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07:35:13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时迈 - 小 + 大
【旗帜网讲座15】—《大众哲学》的现实启示微信讲座(八) 2019年9月19日晚上八点毛泽东旗帜网举办了讲座。讲座的题目是:概念既要充实、丰富,又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艾思奇《大众哲学》的现实启示(微信讲座八)。由毛泽东旗帜网站长时迈老师主讲。人民之声网特发出此讲座的文字稿,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概念既要充实、丰富,又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现实启示 (微信讲座八) 一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说,“概念”这个东西,“它把世界上一切性质相同而表面上略有差异的东西分门别类地概括起来,每一类别都给它一个适当的名字……”例如,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人”,区别于动物。 又例如,历史上有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欧洲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亚洲,亚洲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又不同于非洲。古代的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又不同于现代的中国。但是,我们可以对古代现代、东方西方各种民族、社会、国家的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分门别类,得出一种概括性的认识。原来,历史上曾经有过或者即将出现的社会形态,无外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就是我们头脑里的一个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一切以资本为核心。换句话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这一点,就与封建社会以人的不同身份划分阶级、以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作为基础的特点,有所不同。当然,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那种彻底摆脱私有财产关系的束缚、实现人的社会化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这样,无论我们研读哪一国的历史,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尽管各民族、各国家的风俗、文化、经济、政治各有各的风貌,我们却可以区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样,我们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就可以针对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区别,一步步地进行社会改造。尽管各时代、各国家的社会形势不同,革命道路有所不同、革命策略和步骤有所差异,因为我们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概念,我们的目标将始终是明确的。 例如,历史上有过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都是针对资本主义而出现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之后明确指出,只有实行“与私有制决裂”和“与私有观念决裂”,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又例如,在共产党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具体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根据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一步步进行。因此,列宁时期也曾实行过“新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曾实行过“公私合营”、“劳资两利”。即使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新中国也实行了赎买政策,而不是无条件剥夺。 当然,各种假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也会借着革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阶段性,来推行其复辟倒退的政策。他们把他们推行的“承包”、“改制”等等,全都说成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就混淆了视听。但是不要紧,“概念”仍然会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集团把推行私营企业和雇佣劳动制度、并以“工人自治”名义推行国企承包制及高管高薪制的南斯拉夫,硬说成是“社会主义国家”。为此,中共中央于1963年9月发表了《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明确指出:“根据社会主义各国的一般情况,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中,国民经济中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国家政权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消灭的政策,还是采取放纵、扶植和鼓励的政策。这是判断这个国家朝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还是朝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据。” 《三评》引用一系列具体例证,有力地说明,南斯拉夫的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是大量存在着,而且在迅速发展。在农村,解散农业合作社、剥夺贫苦农民、发展资本主义农场,这是南斯拉夫在农业方面的基本政策。在南斯拉夫的国有企业中,经理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经营方向,有权处理生产资料,有权决定企业收入的分配,有权招收工人和解雇工人,并且有权否决“工人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的决议,这是哪门子的“工人自治”?连南斯拉夫领导人都承认,在这些企业中,经理同工人之间不但工资悬殊,而且分红悬殊。有些企业,经理和高级职员分得的红利比工人高四十倍。 经过《三评》的一番具体分析,又对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限制、改造”这样几个基本概念,就把问题讲得一清二楚了。 二 然而,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资本主义”这个东西,有时候会在我们面前不断变幻着各种魔术,使我们觉得它光怪陆离,有时甚至使我们迷失方向。 例如,列宁告诉我们说,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的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有些人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还在发展、生产技术还在提高,就认为资本主义仍然拥有美妙的青春,认为资本主义还有无穷的魔力,因此就对资本主义崇拜不已。从来不读书、不学马列的邓小平就曾一心向往所谓“亚洲四小龙”,而且叫嚣“跟着美国走的国家都富了”,因此他主张“不问姓资姓社”、“把资本主义当作方法”等等。 其实,列宁早就告诉我们:“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的腐朽上面。”是的,资本最雄厚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掠夺了全世界的超额利润,少数国家过着高消费生活,第三世界人民辛苦劳作却生活拮据,这就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个体现。另外,虚拟的金融业完全游离于实际的工农业生产之外,却控制着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并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型经济危机——停滞膨胀、次贷危机等等,这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又一体现。因此,列宁一点也没有说错。而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考茨基等机会主义分子,不去认真考察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却断言马克思描述的资本主义商业危机已不再出现,据此认为资本主义的总危机也将不再出现,甚至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可以自我调节、不再发生经济危机,这明显是对资本主义的误读。 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过去只听说资本主义社会很糟糕,少数人剥削多数人、贫富两极分化。然而,当人们听说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很富、群众生活水平较高,便开始晕头转向了。这时,邓小平又跟着煽风点火,提出在群众生活水平问题上,不能光“竖着比”(即跟旧中国比),还要“横着比”(即跟当今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比)。这样一来,“爱资病”就弥漫于“改开”之后的中国了。 其实,资本主义历来是全球性的。欧洲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地位,他们攫取了全世界的超额利润,对本国劳动人民实行镇压和改良两手政策,改善了本国工人的生活水平,目的是为了瓦解工人运动。这种现象,只能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只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绝不可能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连已故的智利前总统阿联德(他是社会党人,不是共产党人)都说过:“他们的富,是因为我们的穷;我们的穷,是因为他们的富。”可是,中国共产党某个高级领导人,“改开”初期到英国访问,看到英国实行福利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就大呼小叫,说什么:“这才叫物质极大丰富!如果再加上共产党领导,这就是共产主义了!”可见其水平之浅陋,连国外的进步人士都不如。这位领导人之所以浅陋,就在于不懂得资本主义世界是由宗主国、半殖民地(或者称为中心、外围)两大部分组成的。 1937年,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有多个,其中“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就被毛主席列为其中一个。一般说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虽然不是真正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取民主,但是可以被无产阶级加以利用作为斗争策略,用以发动群众、推进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法西斯主义一般情况下是不利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时,就高举起“民主”的大旗。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运动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虽行法西斯统治之实,却拿起“民主”的旗子作虎皮。既然如此,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便将计就计,向国民党要民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真面目。 如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我们也要辩证地看。一方面,要看到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比法西斯主义更具进步性、更有利于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我们也要呼吁民主,另一方面却不能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神圣化,不能看不到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更不能把呼吁民主变成鼓吹全盘西化,为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充当工具。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某些人以反对和平演变、反对颜色革命为名,不允许群众呼吁民主,别人一说“民主”,就给人扣上“颜色革命”的政治帽子,这种做法以“左”的面目出现,却起到了极右的作用。 总之,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庞大体系。马克思说过,我们一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就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时代。同时,资本主义的总体结构是全球性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就是资本主义宗主国、发达国家,“外围”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广大的第三世界。在资本主义时代,只能是少数国家剥削多数国家、少数人剥削全世界大多数人。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程度的时代,少数几个大国对地球上将近10 亿人口的掠夺,就是这样组织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也只能这样组织。”一百年后的今天,全球人口远远超过了10亿,但“少数几个大国对全球人口的掠夺”,这种现象仍然继续着、发展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危机会产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新特点。我们必须对这些新形式、新特点进行考察,从中找到关键所在、矛盾所在,而不能被这些新形式、新特点所迷惑,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改弦更张”、“弃旧图新”了。当代资本主义无论出现哪些新形式,经济危机无论采取怎样扭曲、隐蔽的形式出现,都无法掩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提醒我们:“应用一个概念的时候,要把它所代表的事实各方面都研究到,使它包含着充分的现实的内容。这样的概念,就不是空洞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概念。”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做出具体的分析,从迷惑人的各种现象出发,找出其本质所在;在本质层面上,又把握其多层结构、基本矛盾、新形式的出现等等,这是极其重要的。国际共运历史上历次修正主义泛滥,都是因为被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所迷惑,把握不住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的各种矛盾,因此造成对资本主义的幻想、迷恋、敬畏。伯恩施坦、考茨基的老修正主义如此,赫鲁晓夫、邓小平、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现代修正主义也是如此。 三 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还告诉我们:“不但要使概念包括各方面的事实内容,并且要研究这些内容中间的矛盾……”比如,我们研究“资本主义”这个概念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资本主义意味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还要研究不同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不同表现,这些不同表现且往往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相联系;我们又要研究资本主义宗主国的掠夺型资本主义与半殖民地国家依附型资本主义的矛盾,还要研究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政治矛盾;同时,为了准确把握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势,我们还有必要研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矛盾,等等。这样,我们头脑中的“资本主义”概念,就成为一个全面、丰富的概念,而且成为一个深刻的、有实际针对性的概念。这样一个概念,才有战斗力! 前几年,社会上流传着一段毛主席语录:“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本主义上台,而且是最坏的资本主义,是法西斯主义。”其实,毛主席生前只说过“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而没有论述过“最坏的资本主义”这一问题。从绝对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私有制发展的最完备形式,它违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它有多么虚伪,总的来说是坏的,不应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资本主义是一个有其逐步发展过程、遍及全世界的庞然大物,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我们必须对这个矛盾体系做出认真的解剖,分析其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形式、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分析其总体结构,也要分析这个结构中不同部分的不同作用和相互矛盾。因此我们说,在一般意义上来说,不能说还有“不太坏的资本主义”、甚至“好的资本主义”。但是,与某些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形象地揭露现实社会是“最坏的资本主义”,则有利于擦亮群众的眼睛。当然,揭露现实资本主义的“最坏”,只是突破口,我们要推动群众斗争逐渐走向社会主义方向。目前,某些人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牢骚,可能会向往“更好的”资本主义,这需要今后的现实教育他们,需要形势变化推动他们,也需要我们去做各种艰苦的思想工作。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电影《罗马》如何反映了毛泽东思想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