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 15:49:56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红烈 - 小 + 大
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动力在于阶级斗争。要使得阶级斗争蓬勃发展起来,靠的是无产阶级成员的英勇奋斗。 一般来说,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下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往往是经济上的被剥削者、政治上的被压迫者。这些人,应该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有时候并不完全如此。 因为,无论是封建统治者抑或是资产阶级,都会用各种精神鸦片来欺骗、腐蚀、分化被压迫阶级。鲁迅先生笔下那一个个既不幸、又不争的麻木灵魂,就是生动的刻画。还有更多的被压迫阶级成员,不仅仅是麻木,还会被迫去为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命,这些也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乎,现在的“左派”里,某些“创新理论”就冒出来了,什么“马克思根据经济地位划分阶级,毛泽东根据个人思想划分阶级”,如此等等。 其实,毛泽东从来没有主张过单纯根据个人思想划分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就是以划分农村阶级为出发点的,而当时划分农村阶级,当然是根据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各个阶层的经济地位来划分,不可能根据个人思想观点划分。 毛泽东还有一句名言:“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句名言,更能说明问题。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亦未曾认为,经济地位能够自发地决定阶级立场。他们曾经借用黑格尔的“自在”和“自为”这两个哲学术语,来描述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两个阶段。 “自在的阶级”指阶级觉悟不高、还未建立起自己的政党组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时的无产阶级; “自为的阶级”则是指阶级觉悟提高、有了自己的政党组织、有了革命理论的指导、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已达到理性认识阶段时的无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者从反对个别资本家的维权斗争转到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斗争,从个别的自发斗争进入到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阶段,这时候的无产阶级就成为“自为的阶级”。 1919年,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为“阶级”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在私有制社会中,存在着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列宁告诉我们,划分阶级的最重要标准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其次是人们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再次是领得和支配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以及多寡。 列宁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阶级社会的三种对立方式: 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而言,人们可以被划分为所有者与非所有者; 就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而言,人们可以被分为指挥者(管理者)和被指挥者(被管理者); 就财富分配而言,人们可以被分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一般而言,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的)生产指挥者和财富剥削者;而非所有者总是被指挥者和被剥削者。 这样说来,列宁的意思,是否认为阶级是一个纯粹经济性质的社会集团,每个人的立场、思想、主张都直接取决于其经济地位呢?错了,这不是列宁的观点。 1902年2月,列宁在《怎么办?》这部著作中,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经济派”所散布的“工人自发论”。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产生工联主义的意识。” 为什么“工人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因为工人群众可能遭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奴役。列宁告诉我们:“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 那么,列宁所说的“灌输”,是否就等于是说,哪个工人的脑子里被灌输了革命思想,他就会成为革命者?如此说来,这不还是等于“按照思想划分阶级”吗?不对,如果这样理解,就是误解了列宁的思想。 列宁的意思是,工人阶级成员首先有自己的经济地位作为思想基础,一旦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就有可能成为革命者。随着无产阶级从“自在”状态逐渐发展到“自为”状态,有觉悟的工人和有觉悟的其他阶层劳动者会越来越多,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坚实基础。 当然,也会有一些工人阶级成员,尽管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由于没能认真改造世界观,有可能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成为工联主义者,或者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卫道士。 但是,即使很多工人阶级成员暂时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不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也只可能继续被资产阶级奴役,而不可能全都变成资产阶级,不可能改变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地位。从这个角度,就可看出“按照思想划分阶级”这一糊涂观点的荒谬性。 反过来,一些出身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家庭的进步青年,由于接受了革命思想,便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站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来。在中外革命的历史上,这样的革命家、革命者是屡见不鲜的。 2020年,不仅是伟大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也是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就是一个光辉典范,他出身资产阶级、本人也是一名拥有数家工厂和大量财富的资本家,但是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家产,都用来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用来资助革命事业、用来帮助他的革命战友,例如马克思等很多革命同志都曾受到过恩格斯的无私帮助。但是,这只是进步青年个人的行为。 况且,要使更多的青年人背叛自己出身的上层阶级、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需要社会上出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作为大环境来起催化作用,并非单纯依靠个人修炼。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