领导决策指挥,没有士兵群众的监督,不可能调动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就难以弥补不足、纠正错误,就不能集中力量消灭敌人,完成既定的决策任务。此后几十年,共产党坚持了这个群众监督的优良传统,体现在三大法宝的群众路线之中。给革命胜利增添了十分重要的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有人民民主和专制两个側面。专政的实现,要靠充分的人民民主来保证。没有人民的民主,专政就会走向反动,最终滑入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阶级统治,与民主宪政一样糟糕。根据过去革命的经验,人民民主具体体现在发扬大多数人即多数穷人的民主,实现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人民群众的全面监督,专政体现在共产党能够真诚地代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具体执掌政权,有效地镇压反动势力的对抗,两者缺一不可。文革前官僚主义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政权的稳固。通过文革,大部分党政干部得到教训,一改革命胜利后脱离群众的毛病,又开始和人民群众建立鱼水关系。
文革运动作了一次有益尝试,群众认为不称职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虽然因没有经验和群众过激行为,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但群众监督的旗帜从此开始树立起来。只是一些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不认账,依然不愿意看群众的脸色,重新上台后,把“群众参与”和“群众监督”——文革最主要的成果,重新封存了起来。然而,群众监督作为对权力的主要制衡因素,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具有无限生命力,不可能被几个嫉恨文革的人,随随便便就否定了。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重新展开,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文革中运用的群众监督,一定会重放光芒。现实中的网络大字报,已经开始重新发挥群众监督的巨大作用。
人民民主专政体制,并不是没有分权制衡的机制。相反,共和国宪法设置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比资产阶级宪政更加详尽和严密,人民群众是真心诚意拥护和坚决支持的。问题在于各级党政部门的执行者,因素质、认识、蜕变、统治阶层利益等主客观原因,良好的制度被束之高阁。其中最重要一条主观原因是领导层的权贵化、利益集团化,因此脱离群众,许多高级干部经不起外界引诱,选择脱离群众,走资本主义道路,导致干群关系逐渐走向对立。其中干部与人民群众利益分离和对立,是制衡失效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宪政体制,其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剥削,并未解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宪政制度的出发点,是为少数资本家能够安全地剥削大多数人,各剥削者之间和平共处、相互制约。当剥削阶级内部失去平衡时,他们依然会残酷斗争,你死我活。在世界上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而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帝国主义之间也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只要是资本主义,无论分权制衡,或者三权分立,统统都是为了少数人如何更好、更稳妥地统治并剥削多数人,阶级矛盾只会越来越尖锐突出。回避阶级剥削和阶级矛盾,奢谈分权制衡并以此攻击共产党毛主席大权独揽是毫无道理的。
通过文革群众参与、群众监督这种方法,达到制衡党政干部滥用权力、防止孳生腐败变修的目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巩固人民政权的有效办法。那么,在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用文革群众监督和罢工斗争等方法,促进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呢?是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今日说说心里话
下一篇:驳谬论——“宪政潮流”论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