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 15:52:0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红烈 - 小 + 大
如果“按照思想观点划分阶级”,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任何成员都进行革命思想教育,企图让所有人都变成进步人士,这在革命低潮时期是不可能的、荒谬的。 在革命高潮时期,才会有更多的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成员自觉改造世界观,但是也不可能所有人一下子都变为进步人士,他们自身的现实政治地位、现实经济利益,毕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 要把所有人全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且还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并且需要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而且需要经过曲折的过程,才能达到塑造大批“社会主义新人”的目的。 毛主席曾经指出:“资产阶级和曾经为旧社会服务过的知识分子的许多人总是要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总是留恋他们的旧世界,对于新世界总有些格格不入。要改造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不可用粗暴方法。” 即使在革命高潮时期,例如在毛泽东时代,很多出身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世界观,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拥护无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社会的曲折发展,随着修正主义上台、资本主义复辟,很多人的思想又退步了。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内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在时间问题上,与其准备短些,宁可准备长些;在工作问题上,与其看得容易些,宁可看得困难些。这样想、这样做,较为有益,而较少受害。” 可见,要促使身处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人改造世界观,不是不可能,但那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并非“按照思想划分阶级”那么简单。 另外,还必须明确,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所说的“灌输”,指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思想斗争,这种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这种斗争是社会性质的。 无论是向别人“灌输”还是被别人“灌输”,都不是某一个知识分子、某一名工人自己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阶级斗争的沧海一粟。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三种斗争形式相互配合,缺一不可;要从三条战线上全面展开同反动势力的斗争,才能使千百万无产者联合起来。 也就是说,阶级的划分要以阶级成员的经济、政治地位为基础,但并不是一个人的经济、政治地位直接决定一个人的阶级立场。其中,个人的思想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这个斗争中哪一个阶级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这个大背景,影响着一个阶级中多数成员的思想世界观,影响着一个阶级中多数人采取什么立场。 在历史上、在现实中、在将来的斗争中,这种思想意识领域的斗争都是十分重要的。 总而言之,就个人层面来说,一个人的阶级地位和一个人的阶级立场不是机械对应的,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世界观。但是,就阶级整体来说,这个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就决定这个阶级的存在,也决定这个阶级大多数成员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退一步说,即便这个阶级的大多数成员在思想上受了其他阶级思想的影响,这个阶级也仍然存在,不可能变成另一个阶级。 由此可见,“左派”队伍里某些人所说的“按照思想划分阶级”,是荒谬的。但是,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这样说则是正确的。所谓“按照思想划分阶级”这种论调的幼稚性和荒谬性就在于,它混淆了阶级和立场这两个层次。 一个阶级,例如被压迫阶级,即使在某一历史时期,其多数成员遭到统治阶级的思想奴役了、不愿意起来革命,这个阶级仍然是被压迫阶级,不可能全都变成统治阶级。但是,被压迫阶级的个别成员则可能站到统治阶级的立场、变成统治阶级的成员和走狗。 反过来,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在革命高潮到来时,即使其多数成员都趋向进步、拥护革命,但他们仍然是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不可能一下子都变成无产阶级。当然,资产阶级或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个别成员,则可能彻底背叛自己的阶级,站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来,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今天各地工人、农民的维权斗争,属于经济斗争。我们为他们的经济斗争造舆论,属于思想舆论斗争。我们为每一个普通的维权案例做一点点舆论工作,那就会“涓涓细流入长江”,在14亿人口的中国,形成人民舆论的汪洋大海。这种效应,在很多事情上都曾应验过。 在配合工人、农民开展经济斗争时,我们同时进行舆论斗争、进行思想宣传。当然,思想舆论斗争是为了无产阶级的理论斗争打基础的。我们的思想舆论和宣传工作,需要上升到理论层次。 但是,我们的理论工作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杜绝脱离实际的所谓“理论创新”,而是要做到理论为现实服务。因此,什么“马克思根据经济地位划分阶级,毛泽东根据个人思想划分阶级”这样的“理论创新”,可以休矣。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