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5 08:31:0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徐守堂 - 小 + 大
毛主席的一元化辩证法系统(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黑格尔辩证法颠倒过来,剥去其唯心主义的神秘外壳,拯救出合理的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但仍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个范畴并列,是三元论,不是一元论。 列宁初步解决了辩证法的一元化问题。他在《哲学笔记》中写道:“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毛主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彻底解决了辩证法的一元化问题。首先,毛主席对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作了最全面、最科学、最经典的阐述。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照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1】。其次,毛主席用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普遍真理作为统帅,检验和改造了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一系列特殊规律,并用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加以解释和发挥,形成了一元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统,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主席说:“辩证法过去说是三大规律,斯大林说是四大规律,我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矛盾的规律。质和量,肯定和否定,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必然和自由,可能和现实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2】。毛主席说:“恩格斯辩证法有三个范畴,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我就不相信后两个范畴,三个并列就是三元论,不是一元论。基本的东西是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就是对立物的矛盾转化,没有什么否定之否定。奴隶否定原始,对封建是肯定,封建对奴隶是否定,对资本主义是肯定”【3】。毛主席说:“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于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至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应与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等,在核心规律指导下予以说明。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这在列宁已基本上解决了,我们的任务是加以解释和发挥。至于各种范畴(可以有十几种),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去说明。例如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如此类推”【4】。 下面是毛主席的一元化辩证法系统的十五个例举。 一、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 毛这席说:“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5】、“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6】。这是毛主席把对立统一规律用于物质与精神关系,提出的一个伟大科学论断,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发展。其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的统一。过去区别物质同意识并把二者对立起来是有条的,就是说,只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基本的认识论的界限内才有意义。毛主席说:“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4】。这样就把物质槪念从哲学基本问题解脱了出来,与精神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在物质转化为精神时,物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物质决定精神;在精神转换为物质时,精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精神决定物质。因此是双向决定。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这是片面的,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毛主席对此作了纠正和补充。毛主席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7】。 第二、回归恩格斯关于唯物主义的本义。既然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的统一,就不能说“孰先孰后”,“谁是本原”,必须用自然界才行。恩格斯正是这样做的。恩格斯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学派”。“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并强调说:“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由此可见,恩格斯对如何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讲了两条:一条是“谁是本原?”(或“谁在先?”、“谁是第一性?”);另一条就是“谁产生谁?”。除这两条外,没有任何别的意思,不能用“谁决定谁”取代“谁产生谁”,所以不能把物质单向决定论与唯物主义划等号。 第三,用互相嵌套的六个飞跃说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辩证过程。在物质变精神这个飞跃中,嵌套着“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两个飞跃,在“实践到认识”这个飞跃中,嵌套着“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两个飞跃。这六个飞跃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毛主席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著作讲的清清楚楚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一个完胜的实践,往往需要经过由精神到物质,由物质到精神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实现。这就是毛泽东主义的认识论。 二、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变,不变;又变,又不变,组成了宇宙”【8】。“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9】。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静止的重要性。恩格斯说:“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主要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主要条件。”毛主席在谈到遗传和变异的对立统一时也说:“如果只有变异的一面,没有遗传的一面,那么下一代的生物和上一代的生物就完全不同,稻子就不成其为稻子,狗也不成其为狗,人也不成其为人了。保守的一面,可以起好的积极作用。可以使不断变化的生物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下来,或者稳定起来,所以稻子改良还是稻子”【10】。 毛主席说:“什么东西都是既守恒又不守恒。本来说宇程守恒,后来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说它不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是不是也这样?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变,不变;又变,又不变,组成了宇宙”【11】。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有个质能关系式E=mc*c,是说质量可以转换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换为质量。一对正、负离子相碰,可以湮灭,变成带能量的光子,即离子质量转变成了能量。反之,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有可能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离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由此可见,在质能互变过程中,能量不守恒,质量也不守恒。 三、两种联系观 有两种基本的联系观:认为联系是任何一种现象同周围现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认为联系是对立物的联系,是对立物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联系有中介,联系可分割。 毛主席说:“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12】。“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搞形而上学,他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中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四个基本特征。他第一条讲事物的联系,好象无缘无故什么东西都是联系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联系呢?就是对立的两个侧面的联系。各种事物都有两个对立的侧面”【13】。 恩格斯说:“物体是互相联系的,就是说,他们是互相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4】。列宁说:“联系也就是转化”【15】。 有的物体之间表面上有联系,实际上没联系。例如,前后两个汽车用绳子连起来,当这两个汽车的前进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就没联系。因为这时它们之间没有力的相互作用。 有的物体之间表面上看无联系,实际上却有联系。例如,火箭喷出的燃料与火箭本身就存在联系,而且只有两者分离的瞬间才产生联系。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出燃料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等于火箭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喷出燃料的速度向下,则火箭就得到相应向上的速度。随着不断喷出燃料,火箭就不断加速上升。 毛主席说:“杨献珍讲合二而一,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上有什么不可分割的联系,有联系最后一定要分割。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16】。 宇宙是分层次的,层与层之间是联系的,又是分割的。向大的方面看,地球和其他行星绕着太阳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2000亿个类似太阳系的星系绕着银心转,构成银河系;银河系与数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庞大天体系统构成河外星系。河外星系之外还有星系团,星系团之外还有超星系团。宇宙在大的方面是无限的,层与层之间相联系,又可分。中介是万有引力,传播子是引力子。宇宙在小的方面也是无限的,层与层之间同样既是联系的,又是可分的。宏观物体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由夸克组成。原子核与电子有联系,中介是电磁力,传播子是光子。质子与中子统称为强子,强子之间联系的中介是强相互作用,传播子是胶子。 四、两种发展观 毛主席说:“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17】。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18】。 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 列宁在谈到这两种发展观时说:“---根据第一种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源、动因都被忽略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神、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根据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第一种观点是死板的、贫乏的、枯竭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灭亡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19】。 发展是有方向的,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向:进化和退化。经典物理学和生物学都讲发展,但两者所讲发展方向不同。经典物理学讲的是退化,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讲,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不会自己产生加速运动。热力学第二定律讲,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自动传向低温物体,但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还有个扩散定律讲,物体扩散是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而不会从浓度小的地方向浓度大的地方扩散。总之,经典物理学讲的发展,是由运动到静止,由复杂到简单,因而是一种退化的发展。而生物学讲的是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从单细胞进化到人,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有序。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原始发展到奴隶,再到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类历史(除原始社会)都是阶级斗争史,有革命进步,也有复辟倒退,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毛主席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20】。所以,讲发展,就要讲谁的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归谁所有,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继续革命还是要复辟倒退。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发展资产阶级,为资产阶级发展,发展的成果归资产阶级所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复辟资本主义。改开四十年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发展是复辟资本主义的谬论。 五、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质量互变就是对立物的互相转化”【21】。“质变是通过以往的不断量变,通过量变中不断的部分的质变而完成的。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统一,量变中有部分质变,不能说量变中没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不能说质变中没有量变”。 “在一个长的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部分质变。如果没有大量的量变,没有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也不能来到”。 “打夸蒋介石是一个质变,这个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例如要有三年半的时间,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蒋介石的军队和政权,而这个量变中同样有部分质变。在解放战争期间,战争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新的阶段和旧的阶段比较都有若干性质的区别。从个体经济转变到集体经济是一个质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在我国是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部分质变而完成的”【22】。这是毛主席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对质量互变规律作出的重大贡献。 (未完待续) 注释: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2】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3】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一九六五年春) 【4】《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 【5】《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 【6】同李雪峰同志的谈话(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日) 【7】《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 【8】关于坂田文章的谈话(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9】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10】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笔记(一九六0年) 【11】关于坂田文章的谈话(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12】《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正法》(一九六五年) 【13】《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14】《自然辩证法》 【15】《哲学笔记》 【16】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一九六五年) 【17】《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一九六五年) 【18】《哲学笔记》 【19】《谈谈辩证法问题》 【20】《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要点》 【21】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一九六五年) 【22】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笔记(一九六0年)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毛主席关于党群关系的六个比喻
下一篇:毛主席的一元化辩证法系统(之二)
共有 0 条评论 |